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 252 / 298
中國現代史類 / 中科院 / 本書目錄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52頁 / 共298頁。

 大小:

 第252頁

朗讀:

西方民主制度的高效率和西方人民的自由給訪問西方的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具有啟發意義的是他們目睹了以下種種事物的運作:制度的制約和平衡、政府中的權力分割、司法至上和依法治國、政治多元化、議論、結社和新聞自由等。許多中國人逐漸確信,中國需要把政治民主當作第五個現代化,沒有政治民主,是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改革的。大學生們尤其感到,在這個變革中充當先鋒是自己的一種社會責任。

不僅是西方,日本和亞洲四小龍


  

香港、新加坡、台灣和南韓

也是啟發的源泉。把它們與中國作比較將必然引發以下的問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否是指導中國現代化的合適的思想體系中國共產黨是不是帶領中國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最有效代表?對這兩點的疑問持續困擾着一些社會批評家、作家、新聞記者、藝術家、教授、科學家和大學生,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選擇保持沉默。

放鬆束縛的需要與保持一定程度正統性的迫切願望,形成了一種矛盾,這種矛盾令中共本身非常不安。許多黨員感到困惑:社會主義制度是不是應該採納資本主義的物質刺激手段和建立在市場供需和價值規律基礎上的市場機制,是不是應該容納資本主義的管理方式和私有企業。而其它人則想發問,是不是應該淡化四項基本原則(社會主義道路、無產階級專政、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以便使政治多元化的要求和台灣以另一種發展模式的形象出現,變得相對不那麼危險。

1986-1988年間的中國,正在經歷着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愈益強烈的痛苦和改變價值觀的極度痛楚。學生動亂、意識形態混亂、領導階層危機、普遍的腐敗、高通貨膨脹率、方向感的迷失等種種厄運,折磨着中國社會。如果有一種東西可以代表「痛苦指數」的話,那麼,1986-1988年是文革結束以來這種指數最高的一段時期。然而,在混亂和騷動的深處,隱約閃爍着某種復興和對未來充滿希望。

1.學生示威

198612月,在中國的十五個大城市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學生示威,令黨和政府陣腳大亂。來自一百五十所高等院校的十萬名學生上街遊行,要求言論、集會和新聞自由,並要求進行民主選舉。他們的訊息很清楚:中國的年輕人要求政治自由化。

在近代中國歷史上,學生的積極熱情並不新鮮;在198612月事件以前就有過許多先例。最著名的是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最近時期,19859月,學生曾抗議日本的新經濟侵略和中國政府一意迎合日本的態度。這次抗議與九一八事變五十四周年紀念恰好重疊。

抗議也成了學生表達其它一些憤慨的渠道,如物價高漲、經濟犯罪、官僚主義不當行為、高幹子女的徇私枉法等。1985129日,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學生策劃的一次示威由於政府幹預而流產了。但不滿卻繼續存在。

198612月的抗議最早于月初在安徽省會合肥爆發。中國科技大學位於該市的選區範圍內,該大學的學生抗議當地黨委不與大學協商就指定了八名將來的全國人大代表。1986121日,校園裡貼出了一張大字報,號召全面抵制預定在128日舉行的「偽」選舉。在次日的一次師生大會上,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和大學副校長方勵之號召採取斷然行動,以求在爭取政治民主的鬥爭中取得突破。

他重複了他那廣為傳誦的名言:民主不能從上面給與,而必須從下面爭取而來

給與的東西可以收回,但爭取來的東西卻收不回。

當地另外兩所高校1的學生加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生的抗議行動。125日,總共有三千名學生遊行到市政府前,要求民主選舉、新聞和集會自由、不受打擊報復,並堅持允許媒體報道他們的抗議。他們進一步要求組成高校學生民主聯盟。學生的目標是打破黨對報紙和學生的控制。

當地黨委勉強地同意分配給大學選區四個代表席位並將選舉推延到1229日。2學生進而要求改革選舉,高呼:「我們要民主。我們要自由。我們要新聞自由。

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3


  

在上海爆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聲援運動。1219日,約三萬名學生4和據估計十萬名工人遊行到市政府。這標誌了這場抗議的高潮。在北京,四千名學生遊行到天安門廣場,焚燒了一捆捆黨報《人民日報》。

一名抗議者望着升起的煙霧興奮地說:「亂世佳人!」5

這些抗議者申明,雖然他們要求民主,但他們都是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的真正支持者。這促使《北京日報》諷刺地評論他們是打着紅旗反紅旗。

中共措手不及,無法對此採取果斷措施。保守派要求進行強制鎮壓,但總書記胡耀邦採取了開明的姿態,認為對年輕人的理想主義不應打擊,而應將其引向建設性的目標。國家教委副主任6自己在年輕時也參加過示威遊行,他稱,示威者占中國兩百萬在校大學生中的不到2%,他們大多數是愛國的、善意的,但受到了西方自由主義的誤導。他說,「上帝允許年輕人犯錯誤......我們對他們的政策是教育他們,勸告他們,給他們提供適當的指導」。

但是他警告,學生決不能反對四項基本原則,否則,中國艱難取得的安定團結局面就會受到損害。7

其它一些要員也採取了緩和的舉動。上海市市長8承認學生的行動是「正當的、合法的和愛國的」,是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的。他保證不會採取報復行動。9警察和公安便衣保持了剋制。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