首頁

中國古代史 / 國語譯註全書目錄
劉知幾
國語譯註 - 1

國語譯註 第1講:穆王將征犬戎①,祭公謀父諫曰②:「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是故周文公之頌曰③:『載櫜干戈,載櫜弓矢④。我求懿德,肆于時夏,允王保之。』先王之於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 ...

國語譯註 - 2

周穆王將去征討犬戎,祭公謀父勸阻說:“不能這樣做。先王以道德昭示天下而不炫耀武力。平時斂藏軍隊而在適當的時候動用,這樣它才會顯示出威力,炫耀就會濫用,濫用便失去了威懾作用。所以周公的頌詩說:『收起幹戈,藏好弓箭,我只求讓美德遍及全國而發揚光 ...


  
國語譯註 - 3

第3講:厲王虐①,國人謗王②。邵公告曰③:「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④,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道路似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邵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 ...

國語譯註 - 4

周厲王喜歡榮夷公,芮良夫說:「王室將要衰落了!榮夷公只求獨占財利而不知道大難。利是由萬物中產生出來的,是由天地所養育而成的,假如要獨占它,所帶來的怨恨會很多。天地萬物,人人都要取用,怎麼可以獨占呢?觸怒的人太多而不防備大難,用這些來引導陛下 ...

國語譯註 - 5

①籍:指籍田,即古代統治者在每年春季進行象徵性耕田的儀式。千畝,天子耕籍田為千畝。又地名千畝,在今山西介休南,當因周天子耕籍田得名。②虢(gu • ó)文公:周文王弟弟虢叔的後代,因其被封于虢(今河南滎陽,一說今陝西寶鷄),死後之謚為「文」 ...

國語譯註 - 6

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師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然後天子履行親耕儀式。收穫時也如此。農具都動用起來了,大家都勤奮地從事耕作,整治田界,天天拿着鋤具,不錯過農時,國家的財物因此而不缺乏,百姓因此而和睦相處。「當時,天子的事務只注重於農耕,從不 ...


  
國語譯註 - 7

第9講:宣王既喪南國之師①,乃料民于太原②。仲山父諫曰③:「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少多,司民協孤終④,司商協民姓⑤,司徒協旅,司寇協奸,牧協職⑥,工協革⑦,場協入⑧,廩協出⑨,是則少多、死生、出入、往來者皆可知也。於是 ...

國語譯註 - 8

周幽王二年,涇水、渭水、洛水域都發生地震。伯陽父說:「周朝將要滅亡了。天地之氣,不能錯失自己的次序,如果錯亂了應有的位置,民眾就會大亂。陽氣滯留在內不能出來,陰氣受到壓制不能散髮,於是便會發生地震。現在三條河流都發生了地震,就是陽氣不在自己 ...

國語譯註 - 9

第12講:十五年①,有神降于莘②。王問于內史過曰③:「是何故?固有之乎?」對曰:「有之。國之將興,其君齊明、衷正、精潔、惠和,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神饗而民聽,民神無怨,故明神降之,觀其政德而均布福焉。國之將亡, ...

國語譯註 - 10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降臨在莘。惠王問內史過:「是什麼原因?曾有過這類事嗎?」內史過答道:「有過。國家將要興旺,其國君明察一切、中正無邪、精誠廉潔、仁愛謙和,他的德政足以上達神靈,他的恩惠足以團結民眾。神靈受禮、民眾信從,民神都沒有怨恨。因此神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