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上 - 213 / 489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上

第213頁 / 共489頁。

 大小:

 第213頁

朗讀:

初,張士遜素惡琳而疾道輔不附己,將並逐之。會開封府吏馮士元以臓敗,知府鄭戩窮治之,辭連度、琳及天章閣待制龐籍等十餘人。士遜察帝有不悅琳意,即謂道輔曰:「上顧程公厚,今為小人所誣,宜見上為辨之。」道輔入對,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輔朋附大臣,故特貶焉。於是度坐令士元強取其鄰所賃官舍,琳坐令士元紿市張遜故第,籍坐令士元市女口,皆黜罷,而士元流海島。頃之,帝謂輔臣曰:「所決馮士元獄,如聞頗愜輿論。」士遜對曰:「台獄阿徇,非宸斷無以肅清朋邪。」

戊戌,遼命皇子梁王召僧論佛法。遼主重佛教,僧有正拜三公、二師兼政事令者凡二十人。


  

辛丑,許建州立學,仍給田五頃。

壬寅,以參知政事王鬷知樞密院,翰林學士、知制誥宋庠參知政事。

時陝西用兵,調費日蹙,天章閣待制、同判禮院宋祁上疏論三冗三費:「有定官,無限員,一冗也;廂軍不任戰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不定數,三冗也。道場齋醮,無日不有,皆以祝帝壽、祈民福為名;宜取其一二不可罷者,使略依本教以奉薰修,則一費節矣。京師寺觀或多設徒卒,或增置官司,衣糧所給,三倍它處,帳幄謂之供養,田產謂之常住,不徭不役,生蠹齊民;請一切罷之,則二費節矣。使相、節度不隷籓要,取公用以濟私家;請自今地非邊要,州無師屯者,不得建節度,已帶節度不得留近籓及京師,則三費節矣。臣聞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陛下若能躬服至儉,風示四方,衣服醪膳,無溢舊規,請自乘輿始;錦採珠玉,不得妄費,請自後宮始。」

戊申,遼以太后行再生禮,大赦。

己酉,遼城長春。

是月,夏人寇保安軍,鄜延鈐轄盧守勤等擊走之。賦又以三萬騎圍承平寨,鄜延副部署祥符許懷德時在城中,率勁兵千餘人突圍破賊,賊乃解去。

十二月,庚申,詔審刑院、大理寺、刑部毋通賓客。

乙丑,賞保安軍守禦之功,以盧守勤為左騏驥使,都巡檢司指使、散直西河狄青為右班殿直。青功最多,故超四資授官。

帝嘗問參知政事宋庠以唐入合儀。戊辰,庠上奏曰:「夫入閣,乃唐只日于紫宸殿受常朝之儀也。自高宗以後,天子多在大明宮,宮之正南門曰丹鳳門,門內第一殿曰含元殿,大朝會則禦之。對北第二殿曰宣政殿,謂之正衙,朔望大冊拜則禦之。又對北第三殿曰紫宸殿,謂之上合,亦曰內衙,只日常朝則禦之。以本朝宮殿視之,大慶殿,唐含元殿也;文德殿,唐宣政殿也;紫宸殿,唐紫宸殿也。唐制,每遇坐朝日,即為入合。而叔世離亂,五朝草創,正衙立仗,因而遂廢。其後或有行者,常人罕見,乃復謂之盛禮,甚不然也。開元舊禮本元此制,至開寶中,諸儒僧附新禮,始載月朔入合之儀,又以文德殿為上合,差舛尤甚,蓋當時編撰之士討求未至。太宗朝,儒臣張洎亦有論奏,頗為精洽。或朝廷它日修復正衙立仗,欲下兩制,使豫加商榷,以正舊儀。」然議者以為今之殿合與舊制不同,難復行之。

己巳,降侍御史王素為都官員外郎、知鄂州。初,孔道輔與素連姻,舉素為台官。道輔即貶,故並素出之。

壬申,詔中書:「自今御史闕官,宜如舊制,具兩省班簿來上,朕自擇舉。」初,中丞與知雜御史例得舉台官,及道輔舉素,帝以為比周,故降是詔。

癸酉,以益、梓、利、夔路饑,罷皇子降生進奉,從朝琦請也。

異時有司督責賦役煩急,收市上供物不以其直,琦悉為輕減蠲除之,逐貪吏,罷冗役,活饑民一百九十餘萬。明道中,簡州勸誘納粟,復糶之,為錢十六餘萬,悉歸常平。琦曰:「是乃賑濟之餘,非官緡也。」發庫,盡給四等以下戶。


  
孔道輔既貶鄆州,始知為張士遜所賣,頗憤惋,行至韋城,發病卒。然天下皆以遺直許之。

閏月,己酉,以開封府推官、直集賢院富弼知諫院。

是月,元昊復遣賀九言賫嫚書,納旌節及所授敕告,並所得敕榜,置神明匣,留歸娘族而去。

是歲,直史館蘇紳陳便宜八事:曰重爵賞,遴選擇,明薦舉,異章服,適纔宜,擇將帥,辨忠邪,修備豫;除史館修撰。紳又請詔西邊將帥為入討計,且曰:「以十年防守之費,為一歲攻取之資,不爾,則防守之備不止於十年矣。」

鄜延、環慶副都部署劉平上言:“元昊侵逆,恣行殺害,眾叛親離,復與嘉勒斯賚相持已久,結隙方深,此乃天亡之時。臣聞寇不可玩,敵不可縱。若以鄜延、環慶、涇原、秦隴四路軍馬分為兩道,益以蕃漢弓箭手、步騎,得精兵二十萬,比元昊之眾三倍居多,乘人心離散,嘉勒斯賚立敵之時,緣邊州軍轉徙糧草二百餘裡,不出一月,可坐致山界洪、宥等州;招集土豪,授以職名,給衣祿金帛,自防禦使以下刺史以上,第封之,以土人補將校,勇者貪于祿,富者安於家,不期月而人自定。或授嘉勒斯賚以靈武軍節度使、西平王,使逼元昊河外族帳,復出鄜、延、石州蕃漢步騎收河西部族,以厚賞招其酋帥,其眾離貳,則以大軍進討,以所得城邑封之,元昊不過竄身河外窮寇耳。

「或朝廷貸元昊之罪,更示含容,宿兵轉多,經費尤甚,恐契丹謂朝廷養兵百萬,不能制一小戎,有輕中國之心,然亦須議守禦之長計。或元昊潛與契丹結為聲援,以張其勢,則安能減西兵以應河北!譬如一身二疾,不可並治,必輕者為先,重者為後也。請召夏竦、范雍與兩府大臣議定攻守之策,令邊臣遵守。」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