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368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368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368頁

朗讀:

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如果不包含資本價值的追加支出,當然首先只是增加產品的量,而不是增加產品的價值,除非它能夠用同量的勞動把更多的不變資本再生產出來,從而把更多不變資本的價值保存下來。但是,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同時形成新的資本材料,從而形成資本積累擴大的基礎。

社會勞動組織本身,從而社會勞動生產力的提高,要求生產大規模地進行,從而要求單個資本家預付大量貨幣資本。關於這一點,如第一卷已經指出的,這部分地是通過資本在少數人手中的集中實現的,而執行職能的資本價值的量,從而表現這些價值的預付貨幣資本的量,並不需要絶對地增大。單個資本的量可以通過這些資本在少數人手中的集中來增大,而它們的社會總額並沒有增大。這只是改變各個單個資本的分配而已。


  

最後,上一篇已經指出,通過周轉期間的縮短,能用較少的貨幣資本推動同一的生產資本,或者能用同一的貨幣資本推動較多的生產資本。

但是,這一切顯然和真正的貨幣資本問題無關。這只是表明,預付資本——一個既定的價值額,它在它的自由形式上,在它的價值形式上,是由一定的貨幣額構成的——在轉化為生產資本之後,包含着生產的潛力,這些潛力的界限,不是由這個預付資本的價值界限規定的,這些潛力能夠在一定的活動範圍之內,在外延方面或內含方面按不同程度發揮作用。如果生產要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價格是已定的,那末,購買一定數量的以商品形式395存在的這些生產要素所必需的貨幣資本量,也是確定的。或者說,要預付的資本的價值量是確定的。

但這個資本作為價值形式要素和產品形成要素的作用大小是可以伸縮,可以變化的。

關於第二點。社會勞動和生產資料每年都必須有一部分用來生產或購買貨幣,以補償磨損掉的鑄幣。不言而喻,這對社會生產的規模相應地是一種削減。但是,至于那個部分地充當流通手段,部分地充當貯藏貨幣的貨幣價值,那末,既然它已經存在,已經取得,它就同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和財富的自然源泉並存。

不能把這種貨幣價值看成是限制這些東西的。通過它轉化為生產要素,通過它和外國進行交換,生產規模就能擴大。但這以貨幣依舊起世界貨幣的作用為前提。

由於周轉期間的長短不同,推動生產資本所必要的貨幣資本量也就有大有小。我們還知道,周轉期間劃分為勞動時間和流通時間,就要求增加那種在貨幣形式上潛在的或暫歇的資本。

周轉期間,就它由勞動期間的長度決定而言,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由生產過程的物質性質所決定,因此,不是由這個生產過程的特殊的社會性質所決定。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歷時較長範圍較廣的事業,要求在較長時間內預付較大量的貨幣資本。所以,這一類領域裡的生產取決於單個資本家擁有的貨幣資本的界限。這個限制被信用制度和與此相聯的聯合經營(例如股份公司)打破了。

因此,貨幣市場的混亂會使這類企業陷于停頓,而這類企業反過來也會引起貨幣市場的混亂。

有些事業在較長時間內取走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在這個時間內不提供任何有效用的產品;而另一些生產部門不僅在一年間不斷地或者多次地取走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且也提供生活資料396和生產資料。在社會公有的生產的基礎上,必須確定前者按什麼規模進行,才不致有損于後者。由於國際貿易順差越大意味着不向國內市場提供任何有效用的產品的生產所取走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越多,從而不是順差越多越好。在社會公有的生產中,和在資本主義的生產中一樣,在勞動期間較短的生產部門,工人將照舊只在較短時間內取走產品而不提供產品;在勞動期間長的生產部門,則在提供產品之前,在較長時間內不斷取走產品。

因此,這種情況是由各該勞動過程的物質條件造成的,而不是由這個過程的社會形式造成的。在社會公有的生產中,貨幣資本不再存在了。社會把勞動力和生產資料分配給不同的生產部門。生產者也許會得到紙的憑證,以此從社會的消費品儲備中,取走一個與他們的勞動時間相當的量。

這些憑證不是貨幣。它們是不流通的。但這個勞動時間應當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不是個別勞動時間。而為了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多少需要有市場上的競爭和度量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貨幣。

只是在社會公有的生產中,貨幣只能購買消費品,而不能購買資本品,不能向貨幣資本轉化。


  

我們知道,如果對貨幣資本的需求是由勞動期間的持續所引起的,那末,這是由兩種情況造成的:第一,貨幣一般地說是每一單個資本(撇開信貸不說)為了轉化成生產資本所必須採取的形式;這是由資本主義生產的性質,由一般商品生產的性質引起的。——第二,必要的預付貨幣量的產生,是由於在較長時間內不斷從社會取走勞動力和生產資料,而在這個時間內卻不向社會提供任何可以再轉化為貨幣的產品。第一種情況,即要預付的資本必須以貨幣形式預付,並不會由於這個貨幣本身的形式——不論是金屬貨幣、信用貨幣、價值符號或其他等等——而消除。第二種情況也決不會由於通過哪一種貨幣媒介或通過哪一種生產形式取走勞動、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卻不把等價物投迴流通,而受到影響。

397

第十九章

前人對這個問題的闡述

I、重農學派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