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本論 - 465 / 772
古典經濟學類 / 馬克思 / 本書目錄
  

資本論

第465頁 / 共772頁。

 大小:

 第465頁

朗讀:

「到目前為止考察過的各種工業,也許沒有一種比斯密斯醫生所描寫的裁縫業的情況更壞的了……他說,各個工場的衛生狀況是大不相同的;但几乎所有的工場都十分擁擠,空氣很不流通,對健康極其有害……這樣的房間必然很悶熱;如果再點起煤氣燈來,例如在霧天或冬季傍晚的時候,溫度就會上升到80度甚至90度,使工人汗流浹背,使水蒸氣凝結在玻璃窗上,以致水珠不斷往下流,或從天窗上滴下來,工人只好打開一些窗戶,儘管他們這樣做不免要受涼。——關於倫敦西頭最大的16家工場的情況,他作了如下的描述:在這些空氣很不流通的房間內,每個工人109佔有的空間最大是270立方呎,最小是105立方呎,平均每人只有156立方呎。有一個工場,四圍都是走廊,光線只能從上面進來,有92人到100多人在幹活,點着好多盞煤氣燈;廁所就在工場旁邊,而每人所占的空間不超過150立方呎。另有一個工場,設在光線只能從上面照進來的小院裡,象狗窩一樣,只有一個通氣的小天窗,有五、六個人在裏邊工作,每人只占空間112立方呎。

根據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1990年重排本)》,一英呎=0.305米。因此,100立方呎只有2.83726立方米,112立方呎相當於一個高1.8米,直徑只有1.499米的圓柱形空間。如果雙臂橫向伸展的長度等於身高的話,那麼一個身高只有1.5米的矮個子女人都無法伸展雙臂原地轉一圈。考慮到整個空間不可能非常均勻地分佈,那麼在這種場所真是轉身都相當困難。」並且「在斯密斯醫生所描寫的這種條件非常惡劣的工場內,裁縫工人通常每天要勞動1213小時,有時要連續勞動1516小時。」(第252628頁)


  

┌─────┬────────┬────────────────┐

│ 僱工人數│產業部門和所在地│

10萬人中的死亡率







├────┬─────┬─────┤





2535歲│3545歲 │4555歲 │

├─────┼────────┼────┼─────┼─────┤

│ 958265 │英格蘭和威爾士的│









│ 農業



743

805  │ 1145



│ 22301男 │倫敦的裁縫工人 │







│ 12377女 │



958

1262 │

2093 │

│ 13803  │倫敦的排字工人和│










  
│ 印刷工人



894

1747 │

2367 │

└─────┴────────┴────┴─────┴─────┘

(第30頁)

必須指出,並且實際上已由衛生部門的主管人員、報告的編寫人約翰·西蒙指出,報告中列舉的倫敦2535歲的裁縫工人、排字工人和印刷工人的死亡率的數字大大縮小了,因為在這兩個行業中,倫敦的業主從農村招收大批青年人(也許到30歲為止)當學徒和「見習生」,也就是讓他們進一步學手藝。這些人使計算倫敦產業人口死亡率所依據的僱工總人數增加了;可是他們並沒有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倫敦的死亡人數,因為他們留在倫敦不過是暫時的;如果這個期間他們得了病,他們就回到農村的家裡去,如果死了,就在那裡進行死亡登記。就年紀較輕的工人來說,情況更是如此,這就使倫敦人口的這一年齡的死亡率根本不能成為衡量產業不衛生狀況的尺度。(第30頁)110

排字工人的情況同裁縫工人相似。對他們來說,除了缺少通風設備,呼吸有毒的空氣以外,還要加上做夜工。他們的勞動時間通常是1213小時,有時是1516小時。

「煤氣燈點着後,室內非常悶熱……此外,往往還有鑄字房的煙霧,機器或下水道的惡臭,從樓下侵入,使樓上的空氣更加污濁。下面房間的熱氣使天花板發熱,增加了樓上房間的溫度。如果房間矮,煤氣消耗量大,那就是很大的禍害。而在樓下裝有蒸汽鍋爐、整個房屋悶熱得難受的地方,情形就更壞……一般說來,通風極差,完全不足以在日落之後把熱氣和煤氣燃燒的產物排除出去。

很多工場,特別是原來作為住房的工場,情況尤為悲慘。」「有些工場,特別是印刷周報的工場(這裡也僱用12歲到16歲的少年),工人几乎要接連不斷地勞動兩天一夜;而另一些承擔『急』件的排字房,星期日也不讓工人休息,他們每週的工作日是7天,而不是6天。」(第2628頁)

我們在第一卷第八章 第三節 曾經談到女時裝工過度勞動的情形。她們的工作場所,在這個報告中,由奧德醫生作了描述。即使有時白天情況好一些,但是煤氣點燃以後,這種工場就變得又熱又臭,很不衛生。在34家較好的工場中,奧德醫生發現,每個女工平均佔有的空間如下:

4家在500立方呎以上;4家是400500立方呎;5[家是300400立方呎;5家是250300立方呎;7家]是200250立方呎;4家是150200立方呎;9家只有100150立方呎。即使在其中最好的幾家,要持久地工作,空氣也不足,除非那裡有完善的通風設備……即使通風良好的工場,天黑以後,由於必須點燃很多盞煤氣燈,也還是太悶熱。」

下面是奧德醫生關於他曾經訪問過的一家由中間商人開設的小工場的記述:111

「一個1280立方呎的房間,上班的工人有14名,每人所占的空間為91.5立方呎。這裡的女工都顯出疲勞憔悴的樣子。她們的工資,除茶水外,每週715先令……勞動時間是上午8時到下午8時。這個小房間裡擠着14個人,通風很差。

只有兩個可打開的窗戶和一個已經堵塞的煙囪,此外沒有任何專門通風設備。」(第27頁)

這個報告在談到女時裝工的過度勞動時說: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