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283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283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283頁

朗讀:

敘州府: 要,沖,繁,難。隷永寧道。明,府。 順治初,因明制,領縣十。旋改高州為高縣。雍正六年,改貴州永寧縣來屬,又裁馬湖府,以所轄屏山來隷。八年,復以永寧往屬敘永。乾隆二十六年,置雷波。二十九年,置馬邊。西北距省治七百九十里。廣五百九十里,袤三百七十五里。北極高二十八度三十八分。京師偏西十一度四十三分。領二,縣十一,土司四。宜賓 沖,繁,難。倚。西:天倉、硃提。南:七星。西南:大小黎山。大江在縣東北,一名汶江,亦名都江,自犍為入,東南流,入南溪。馬湖江一名瀘水,即金沙江,自屏山入,逕縣南,又東與大江合。石門江,俗呼橫江,又名小江,自慶符入,至城西南,又東北合馬湖江。北:涪溪、蘇溪俱入大江。東:二郎關。慶符簡。府南少東百二十里。南:石門、興慶。東:迎祥山。石門江上流曰紋溪,源出雲南烏蒙,南廣水即古符黑水,自高縣入,俱東北流,逕城西,併入宜賓。 富順 沖,繁,難。府東北二百四十里。西:淩雲、瑪瑙。東:祿來、桂子。北:朝陽。西南:虎頭山。沱江一名金川,又名釜川,自內江入,逕城東,東南流入瀘州。榮溪自榮縣入,鼇溪源出縣東馬鞍山,俱入沱江。縣丞二,駐鄧井關、自流井。 南溪 沖。府東百十里。南:琴山、可廬。西:平蓋。北:瑞雲。東:龍騰山。大江自宜賓入,逕城南,又東入江安。西北:福溪亦名服溪,亦自宜賓入,南流入大江。僰溪與九盤溪合流至城東入江。一驛:龍騰。 長寧 簡。府東南百四十里。東:牛心。南:棫山、越王山。北:寶屏、龍瓘。東西二溪與冷水溪俱至縣東北淯井合流為淯溪,一名三江口。又東北至武寧砦,為武寧溪,又東北至安寧砦,為安寧溪,又東北至江安入大江。 高 簡。府西南百五十里。南:閣梯。北:連珠。東南:七寶。西南:騰山。宋江自雲南鎮雄入,北流,逕筠連東,分五道,北至平寨,逕城東而北。梅嶺溪自筠連入,至城北合宋江,又北入慶符。 筠連 簡。府西南二百五十里。南:暮春、黃牛。西:學士。東:景陽山。定川溪有二源,一出烏蒙黑桃灣,一出雲南鎮雄羊落溝,合流逕城西,又北入高縣,為梅嶺溪。 珙 簡。府南少東二百里。北:麒麟、芙蓉。西:虎牢。西北:梅得山。珙溪一名落浦河,逕縣西南,折而東北入長寧,合淯溪。 興文 簡。府東南百八十里。東:摩旗。東南:文印山。南:南壽山。水車河一名三渡河,源出故建武城山穀中,至縣東北,又西流,經梅嶺堡入長寧,注氵育溪。 隆昌 沖,難。府東北二百七十里。北:道觀山。南:回龍山、玉蟾山。沱江自內江入,逕城西南入瀘州。小溪一名隆橋河,在縣東,自內江、榮昌二縣山溪水合流而成,東南流,亦入瀘州。 屏山 簡。府西南二百二十里。西:鏡山。東:書樓。東北:赤崖。西南:小悍山。馬湖江一名瀘水,即金沙江,自雲南昭通入。東北逕蠻夷、平夷二土司界,又東北逕城南,又東入宜賓,與大江合。泥溪、什噶溪、大鹿溪併入馬湖江。巡司駐石角營。 馬邊 沖,繁。府西六百里。本屏山地,初為馬邊營,乾隆二十九年改。東:煙遮山。南:大池山。北:龍泉山。東南:金鳳山。清水溪一名新鎮河,源出涼山蠻界,逕南,折北轉東,過沐川司入犍為。 雷波 繁。府西南五百七十里。本屏山地,名雷波鄉。康熙初置長官司。雍正六年改雷波衛。乾隆二十六年升。東:貝海。西:龍頭。北:雷番。西北:寶纛山。金沙江自雲南昭通入,逕南,

東北流,入屏山。南石城河,西南秦沙河,並源出蠻界,東流注金沙江。北馬湖,為黃種、芭蕉二溪上流。西南:神龍關。 蠻夷長官司 隷屏山。在縣西南,舊屬馬湖府。雍正五年改屬。東:大鹿山。西:什噶溪。 沐川長官司 隷屏山。在縣西北。東:青孤山。南:沐溪,東流入犍為界, 泥溪長官司 隷屏山。在縣西,元至元十三年,與馬湖路同置。明改縣,移司於此。仍明舊。 平夷長官司 隷屏山。在縣西。西北:隆馬崖山。馬湖江自雲南昭通入,又南有大紋溪。


  

夔州府: 要,沖,繁,難。隷川東道。明,府。 順治初,沿明制,領州一,縣十二。康熙六年,省大寧入奉節。七年,省新寧入梁山。九年,省大昌入巫山。雍正六年,升達州為直隷州,以東鄉、太平二縣往隷。七年,復置大寧、新寧二縣。旋改新寧隷達州,改梁山隷忠州。乾隆元年,改建始隷湖北施南府。西距省治一千七百四十里。廣四百十里,袤五百四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十一分。京師偏西六度五十三分。領縣六。奉節 沖,繁。倚。東:白帝山。赤甲與白鹽隔江,兩山對峙。西:官口。南:勝已、文山。北:天門山。東:瞿塘峽,峽口為灧澦堆,大江即岷江,自雲陽入,逕縣南,東流,出瞿塘峽,自峽以下謂之峽江,亦名鎖江,又東入巫山。東:大瀼水、清瀼水,併入大江。東瞿塘關。 巫山 沖,繁。府東百三十里。東:巫山,山有十二峰,亦曰巫峽。南:南陵山。北:磊頭。東北:金頭。西北:天縣山。南:大江自奉節入,東流逕巫峽,又東入湖北巴東。巫溪水一名昌江,自大寧入,東南流入大江。又烏飛水在縣西南,發源奉節山穀中,東北流,亦入大江。清溪、萬流溪從之。 雲陽 沖,繁。府西百四十里。東:石城。北:漢城、馬嶺。南:飛鳳。東南:新軍山。西北:大梁山。大江自萬入,逕城南,東流入奉節。彭溪一名開江,亦名臨江,自開入,東南流,逕城西入大江。湯溪水即東瀼河,東流逕五溪關,又東至城東入大江。鹽井十。鹽課大使駐雲安廠。 萬 沖,繁,難。府西少南二百八十里。東:黑象山。西:天城、魚存。南:南山。北:都歷、高梁。西南:羊尾山。西北:萬戶山。大江自忠州入,逕城南,又東入雲陽。苧溪即古池溪,自梁山入,至城西,復南流入江。 開 簡。府西少北二百三十里。北:盛山。西:大池。南:九龍。東南:瑞石。東北:熊耳山。開江亦曰臨江,即古彭溪,自新寧入,逕縣南,又東南會清江、墊江入雲陽。三潮溪、白水溪並東流入清江。 大寧 難。府北百八十里。東:鳳山。北:石砫、寶源山。東北:石鐘。巫溪一名昌江,源出縣境西北,逕城東,曰大寧河,又南入巫山。馬連溪即白楊河,逕城南,又東入大寧河。有鐵山關。

龍安府: 繁。隷成綿龍茂道。明,府。 順治初,因明制,領縣三。雍正九年,改綿州之彰明來隷。西南距省治六百五十里。廣七百七十里,袤五百二十里。北極高三十二度二十二分。京師偏西十一度四十九分。領縣四,土司一。平武 繁。倚,東:左擔。西:太平。南:鎮南、羊角。北:火風。東南:箐青、石門山。涪江自松潘入,東流逕城南,青漪江一名小江河,即古廉瀼水,亦東南流,併入江油。白水江自甘肅文縣入,逕城西北,又東南流入昭化。石泉河自石泉入,逕縣東南入彰明。火溪河一名白馬河,有二源,流至陽地溢口而合,西南入涪江。又東青川溪,東流入劍州。縣丞駐青山鎮。東北:北雄關。 江油 簡。府東南二百六十里。東:竇圌山。西:玉枕、大匡。南:龍頭。北:白魚。西南:大小匡山。涪江自平武入,逕城東,與青漪江並東南流入彰明。龍潭溪源出竇圌山,流至石舍崖入涪江。東:涪水關。 石泉 簡。府西南三百二十里。南:石紐。東:金字山。西:千佛。東北:鷄棲山。石泉河即湔水,自平武入,左合大魚口水,其西南源神泉河自茂入,西源壩底水自右來會,折東逕城南至素龍山,為石密溪,折南緣江油界入彰明。西石板、西北上雄二關。 彰明 簡。府東南三百二十里。東北:太華山。北:紫山、獸目山。涪江自江油入,分二派,夾城東西流,至縣南合,又南會石泉河入綿州。青漪江亦自江油入,南流入涪江。 陽地隘口長官司 隷平武。在縣北。宋為守禦千戶。元至元時,授宣慰副使。明改置長官司。順治六年投誠,因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