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侍郎种放卒。帝親制文,遣內侍致祭,護喪歸葬終南,贈工部尚書。先是有譏放循默者,帝聞之,謂輔臣曰:「放為朕言事甚眾,但外延不知耳。」因出所上時議十三篇。放將卒,忽取前後章疏稿悉焚之,服道士衣,召諸生會飲于次,酒數行而卒。
癸酉,高麗與東女真來貢。
十二月,戊寅,皇子行加冠禮。
辛卯,以皇子慶國公受益為忠正軍節度使兼侍中,封壽春郡王。
甲辰,命樞密使、同平章事王欽若都大提舉抄寫校勘館閣書籍,翰林學士陳彭年副焉,鑄印給之。初,榮王宮火,燔崇文院、秘閣、所存無幾;既別建外院,重寫書籍,故有是命。
是月,遼主自海徼如顯州。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九年
遼開泰五年。丙辰,一零一六年
春,正月,丁未,遼主北還。
庚戌,遼耶律世良、蕭庫哩與高麗戰于郭州西,破之,斬首萬餘級,盡獲其輜重。乙卯,師次南海軍,世良卒於軍。
丙辰,置會靈觀使,以參知政事丁謂為之。
以馬軍副都指揮使張旻為宣徽南院使兼樞密副使。先是旻被旨選兵,下令太峻,兵懼,謀欲為變。有密以聞者,帝召二府議之,王旦曰:「若罪旻,則自今帥臣何以禦眾?急捕謀者,則震驚都邑,此尤不可。」帝曰:「然則奈何?」旦曰:「陛下數欲任旻以樞密,臣未敢奉詔;今若擢用,使解兵柄,反側者自安矣。」帝從其言,軍果亡它。
辛酉,同玉清昭應宮副使林特上《會計錄》,詔府秘閣。
癸亥,發內藏錢五十萬貫給三司。
興州團練使德文,少好學,凡經史百家,手自抄撮,工為辭章。帝以其刻勵如諸生,嘗因進見,戲呼之曰「五秀才」。德文數言願得名士為師友,己巳,特命翰林學士楊億與之遊。
壬申,以張士遜為戶部郎中,崔遵度為戶部員外郎,並充壽春郡王友。
時王將受經,命中書擇方正有學術者為府官。以士遜平雅和謹,澹于榮利,遵度同修起居注逾十年,每立墀上,常退匿楹間,慮帝見之,搢紳推其長者,因召兩人並命焉。
初,宰相將用士遜等為翊善、記室,帝曰:「翊善、記室,府屬也,王皆受拜。」故以王友命之,令王每見答拜。士遜嘗謁王旦,稱王學書有法,旦曰:「王不應舉、選學士,不在學書。」士遜愧謝。
癸酉,遼主駐雪林。
二月,準布部長朝于遼。
辛巳,遼主如薩堤濼。
丁亥,監修國史王旦等上《兩朝國史》一百二十捲,優詔答之。
庚寅,遼以前東京統軍使耶律罕謨為右伊勒希巴。
壬辰,命修景靈宮副使林特詣兗州景靈宮太極觀設醮,以營建畢故也。宮觀總一千三百二十二區。
甲午,詔築堂于元符觀南,為皇子就學之所,賜名曰資善。帝作記,刻石堂中。命入內押班周懷政為都監,入內供奉官場懷玉為壽春郡王伴讀,仍面戒不得于堂中戲笑及陳玩弄之具。
丙申,以後宮崇陽縣君李氏為才人。
戊戌,遼皇子宗真生,宮人蕭納木錦所生也。納木錦少而黝面,很視,其母嘗夢金柱擎天,諸子欲上而不能,納木錦從後至,與仆從皆升,母心異之。久之,得入宮,侍承天太后。嘗拂太后榻,獲金鷄,吞之,膚色光澤異常,太后驚異,曰:「是必生貴子。」命侍遼主。至是舉子,遼主之長子也。皇后無子,取為己子。納木錦漸進為元妃。皇后愛養宗真如己出,元妃顧妒皇后之寵,心常怏怏。
三月,辛酉,遼以諸道獄空,守臣併進階賜物。
癸亥,宗正卿趙安仁言:「唐朝玉牒首載混元皇帝,今請以御製《聖祖降監記》冠列聖玉牒,及別修皇朝新譜,仍別制美名。又請以知制誥劉筠、夏辣併為宗正寺修玉牒官。」從之,名新譜曰《仙源積慶圖》。
庚午,亳州言明道宮成,總四百八十區。詔遣內侍設醮。
夏,四月,遼賑招州民。
王繼忠既見執于遼,薦擢漢人行宮都部署,封琅邪郡王。時伊勒希巴蕭哈綽,方以明習典故,善占對,被寵于遼主。繼忠侍遼主宴,遼主語及哈綽,欲用為樞密使,繼忠曰:「哈綽雖有刀筆才,暗於大體;蕭迪裡才行兼備,可任也。」遼主以為黨于迪裡,弗聽。戊寅,以哈綽為北院樞密使。
庚辰,司天監言周伯星再見。
丁亥,陝西轉運副使張象中言:「安邑、解縣兩池,除見貯鹽三億八千八百八十二萬餘斤外,恐尚有遺利,望行條約。」帝曰:「厚地阜財,此亦至矣。若過求增羡,必有時而闕。不可許也。」
丙申,賜天下酺。
辛丑,令入內內侍省定群官與諸宮院婚嫁財物之數。先是連姻戚裡者,冗費過甚,每納采成禮之日,多領傔從,其家供給飲食,動逾千萬,或有破產者。帝曰:「國家宗支漸廣,此不可不限其制度。」於是多所差減,且賜金帛給其費焉。
五月,甲辰朔,詔以來年正月一日詣玉清昭實宮,上寶冊。又以十一月有事于南郊,行恭謝之禮。諸軍賞賜,並以內藏物充。三司勿催促諸路錢帛,諸州軍監無得以修貢、助祭為名,輒有率斂。
乙巳,邠寧環慶部署王守斌言夏州蕃騎千五百來寇慶州,內屬蕃部擊走之。
丁未,殿中侍御史張廓言:「群官有丁父母憂者,多免持服,非古道也。伏望自今並依禮令解官行服。」詔從之,其官秩當起複及武臣內職,悉如舊制。
丙辰,以景靈宮、會靈觀及兗州景靈宮、太極觀成,釋死罪囚流以下。
丁巳,以向敏中為宮觀慶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