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清史稿 上 - 285 / 663
歷史類 / 趙爾巽等 / 本書目錄
  

清史稿 上

第285頁 / 共663頁。

 大小:

 第285頁

朗讀:

嘉定府; 沖,繁。隷建昌道。明,嘉定州。 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隷州。領縣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樂山。嘉慶十三年,設瓘邊。北距省治三百九十里。廣六百餘裡,袤二百九十里。北極高二十九度二十六分。京師偏西十二度三十一分。領一,縣七。樂山 沖,繁,倚。城西隅高標山。東:淩雲、烏尤。北:白崖山。通江即岷江,自青神入,逕城東南,會陽江,入犍為。陽江即大渡河,自瓘眉入,逕城西南,與青衣江合。青衣江一名平羌江,自夾江入,逕城西,納泥溪、竹公溪二水,入岷江。西蘇溪,西南臨江溪,均自瓘眉入,蘇溪入青衣江,臨江溪入大渡河。東:安慶關。北:平羌、嘉禾二關。瓘 眉 繁。府西七十里。大峨、中峨、小峨三山俱在南。西南:綏山。西北:鏵山。大渡河亦名中鎮河,自峨邊入,徑城南,東北流,與羅目江合,入樂山為臨江溪。北:粗石河,發源大峨山麓,合符文水,東南流,逕城北,亦入樂山為蘇溪。西南:土地、大圍二關。 洪雅 繁。府西北百三十里。南:隱蒙、八面。東:烏尤、葛仙山。西:竹箐山。東北:金鷄山。西南:遜周山。青衣江自雅安入,逕縣南,又東南入夾江,一名洪雅江。擁泔水出可慕山穀,逕縣入丹棱。龍門溪二源合流,東北入青衣江。花溪源出榮經,東北流,至城西入青衣江。西:竹箐關。 夾江 繁。府西北八十里。西:雲吟、平羌。東:虎履。南:鳳凰。北:大觀山一名觀鬥山。青衣江自洪雅入,逕城西南,南流入樂山。西:飛水溪一名瀑布泉,與青衣江合。西南龍鼻溪,繞龍鼻山入江。西:鐵石關。 犍為 沖,難。府東南百二十里。南:子雲山。東:天馬。東:張綱山。北:舞鳳山。西南:沈犀山。岷江自樂山入,逕縣東,又東南入宜賓。沐溪、清水溪俱在南,並發源屏山,東流入江。東北四望溪,自榮入,逕三江鎮下與岷江合。鹽捕通判一,駐黃角井。大使一,駐牛華溪。 榮 繁,難。府東百五十里。北:鐵山、榮黎。東:梧桐。西:鳳西、白石、龍虎。南:龜泉山、五保山。榮溪自仁壽入,有二源,東西夾城流,至城南而合,東南流入富順。大牢溪源出鐵山,南流逕城西,至宜賓入岷江。縣丞一,駐貢井。 威遠 繁。府東二百六十里,西北:雲台。西:龍泉、老君山。西北:龍泉。西:紫金山。西北:獻寶溪,一名硫黃溪,三源合流,至縣東,有龍會河自西北南流注之,即秦川溪也,南入富順。瓘 邊 要府西二百六十里。本瓘郿縣地。乾隆五十五年,設主簿分駐。嘉慶十三年裁主簿,置,設通判。九隘皆為地。南:龍山。東:藥子山,左界馬邊,右接夷境。西:橫木。北:馬湖山。中鎮水即大渡河,自清溪入,逕北,又東入瓘眉。屬有嶺夷十二姓地。

潼川府: 中,繁,難。隷川北道。明,潼川州。 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隷州。領縣七。雍正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三台縣。西南距省治三百二十里。廣三百八十里,袤五百七十里。北極高三十一度六分。京師偏西十一度十六分。領縣八。三台 繁,難。倚。東:東山,在縣東四里。又黃龍、鼓樓。西:三台山,縣以此名,南:印台、金魚。西南:牛頭。東北:萬峰。中江即古五城水,自中江入,逕城西南入涪江。涪江自綿州入,逕縣東北入射洪。又東桃花溪,亦入射洪。縣產鹽,上井三,中井九,下井二百十六。縣丞駐葫蘆溪。 射洪 繁,難。府東南六十里。南:白岩。東:東武。北:金華。東南:通泉山。東北:公成山。涪江自三台入,逕城東,又南流入蓬溪。梓潼水一名射江,亦曰瀰江,又曰白馬河,自鹽亭入,南流,逕東南獨坐山下入涪江。東:黃滸溪亦自鹽亭入,與梓潼水合。桃花水自三台入,南流入涪江。通判一,駐太和鎮。鹽課大使駐青堤渡。 鹽亭 簡。府東少北百二十里。西:負戴山。東:光祿。南:寶蓮。北:金紫。鹽亭水亦名小沙河,發源縣東北境,下流入梓潼水。梓潼水自綿州梓潼入,逕城南,合鵝溪入射洪。有鹽井二十。 中江 難。府西百二十里。城內鬥山。東五城與西棲妙隔江對峙。西南:銅官山。中江水名凱江,自羅江入,逕城西南,又東北流入三台。雙橋河源出縣西北白蓮洞,東南流,逕城西,轉南至銅魚山下入中江。巡司一,駐胖子店。 遂寧 繁,難。府東南二百十五里。東:銅盤、龍頭。西:箕山。北:廣山。西南:書檯,與寶嘉、金魚二山相連為三峰。涪江自蓬溪入,逕城東,又東南入合州。東北:郪江有三源,並東北流至蓬萊鎮,合入涪江。安居水一名關箭溪,自安嶽入,逕城西南入銅梁。鹽井五十二。縣丞兼批驗大使駐梓潼鎮。 蓬溪 繁,難。府東南百九十里。東:蓬萊、赤城。西:龍門。南:銅鉢。北:石龍。西北:龍馬山。涪江自射洪入,逕城西南流入遂寧。西北:郪江,東流至黃龍鋪入涪江。又北蓬溪,源出西充,西南流,逕城北,入遂寧。鹽井七百九十五。縣丞駐蓬萊鎮。鹽課大使駐康家渡。 安嶽 繁,難。府南三百八十里。治後鐵峰山。東:紫薇、白雲。西:大雲。南:安泉。東南:雲居山。安居水自樂至入,逕城北,又東南入遂寧。魚海河有二源,一東流至城東,合入安居水。南:嶽陽溪,東南流入大足。 樂至 簡。府南少西三百九十里。南:棋盤山。東:玉欄坡山、金鷄山。西:周鼎。東南:乾瓘山。安居水源出縣東北,東流,玉帶溪源出縣西清水潭,東南流,併入安嶽。又樂至池在縣東二里,縣以此名。


  

綏定府: 繁,疲,難。隷川東道。明,達州。 順治初,因明制,為夔州府屬之達州。雍正六年,升直隷州,以夔州之東鄉、太平、新寧三縣來屬。嘉慶七年升府,改名綏定,並於州地置達縣,升太平為直隷。十九年,以順慶府屬之大竹、渠二縣來隷。道光九年,移太平同知駐城口,改名城口,太平還為縣,均仍隷府。西距省治一千二百里。廣四百三十里,袤六百餘裡。北極高三十一度十八分。京師偏西八度五十一分。領一,縣六。達 繁,疲,難。倚。東:龍城山、大竹。南:火峰、南岩。西:石城、金華。東南:金匱、石門。東北:竹山。通川江即渠江,自東鄉入,逕城南,又西南入渠縣為宕渠江。南江自新寧入,東會瀘灘河,北流折西至城東入通川江。北水即巴江,自巴州入,併合通川江。西:鳳皇、鐵山、龍船三關。巡司駐麻柳場。 東鄉 簡。府東少北九十里。東:平樓、文字。西:印石。南:金榜。北:蟠龍。東南:瓘城山。西南:石人山。前、中、後三江為通川江上流,俱自太平入。至城東合流入達縣。長樂河上流為白龍、赤甲二泉,源出東長樂鎮,合西流,至城南入通川江。文字溪發源文字山,合前江。有高橋、馬渡二關。 新寧 繁,難。府東少南百一十里。西:屏山。東:鷄山。南:冠子山。北:天馬。西南:鼓嘯山。東北:莪城山。南江自縣東北三角山發源,逕城南,折西北流,合聯珠峽水入達縣。瀘灘水源出大竹山,自達縣東南界北流,與南江合。開江在縣東北,東流入開縣。東:豆山關。 渠 簡。府西二百二十里。北:龍驤。西:玉蟾山。東北:八濛、大斌。渠江即宕渠水,自達縣入,逕城東,又西南入廣安。流江自營山入,東南流,與渠江合。白水溪源出東南白水洞,西流入渠江。北:衛渠關。縣丞駐三匯場。 大竹 繁。府西南百二十里。東:月城山。西:九盤、鄰山。東北:獅子山、金盤山亦名仙門山。仙門水自月城山發源,鄰水自鄰山發源,井西南流入鄰水。北:東流溪一名清溪河,西流入渠縣,注渠江。縣丞駐石橋鋪。 太平 要。府東北百四十里。南:翠屏。東:天池、板塞。北:大橫山。前、中、後三江俱自縣境發源,逕城東西,併入東鄉。白沙河源出板塞山,西南流,逕城南入後江。東:藍津關。 城口 繁,疲,難。府東北三百六十里。西:城口山,以此名。東南:金城。東北:黃礅山。北江自黃礅山發源,經大竹渡,折北入陝西紫陽為任河,注漢江。萬頃池在峽口山南,鄰境之水多源於此。東北:深溪關。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