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上 - 414 / 489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14頁 / 共489頁。

 大小:

 第414頁

朗讀:

十二月,乙巳,御史中丞李定等言:「竊以取士兼察行藝,則是古者鄉裡之選。蓋藝可以一日而校,行則非歷歲月不可考。今酌《周官》書考賓興之意,為太學三舍選察升補之法,上《國子監敕式令》並《學令》凡百四十三條。」詔行之。初,太學生檀宗益上書言太學教養之策有七:一尊講官,二重正祿,三正三舍,四擇長諭,五增小學,六嚴責罰,七崇師業。帝覽其言,以為可行,命定與畢仲衍、蔡京、范鏜、張璪同立法,至是上之。

丙午,復置御史六察。


  

丁未,御史舒亶言:「比聞朝廷遣中官出使,所至多委州郡造買器物,其當職官承望風旨,追呼督索,無所不至,遠方之民,受弊良甚,乞重立條約。」詔兩浙提點刑獄司體量實狀以聞。

戊申,廣南西路提舉常平等事劉誼言:「廣西一路,戶口才二十餘萬,蓋不過江、淮一大郡,而民出役錢至十九萬緡,募役實用錢十四萬緡,餘四萬緡謂之寬剩。百姓貧乏,非它路比,上等之家不能當湖湘中下之戶,而役錢之出,概用稅錢。稅錢既少,又敷之田米,田米不足,復算于身丁。廣西之民,身之有丁也,既稅以錢,又算以米,是一身已輸二稅,殆前世弊法。今既未能蠲除之,而又敷以役錢,甚可憫也」”詔下本路提舉官齊諶相度。諶謂監司、提舉司吏及通引官、客司,月給錢第減二千,歲可減役錢一千二百餘緡;從之。

辛亥,提舉廣南東路常平等事林顏言:「聞廣西緣邊稍已肄習武藝,東路雖間有槍手,然保甲之教尚闕。欲乞本路沿江海諸州,依西路法訓閲,使其人既熟山川之險易,而又知夫弓矢金鼓之習,則一方自足為備。」詔下廣南東路經略、轉運、提舉、鈐轄司相度,皆言廣、惠、潮、封、康、端、南恩七州,皆並邊及江海,外接蠻賊,可依西路保甲教習武藝,從之。顏,福州人也。

乙卯,遼主如西京。

戊午,遼主行再生禮,赦雜犯死罪以下。

庚申,祠部員外郎、直史館蘇軾,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

初,御史台既以軾具獄上法寺,當徒二年,會赦當原。於是中丞李定言:「軾之奸慝,今已具服,不屏之遠方則亂俗,載之從政則壞法,伏乞特行廢絶。」

御史舒亶又言:「駙馬都尉王訁先,收受軾譏諷朝政文字及遺軾錢物,並與王鞏往還,漏泄禁中語。竊以軾之怨望、詆訕君父,蓋雖行路猶所諱聞,而訁先恬聞軾言,不以上報,既乃陰通貨賂,密與燕遊。至若鞏者,向連逆黨,已坐廢停;訁先於此時同罣議論,而不自省懼,尚相關通。案訁先受國厚恩,列在近戚,而朋比匪人,志趨如此,原情議罪,實不容誅。乞不以赦論。」又言:「收受軾譏諷朝政文字人,除王訁先、王鞏、李清臣外,張方平而下凡二十二人,如盛僑、周邠輩固無足論,乃若方平與司馬光、范鎮、錢藻、陳襄、曾鞏、孫覺、李常、劉分攵、劉摯等,蓋皆略能誦說先王之言,辱在公卿士大夫之列,所當以君臣之義望之者,所懷如此,顧可置而不誅乎?」疏奏,訁先等皆特責。獄事起,訁先嘗屬轍密報軾,而軾不以告官,亦降黜焉。

軾初下獄,方平及鎮皆上書救之,不報。方平書曰:「傳聞有使者追蘇軾過南京,當屬吏。臣不詳軾之所坐,而早嘗識其為人,其文學實天下奇才,向舉制策高等,而猶碌碌無以導于流輩。陛下振拔,特加眷獎,軾自謂見如明主,亦慨然有報上之心。但其性資疏率,闕于審重,出位多言,以速尤悔。頃年以來,聞軾屢有封章,特為陛下優容,四方聞之,莫不感嘆聖明寬大之德。今其得罪,必緣故態。但陛下于四海生靈,如天覆地載,無不化育,于一蘇軾,豈所好惡!自夫子刪詩,取諸諷刺,以為言之者足以戒;故詩人之作,其甚者以至指斥當世之事,語涉謗黷不恭,亦未聞見收而下獄也。今軾但以文辭為罪,非大過惡,臣恐付之狴牢,罪有不測。惟陛下聖度,免其禁系,以全始終之賜,雖重加譴謫,敢不甘心!」

軾既下獄,眾莫敢正言者。直舍人院王安禮乘間進曰:「自古大度之君,不以語言端人。軾本以才自奮,今一旦致于法,恐後世謂不能容才。願陛下無庸競其獄。」帝曰:「朕固不深譴,特欲申言者路耳,行為卿貰之。」既而戒安禮曰:「第去,勿泄言。軾前賈怨于眾,恐言者緣軾以害卿也。」始,安禮在殿廬,見李定,問軾安否狀,定曰:「軾與金陵丞相論事不合,公幸毋營解,人將以為黨。」至是歸舍人院,遇諫官張璪忿然作色曰:「公果救蘇軾邪?何為詔趣其獄?」安禮不答。其後獄果緩,卒薄其罪。

甲子,禮院言:「大行太皇太后祔仁宗陵廟,當去太字。冊文初稱大行太皇太后,所上尊謚即稱慈聖光獻皇后。謚寶宜以『慈聖光獻皇后之寶』為文。餘行移文字及奏報,即存太字。」從之。

續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五

●卷第七十五



【宋紀七十五】 起上章涒灘正月,盡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元豐三年遼太康六年

春,正月,乙丑朔,以太皇太后在殯,不視朝。


  

癸酉,升許州為潁昌府。

遼主如鴛鴦濼。

癸未,審官東院言:「大理寺丞申天規昨乞長告,訪求其父。今已迎歸侍養,乞許天規不候歲滿朝見。」從之。天規少失其父,至是訪得之,年百歲矣。

己丑,高麗國遣使來貢。

白虹貫日。

辛卯,于闐來貢。

遼耶律伊遜以改封王爵,赴闕入謝。遼主即日遣還,改知興中府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