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 3 / 148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第3頁 / 共148頁。

游西湖者有到碼頭上吃碗茶去之口號,即以三雅園茶居為目的地,而望湖居不與焉。蓋文人雅士,多在三雅園臨湖啜茗,舊楹聯云:山雅水雅人雅,雅興無窮,真真可謂三雅。下聯是:風來雨來月來,來者不拒,日日何妨一來。而在望湖居啜茗者,都為武人力士,獸禽滿楹,嘩噪如梅花碑之茶店一般。

而舟子麇集於其門,見有衫裙周整之士女,姍姍過石橋來者,繞之三匝,勸買其舟,尾隨而至三雅園,則已到盡頭,知其目的地只在臨湖啜茗而已,亦即掉頭而去。故凡遊人步入三雅園之木架門楣中,即覺耳根心境一清。惟有執破油紙扇以當拍板,引吭而歌之哨遍老生,時來一唱近乎麒派之高調,向座客乞取一文錢耳。香茗之價不一,入門處為碼頭桌子,每四五人一桌,則喊一紅一綠一開水,合計不過五分,即三十五文,以七百文為一兩也。


  

獨享則雨前紅梅任擇其一,不過二分,即十四文。如為二三知己圍坐清談,則鑲紅一開,不過三分,即二十一文。所謂鑲紅,則以雨前紅梅混合為一,所謂一開,則菊花也,均用小蓋之碗,當面沖泡。所執之壺,狀如東坡姚而喙特長,執者具有專技,左手捧碗纍纍如塔,欹于肘腋之間,右手執壺,握其外向之耳柄,每一茗碗,例有一蓋一船,伴一開杯,置碗于中,位置略如飯菜一般,置杯于座客之前,略如酒杯而大,臨時去蓋,一一以壺水下衝,作風凰三點頭狀,仍覆其蓋,水溢于船,則為格外討好加意奉承之表示,其目的在小賬錢,則亦不過五文十文而已。

內堂較為體面,茶桌為金漆四仙台,非若外堂之粗板桌也。坐凳為骨牌式,非若外堂之雙人木條凳也,茶船為銅製,非若外堂之殘缺瓷船也,手巾為白色高麗布,非若外堂之藍印花者。水煙袋為黃銅二馬車,黃條、淨絲,任從客選,煤頭紙草,插滿于堂倌之右耳輪上,任客拔取。外堂則惟賣水煙者,以鵝頸式之大馬車,燃青條煙,可以供吸,每三筒取五文錢,雖比內堂每盒卅文之價為廉,但其香臭不同。

再進其內,則為雅座,湘簾斐幾,茶具尤為精緻,礅子式之瓜楞蓋碗,附帶茶船,連及開杯,俱為全白。茶則每碗五分,開水仍只七文。壁間書畫,大都雅雋可觀,陳設但取淡冶,不尚奢侈。直至光緒之辛卯,予表兄顧紫笙輩于望湖三雅之間,建一湖房,榜曰藕香居者,始覺琳瑯滿目。

陳設幾椅,俱為紫檀雲石,玻窗五色,略似今之劉莊。中懸九子塔燈,四檐則為彩瓷燈球,均非市肆所有。蓋紫笙為胡雪巖氏第四女婿,取自甥館中,來為湖上點綴也。其時予年才十三歲,猶憶塾師為陸蓮詩太史,為擬楹聯云:紅也藕花,白也藕花,真個花花成世界。

風來水面,月來水面,儘教面面吸湖光。

藕香居三字為楊春浦丈戲招隱語,頗屬滑稽。蓋其地為二賢祠畔之某姓家庵,只肯租借而不肯賣,仍留一室,為自修之所,每當清晨薄暮,木魚聲如煮粥狀,擾人不絶。在建築時,尚未定名,春浦丈日必過此,聞木魚聲心輒惡之。一日,適與紫笙同在庵中午膳,乞題榜額,因題藕香居三字,而吃吃自笑不已。

問何以笑?則曰吾以此戲之耳。問何取?曰,取諧音也,試以拆字法讀之,則藕字為萬來,香字為千人日,居字為屍古。初猶不得其解,春浦笑曰,來字當移在日字上讀,試讀之。紫笙如法而讀,尼竟大罵,而春浦大笑。

懸榜之日,尼哭訴于邑侯,然亦無法禁止。此一段笑史,似亦足供噴飯者也。別有一聯云: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勝佳人。亦為春浦所撰。

佳人即指某尼也。其左鄰為關帝廟,即問水亭之遺址,其右鄰為二我軒。時予長兄蓉伯,長予十歲,因羅仲良與謝蓉城拆股,慫恿設一照相館于西湖,將與吳山之芙蓉鏡一賽其技。芙蓉鏡即蓉城所設,而仲良附有小股份者。


  
吾兄好弄,遂請先學其技。於是購一十二寸鏡箱,即在余家試行傳習,取吾母之金首飾以鹽酸溶化為金水銀水,更以絲綢代為歌羅弟恩。至今思之,羅仲良實一理化專家,蓋其所用為攝影者係自裝之溫片,而用為曬像者則自裝之蛋紙也。

俞杏初之母舅秦某,時為予家司縫紉,杏初年長於予,時來予家,遂從羅仲良習藝,居然能為吾母攝得滿意之肖像,謂比王馥笙之寫照尤佳,遂以二千金假與秦某,設肆于湖濱,仲良為其伙,而題二我軒者亦春浦也。予長兄更為借一愛克司光鏡來,用資吸引遊客。其鏡與今不同,系一方匣,上有毛玻璃一方,下有回光鏡一面,匣之四周,有一圈之長形小電燈泡,發光甚烈,略如現今之霓虹燈狀。匣置暗室中,伸手于毛玻片下,則見骨節而不見肉,置香煙匣于回光鏡上,則毛玻片上但見亂草,而不見鐵匣與紙,由今思之,其器實比家庭工業社新購用於齒科院者為優。

蓋於毛玻片上覆一溫片,可以印成六寸照片,尚可以放大也。放大照相,在初只有芙蓉鏡一家,至此則有二我軒矣。所用器具,實即現今學校中之幻燈而已。其後始有李庚伯之鏡花緣,設于梅花碑之鳴琴軒對門,經其後,則有俞熙人之鏡中天,設于佑聖觀之廟中。

大抵五六年來,只此四家照相,而西湖風景片之攝取,則為予長兄購得軟片而後,因其便于攜帶,乃與杏初排日提箱,登山涉水,以收遠近之景。全湖一幅,則以十二張底片接合而成,羅仲良與杏初之功也。活佛照相,為後來之冠,靈隱風景,多為所攝。初設于水亭址學宮東首花園中,園主人姓氏已忘之,所種水蜜桃,即為陳四豐之仁圃濫觴。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