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在這裡把下面這種現象撇開不說:由於流通中的各種冒險行為,一個資本家奪取了其他資本家的一部分剩餘價值,甚至奪取了他們的一部分資本,因此,在貨幣資本和生產資本上發生了片面的積累和集中。例如,A攫取的並作為貨幣資本積累的一部分剩餘價值,可以是B的一部分剩餘價值,這部分剩餘價值不會流回到B的手裡。從微觀的角度講,這種攫取也只有這種攫取才體現了A的「企業家才能」(現代庸俗經濟學術語)。
388
第十八章 導言
I、研究的對象
資本的直接生產過程,就是資本的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這個過程的結果是商品產品,它的決定性動機是生產剩餘價值。
資本的再生產過程,既包括這個直接的生產過程,也包括真正流通過程的兩個階段,也就是說,包括全部循環。這個循環,作為周期性的過程,即經過一定期間不斷地重新反覆的過程,形成資本的周轉。
無論我們考察的是G…G'形式的循環,還是P…P形式的循環,直接按生產過程P本身始終只是這個循環的一個環節。在前一種形式中,它表現為流通過程的媒介;在後一種形式中,流通過程表現為它的媒介。它的不斷更新,資本作為生產資本的不斷再現,
389在這兩種場合,都以資本在流通過程中的轉化為條件。另一方面,不斷更新的生產過程,是資本在流通領域不斷地重新完成各種轉化的條件,是資本交替地表現為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的條件。
但是,正如每一單個資本家只是資本家階級的一個分子一樣,每一單個資本只是社會總資本中一個獨立的、可以說賦有個體生命的部分。社會資本的運動,由社會資本的各個獨立部分的運動的總和,即各個單個資本的周轉的總和構成。正如單個商品的形態變化是商品世界的形態變化序列——商品流通——的一個環節一樣,單個資本的形態變化,它的周轉,是社會資本循環中的一個環節。
這個總過程,既包含生產消費(直接的生產過程)和作為其媒介的形式轉化(從物質方面考察,就是交換),也包含個人消費和作為其媒介的形式轉化或交換。一方面,它包含可變資本向勞動力的轉化,從而包含勞動力的併入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在這裡,工人是他的商品——勞動力的賣者,資本家是這種商品的買者。另一方面,商品的出售,包含工人階級對商品的購買,也就是說,包含工人階級的個人消費。
在這裡,工人階級是買者,資本家是向工人出售商品的賣者。
商品資本的流通,還包含剩餘價值的流通,從而也包含對資本家的個人消費,即對剩餘價值的消費起媒介作用的買和賣。
因此,各個單個資本綜合而成的社會資本的循環,也就是說,就社會資本的總體來考察的循環,不僅包括資本的流通,而且也包括一般的商品流通。後者本來只能由兩部分構成:
1、資本本身的循環:
2、進入個人消費的商品的循環,也就是工人用工資、資本家用剩餘價值(或其中的一部分)購買的那些商品的循環。當
390然,資本的循環也包括剩餘價值的流通,因為剩餘價值構成商品資本的一部分,而且還包括可變資本向勞動力的轉化,工資的支付。但是,這個剩餘價值和工資耗費在商品上,並不構成資本流通的環節,雖然至少工資的耗費是這個流通所不可缺少的。
在本書第一卷,我們把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既作為孤立過程,又作為再生產過程來分析,我們分析了剩餘價值的生產和資本本身的生產。資本在流通領域所經歷的形式變換和物質變換被假定為前提,而沒有進一步加以論述。我們假定,一方面,資本家按照產品的價值出售產品;另一方面,他在流通領域找到使過程重新開始或連續進行所必需的各種物質生產資料。我們在那裡需要考察的流通領域中的唯一行為,是作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基本條件的勞動力的買和賣。
在本卷的第一篇,我們考察了資本在它的循環中改採取的不同的形式和這個循環本身的各種形式。除了第一卷所考察的勞動時間,現在又加上了流通時間。
在第二篇,循環是作為周期的循環,也就是作為周轉來考察的。這裡一方面指出了,資本的不同組成部分(固定資本和流動資本)怎樣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各種形式的循環;另一方面又研究了決定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長短不同的各種情況。我們還指出了,循環期間及其組成部分的不同比例,對生產過程本身的範圍和年剩餘價值率有怎樣的影響。事實上,第一篇主要是考察資本在它的循環中不斷地依次採取和拋棄的各種形式,而第二篇研究的,是在各種形式的這種運動和相繼更替中,一定量的資本怎樣同時(儘管按不同的比例)分成生產資本、貨幣資本和商品資本這些不同的形式,以致不僅這些形式互相交替,而且總資
391本價值的不同部分也不斷地並存於這些不同的狀態中,並執行職能。
特別是貨幣資本表示出一種在第一卷裡沒有講過的特性。在這裡揭示了一些規律,按照這些規律,一定量資本的大小不等的組成部分,必須按照周轉的條件,不斷地以貨幣資本的形式預付和更新,以便使一個定量的生產資本能夠不斷地執行職能。
但是在第一篇和第二篇,我們考察的,始終只是單個資本,只是社會資本中一個獨立部分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