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衛:一曰前藏,即古之危,亦稱中藏,即烏斯藏也。乾隆十五年,設大臣鎮守。其城曰佈達拉城。有坐床,為達賴喇嘛所駐,協理藏事。東界喀木,西界後藏,南界不丹,北界青海及新疆。轄城二十八。喇薩城 即佈達拉,在打箭爐西北三千四百八十里。 劄什城 在喇薩南七里。 德慶城 在喇薩東南三十八里。 柰布東城 在喇薩東南二百二十里。 桑裡城 在喇薩東南二百五十一里。 垂佳普郎城 在喇薩東南二百六十里。 野而古城 在喇薩東南三百一十里。 達克匝城 在喇薩東南三百三十七里。 則庫城 在喇薩東南三百四十里。 滿撮納城 在喇薩東南四百四十里。 拉巴隨城 在喇薩東南四百四十里。 劄木達城 在喇薩東南五百四十里。 達喇馬宗城 在喇薩東南五百六十里。 古魯納木吉牙城 在喇薩東南六百二十里。 碩噶城 在喇薩東南六百四十里。 硃木宗城 在喇薩東南七百五十里。 東順城 在喇薩東南七百七十里。 則布拉岡城 在喇薩東南八百七十里。 納城 在喇薩東南九百六十里。 吉尼城 在喇薩東南九百八十里。 日噶牛城 在喇薩西南三十里。 楚舒爾城 在喇薩西南百十五里。 日喀爾城 在喇薩西南百二十里。 公喀爾城 在喇薩西南百四十里,為衛地最大之城。 嶽吉牙來雜城 在喇薩西南三百三十里。 多宗城 在喇薩西南四百二十里。 僧格宗城 在喇薩西南四百三十里。 董郭爾城 在喇薩西二十五里。 第巴達克匝城 在喇薩東北九十二里。 倫硃布宗城 在喇薩東北一百二十里。 墨魯恭噶城 在喇薩東北百五十里。 蓬多城 在喇薩東北百七十里。 設大汛為護防。 藏地凡大汛四,一在前藏城,一在後藏。 又台站二, 自打箭爐至此有站五。魚通即打箭爐、裡塘、巴塘,均屬四川有。前藏者二。 曰察木多,曰拉里。 城西南:巴則山。西:招拉筆洞山。又佈達拉山,高百餘丈。又西:東噶爾山,高約四百餘丈,為西藏要隘。南:牛魔山,高二百餘丈。東北:郎路山、薩木多嶺。北:布克沙克河,源出噶爾占古察嶺,南流,西合沙克河。又東南流,西受庫蘭河,北受布克河。又東南,入喀喇烏蘇。雅魯藏布江,即大金沙江,古之跋布川也。源出藏西界卓書特部西北達木楚克哈巴布山,三源,俱東北流而合,折東流,枯木岡前山水自西南來會。又東北,江加蘇木拉河自西北沙苦牙拉麻拉山東南流來會。又東,阿拉楚河北自沙拉木岡前山水會而南流,又東稍北,拉烏克藏布必拉自東北桑裡池西南流,合數水來會。又東南,郭永河自東南昂則嶺東北流,合數水來會。又東,薩楚藏布河自東北合諸水來會。又東,甕出河、式爾的河、滿楚藏布河、薩克藏布河,合諸水來會。又東南,加木租池水北自章阿布林城合東一水南流來注之。又東南,受西南來一水,又正北流,折向西北,受西北隆左池水。又東北,莽噶拉河南自那拉古董察山來注之。又東北,鐘裡山水自東南來注之。又東北,經章拉則城北,又東北,鄂宜楚藏布河自西北劄木楚克池合諸水東南流來注之。又北流,戒忒楚河、劄克北朋楚河自北來注之。又東南,會薩普楚河。又東逕普冬廟前,烏雨克河自拉公山來注之。又東過薩喇硃噶鐵索橋,逕林奔城北,龍前河自南合二水來注之。又東北,捏木河自西北來注之。折東南流,逕拜的城北岸山北,受西北來一小水,東北過鐵索橋,逕楚舒爾城南,東南至日喀爾公喀爾城北,噶爾招木倫江自東北合諸水,西南流逕衛地喇薩來會,疑即古吐蕃之臧河也。雅魯藏布江既會噶爾招木倫江,東南流,至打格布衣那城北,共八百里。年褚河自北合諸水來會。又東經叉母哈廟北,受東北薩母龍拉嶺水,南流入羅喀布占國。穆楚河合柰楚河,南流入哲孟雄。滕格里池,在境西北,藏地日喀則城東北,隔山即潞江源之布喀諸池。其北隔山即大流沙也。池廣六百餘裡,周一千餘裡,東西甚長,南北稍狹,蒙古呼天為「滕格里」,言水色同天青。其東有三水流入,皆名查哈蘇太河。西有二水流入,北曰羅薩河,南曰打爾古藏布河,合西來數池水,東流入此池。次曰牙母魯克於木卒池,中有三山,水成五色。曰馬品木達賴池,郎噶池,即狼楚河也。次曰布喀池,潞江源也。東噶爾山上有關。
康: 一曰喀木。要寨曰察木多。 在前藏東千二百五十里,東界四川,南界珞瑜境及英屬阿薩密,西界衛地,北界青海。喀木今曰昌都,亦稱前藏,本屬呼圖克圖。康熙五十八年始納款。設台站,置糧員一。有土城。西南有羅隆宗、舒班多、達隆宗,西北有類伍齊等部落,其南有乍丫。康熙五十八年招撫。又南有江卡,雍正元年招撫,設有官寨。 東:達蓋喇山、沖得喇山。南:安靜大山,與川、滇分界。西:嘉松古木山。東南:奪布喇山、鼎各喇山。西南:魚別喇山、裡角大山,冬春積雪。又巴貢山、蒙堡山、擦瓦山、雲山、雪山、白奪山、納奪山、黃雲山、隱山、喇貢山。東有列木喇嶺。羅隆宗東有得貢喇山,山勢陡峻。西:得噶喇山。舒班多東有章喇山。西南:吾抵喇山、巴喇山。西:朔馬喇山,即賽瓦合山。達隆宗西有必達喇山,沙貢喇山、魯貢喇山,兩山相連。類伍齊西南有瓦合大山,山大而峻,冬春積雪。又有擦噶喇山、葉達喇山。察木多左有昂楮河,源出中壩,因通雲南,亦名雲河。右有雜楮河,源出九茹,因通四川,亦名川河。二水合流,入雲南。瀾滄江二源,一源發於匝坐裡岡城西北格爾吉匝噶那山,名匝楚河,一源發於匝坐裡岡城西北巴喇克拉丹蘇克山,名鄂穆楚河,俱東南流,至匝坐裡岡城東北察木多廟前,二水合流,名拉楚河,南流至包敦入乍丫。又南流至察瓦寺,甲倉河東北來會。又東南,左受色爾恭河,折南流,至角占,受左貢河。又東南流,逕茶利大雪山入雲南,始名瀾滄江。潞江在瀾滄西,發源於衛地之布喀大澤,淵澄黝黑,又多伏流,蒙古呼黑為「喀喇」,水為「烏蘇」,故名喀喇烏蘇。逕拉薩北,有池名布喀,橢圜形,廣六十里,袤一百五十里,從此池西北流出,入額爾吉根池,轉東北,入衣達池,又折東南流,入喀喇池。三池俱縱廣五六十里。中有三山,四池環抱。復從喀喇池東南出,納布倫河,又東受北來二小水,折南轉東,至喀喇烏蘇,為西寧進藏大道,皮船為渡。轉東北流,逕蒙古三十九族地,至伊庫山,沙克河西北來會。又東北流,逕蘇圖克土司,索克河自北來會。折南流,左右各受一小水,轉西南會衛楚河。折而東,受雄楚河。又東納沙隆錫河,轉東南流,類烏齊河自北來會。又東南逕必蚌山,至嘉玉橋,為滇、蜀入藏之大道。又東南流,江陽為巴克碩遊牧,江陰為波密野番。又東南流,逕桑昂曲宗入江卡。江之外為怒夷,故名怒江。又東南,入雲南維西,折而南下,逕雲龍州西徼,右納扞江,入保山乃名潞江。南流逕潞江安撫司。又南流少東,左納沙河,轉西南至遮放土司,從此出滇境入緬甸。羅隆宗西有偶楮河,源出噶爾藏骨岔海子,海合瀾滄江南峽。隆喜楮河源出噶喇山,東流,合偶楮河。舒班多有納碩布楚河,源出中義溝,北流,逕舒班多城西,合三溪,東北流,入喀喇烏蘇。又柱嗎郎錯河,源出噶喇山,冑楮河,源出吾抵山,均流歸偶楮河。達隆宗北有撒楮河,源出朔馬喇山。東南:邊楮河,流合冑楮河。有俄楮河,源出沙貢喇山,流合葉楮河。類烏齊東北有紮楮河,即昂楮河下流。乍丫有勒楮河,源出昂喇山。樂楮河,源出作喇山。又有甲倉河,源出官角,西南流,逕草裡工,又西南,至洛隆宗,合洛楚河,又西南至乍丫寺前。與猛楚河合。有色楮河,源出上納,奪流入察木多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