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全球通史 - 261 / 430
西洋古代史類 / 阿諾斯 / 本書目錄
  

全球通史

第261頁 / 共430頁。

 大小:

 第261頁

朗讀:

這一政策不是不切實際或無實際意義的。更確切地說,這是一個生死問題,因為俄羅斯被西面強大的瑞典人、立陶宛人和波蘭人與南面的土耳其人和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包圍着。值得注意的是,當沙皇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向英格蘭的伊麗莎白女王提議建立軍事聯盟甚至聯姻時,波蘭國王急忙給伊麗莎白去信,懇求她拒絶這一提議。「到目前為止,」他寫道,「我們之所以能戰勝它俄羅斯,僅僅是因為它對教育是外行,也不懂得技術。」因此,當伊凡于1563年一路打到波羅的海的納爾瓦時,這位波蘭國王向伊麗莎白抱怨說,莫斯科大公國的不斷增長的力量是由英國的技術援助造成的。

莫斯科人是天下一切自由的敵人,由於外界帶給他們的東西不斷增多,其力量日益強大。外界帶給他們的不僅是商品,而且還有他們以前所不知道的武器,甚至把能工巧匠即[這類武器的]製造者也帶給了他們。他們憑藉所施展的手段,使自己強大得足以征服其他所有的人。陛下不知道這一改人的力量,也不知道他們對為他們服務的人們所行使的權力。


  

因此,俄羅斯的鄰國故意地試圖阻止俄羅斯獲得西方的武器和技術。就俄羅斯人方面來講,他們自然企圖打破這種孤立他們的包圍,他們這樣做時不斷地取得了成功。17世紀期間,俄羅斯人僱傭了許多外國軍官來訓練和領導他們的軍隊。這些新成員中,幸運的蘇格蘭士兵尤其傑出。

雖然其中多數人在俄羅斯僅服役了很短一個時期,但有一部分人永久地定居下來,變得俄羅斯化了。例如,17世紀時,有個叫利爾蒙特的船長,停止為波蘭人服務,轉而為俄羅斯人服務,他就是19世紀俄國著名詩人萊蒙托夫的祖先。同樣,阿伯丁郡的托威的巴克利在里加定居下來,他的一個後裔就是巴克萊·德托利將軍,這位將軍曾率領俄軍反對拿破崙的大軍。

沙皇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大大加快了這一西方化的過程。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和極其巨大的幹勁頒佈了3000多條法令,其中許多法令由他親手寫下,几乎所有的法令都是由他授意而制定的。他以西方的方式改革了他的行政機關和軍隊,建立起供養其軍隊的工業,引入成千上萬的各種類型的專家,派出一群群年青的俄羅斯人到國外去學習,並建立起許多學校——所有學校都具有實利主義的性質:數學和航海學校、海軍學校、陸軍學校、計算學校和居于最高地位的科學院。彼得還打破所有先例,去西歐旅行,直接學習外國的種種制度和慣例。

他對法國文化和英國議會制度沒有興趣,但是,他象一個普通的勞動者那樣在英國和荷蘭的造船場場作工,以便瞭解在他看來對他國家最有用的東西。

通過所有這些手段,彼得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他所說的打開一扇「面向西方的窗戶」的目標。此外,在嚴格的意義上,他是通過打敗瑞典、獲取波羅的海沿岸地區而打開這一窗戶的;在波羅的海沿海,他建立了新都聖彼得堡——新俄羅斯的象徵,就象莫斯科是舊俄羅斯的象徵一樣。不過,這些變化是在遭到全體居民中為數眾多的幾部分人的激烈反對的情況下完成的。彼得的父親、沙皇阿列克謝曾因這類因循守;日的人而不得不放棄他在建立一座永久的戲院和放鬆對外國服裝的禁止方面所作的努力。

同樣,彼得在整個統治期間,不僅必須與群眾的冷漠和懷疑作鬥爭,而且還必須與保守的大貴族和教士的公開或隱蔽的反對作鬥爭。甚至他確已引起的一些變化也在兩個重要方面受到限制:這些變化就性質而言,基本上是軍事的、經濟的和技術的變化,而且,它們僅影響了全體居民中人數不多的上層階級的一些持贊同態度的成員。


  
彼得的工作由富有才華、引人注目的葉卡捷琳娜大帝1762-1796年在位繼續下去。葉卡捷琳娜認為自己及其宮廷是俄羅斯歐化的媒介。她比獨斷的彼得有知識得多,積極地贊助文學、藝術、戲劇和報刊。她雖然不是一個有創見的思想家,但樂意吸收其他人的思想,尤其是哲人們的思想。

事實上,她以自己是一個開明的專制君主而自豪,並常常引用啟蒙運動的箴言。在她統治期間,俄羅斯高等貴族已開始歐化到脫離民族傳統的程度。在彼得統治期間蓄鬍子、穿飄垂的東方長袍的貴族,這時在他們的言語、服裝、住宅和社會職來方面模仿起凡爾賽宮廷。在這時期裡,貴族的子女由法國家庭女教師教育,首先學習法語,作為他們的母語,然後撿起只夠管理僕人用的少量俄語。

因此,俄羅斯的歐化不再僅限于技術方面,儘管它繼續限制在上層階級內。實際上,歐化的上層階級與作為農奴被束縛在莊園裡的農民群眾之間的鴻溝正愈來愈寬,愈來愈富有刺激性。這種分隔反映在以下這篇對靠農奴勞動供養的驕奢淫逸的統治階級的描寫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