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們首先剝削阿留申群島的島民,然後沿阿拉斯加海岸建立貿易站。
1799年,各種私營貿易公司聯合組成俄美公司。俄國在阿拉斯加的傑出領導人是亞歷山大·巴拉諾夫,他積極地、獨斷獨行地指揮各種活動達派年。他的主要問題是要把糧食從西伯利亞運過世界上風暴和霧最多的一個海洋。
因此,巴拉諾夫派遠征隊沿著美洲海岸去建立能在那裡為阿拉斯加的貿易站種植新鮮糧食的殖民地。
1811年
11月,俄國人在聖弗朗西斯科以北的俄羅斯河旁設立羅斯堡,到
1819年,他們已在美洲海岸建立了
19塊殖民地。
這一擴張導致俄國與西班牙和美國的不和。實際上,俄國人在太平洋西北部的存在明顯地有助于
1823年門羅主義的發表。最後,俄國人決定放棄他們在美洲佔有的土地。皮毛貿易的衰落使俄美公司瀕于破產。
俄國人擔心阿拉斯加太遙遠了,他們無法保護它不受美國擴張主義的侵害。他們預料自己遲早會失去這一地區,就于
1867年以
70O萬美元的價格把它賣給了美國,也就是說每英畝土地的價格不到
2分錢。
阿穆爾河流域其時,俄國人在北美洲的活動重新引起俄國人對阿穆爾河流域的興趣。俄國人需要在太平洋有一個出口作為向他們的美洲殖民地供應物資的基地。他們的確有了鄂霍茨克港,但這是完全不夠的,因為這港口每年一直冰凍到
6月,而且几乎不斷地被霧籠罩。此外,這港口瀕臨一條淺河,河內有危險的沙堤阻塞河口。
因而,俄國人文重新以渴望的目光前寬闊的、可通航的阿穆爾河看,因為
1689年的尼布楚條約已將他們從這條河那裡逐走。
俄國人的興趣由於中、英之間
1839至
1842年的所謂的鴉片戰爭而得到進一步的促進(見第十六章
第一節)。作為戰爭的結果,英國併吞了香港,並在長江流域有了極大的勢力。俄國人這時決心在阿穆爾河流域定居,以免英國人下一步獲得對阿穆爾河河口的控制,從而堵住他們通往太平洋的天然出口。在僅僅
10年的時間裡,俄國人實現了他們在這一極其重要的地區的所有目標。
他們取得成功的一個原因是年青購民古拉·穆拉維約夫伯爵的野心和幹勁,他于
1847年
38歲時被任命為東西伯利亞總督。另一原因是中國的軟弱,那時的中國與
17世紀中將俄國人從阿穆爾河流域逐走的強大帝國相比,只是一個空殼子。
穆拉維約夫伯爵擁有總督的廣泛權力,但是,他仍越權派遣從事探險的遠征隊把俄國旗幟插到外國土地上。他手下的一名軍官、來維爾斯科伊船長
後來的海軍上將在堪察加半島建立了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要塞,在攆走薩哈林島上的日本移民後,踏勘並佔領了該島,使汽船在阿穆爾河下水,鼓勵俄國殖民者定居阿穆爾河流域,並沿阿穆爾河河口和朝鮮邊界之間的海岸建立了許多貿易站。對一個巨大地區的這種侵入的顯著特點是僅使用了少量的人。東維爾斯科伊只有其船上的全體船員可由他支配,因此,他派
6個人守衛一個貿易站,派
7個人守衛另一貿易站。
再各派
8個人守衛其他兩個貿易越。由於整個地區是一片中國人對它只有模糊的宗主權、沒有任何控制的無人地帶,這種小規模的行動是可行的。實際上,中國朝廷完全不知道俄國的做法,是俄國政府自己于
1851年
5月把所發生的事通知了中國人。
5年後,也就是
1856年,戰事再一次在中國和英國之間爆發。中國人又遭慘敗,不得不因天津條約
1858年而向西方商人開放更多的港口和作其他的讓步。穆拉維約夫抓住這一機會警告中國人注意英國人控制阿穆爾河的危險,並提議俄、中兩國共同防守這一地區。結果是訂立璦琿條約
1858年;根據這一條約,俄國獲得阿穆爾河的至烏蘇裡江為止的左岸,此外,俄國和中國對阿穆爾河的直到大海為止的兩岸行使共同的主權。
穆拉維約夫這時仔細地勘探了新贏得的地區,發現由於阿穆爾河下游區的冰的形成情況,控制該河的兩岸對航行方面的目的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他還在朝鮮邊界附近的海岸發現了一個極好的港灣。他不顧璦琿條約的規定,在那裡建立了一個城市
1860年,用意深長地把它取名為符拉迪沃斯托克即東方的王后。當時,中國已捲入與西方強國的進一步的糾紛中,
1860年,北京被英、法聯軍佔領。
俄國駐北京的公使尼古拉·伊格納蒂夫伯爵作為調解人提供了幫助,成功地使同盟國在不太煩苛的條件下撤離首都。作為對這一幫助的報酬,中國政府心甘情願地議訂了北京條約
1860年,把阿穆爾河的從烏蘇裡江直到大海為止的兩岸以及從阿穆爾河河口到朝鮮邊界的整個沿海地區給了俄國。隨着贏得這些新的遼闊的
存在到今天的邊遠地區,俄國在遠東的擴張開始停止。這種擴張直到別世紀初才又重新開始,因為
20世紀初,沙皇尼古拉二世試圖向南侵入朝鮮和滿洲,從而加速與日本的一場災難性的戰爭。
中亞在此期間,俄國人也正在侵入中亞,不過,他們向這一地區的推進是直到19世紀第二個
25年時才開始的。之所以會耽擱,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缺乏可與北方有利可圖的皮毛貿易相比的經濟刺激。但是,還有其他一些原因:中亞的氣候和植被全然不同於俄國人所習慣的氣候和植被。緊靠着西伯利亞南部的是居住着哈薩克遊牧民的草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