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續資治通鑑 上 - 431 / 489
中國古代史類 / 畢沅 / 本書目錄
  

續資治通鑑 上

第431頁 / 共489頁。

 大小:

 第431頁

朗讀:

以南院宣徽使蕭謨噶為南府宰相,以三司使王經參知政事、知樞密院事。

甲寅,判河南府潞國公文彥博,以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致仕。


  

庚申,幸尚書省,召六曹長貳以下,詢以職事,因誡敕焉。

是月,遼定諸令史、譯史遷敘等級。

十二月,丁亥,遼以邢熙年知南院樞密使事。辛卯,以王言敷為漢人行宮都部署。

先是高麗王徽殂,遼命其子三韓國公勛權知國事,至是勛復殂。

是年,遼放進士李君裕等五十一人。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元豐七年遼太康十年

春,正月,辛丑朔,遼主如春水。

丙午,以洺州防禦使世準為安定郡王。

遼復建南京奉福寺浮圖。

癸丑,夏人寇蘭州,李憲等擊走之。

甲寅,進賢妃朱氏為德妃。

辛酉,詔黃州團練副使蘇軾移汝州。帝每憐軾才,嘗語輔臣曰:「國史大事,朕意欲俾蘇軾成之。」輔臣有難色,帝曰:「非軾則用曾鞏。」其後鞏亦不副上意,帝復有旨起軾,以本官知江州。蔡確、張璪受命,王珪獨以為不可。明日,改江州太平觀,又明日,命格不下。於是卒出手答刂,徙汝州,有「蘇軾黜居思咎,閲歲滋深,人才實難,不忍終棄」之語。軾上表謝,且言有田在常州,願得居之。帝從其請,改常州團練副使。

戊辰,遼主如山檢澱。

二月,庚午朔,河北轉運使、措置河北糴便吳雍言:「見管人糧、馬料總千一百七十六萬石,奇贏相補,可支六年。河北十七州邊防大計,倉廩充實,雖因藉豐年,實以吏能幹職。同措置王子淵,在職九年,悉心公家,望考察成效,以勸才吏。」詔賜子淵紫章服。

甲戌,太師致仕文彥入覲,置酒垂拱殿。

癸未,進封濮陽郡王宗暉為嗣濮王,封宗晟為高密郡王,宗綽建安郡王,安隱安康郡王,宗瑗漢東郡王,宗愈華原郡王。

三月,辛丑,賜文彥博宴于瓊林苑,帝制詩以賜之。

丁巳,大宴群臣于集英殿,皇子延安郡王侍立於禦座之側,王珪率百僚廷賀。及升殿,帝命珪等與王相見,久之,王乃退。王未出合,帝特令侍宴以見群臣。

遼主命知制誥王師儒、牌印郎君耶律固傅導燕王延禧。遼主追念蕭烏納保護皇孫之功,嘗謂師儒等曰:「烏納忠純,雖狄仁傑之輔唐,烏珍之立穆宗,無以過也。卿等宜達燕王知之。」旋命烏納以殿前都點檢輔導燕王。

庚申,禦崇政殿大閲。

壬戌,詔以太學外捨生錢唐周邦彥為試太學正。邦彥獻《汴都賦》,文采可取,故擢之。

夏,四月,丁丑,賜饒州童子朱天賜《五經》出身。

女真貢良馬于遼。

癸巳,夏人寇延州安塞堡,將官呂真敗之。

五月,壬子,慮囚,降死罪一等,杖以下釋之。

庚申,詔中書舍人蔡卞往江寧府省視王安石疾病。卞,安石之婿也。

壬戌,詔:「自今春秋釋奠,以鄒國公孟軻配食文宣王,設位於兗國公之次。」又追封荀況為蘭陵伯,揚雄為成都伯,韓愈為昌黎伯,以世次從祀于二十一賢之間。

詔諸路帥臣、監司等舉大使臣為將領。

遼主駐散水原。

乙丑,準布貢于遼。


  

六月,禮部言:「歐陽修等編《太常因革禮》,始自建隆,訖于嘉佑,為百卷。嘉佑之後,闕而不錄。熙寧以來,禮文製作,足以垂法萬世,乞下太常,委博士接續編纂,以備討閲。」從之。

丙子,夏人寇德順軍,巡檢王友死之。

戊子,集禧觀使王安石請以所居園屋創禪寺,乞賜名額,從之,以保寧禪院為額。安石自子雱死,晚年痛悼不已,遂舍半山園宅為寺,又割田為常住,以薦冥福雲。

辛卯,江夏郡王宗惠卒。

壬辰,遼禁毀銅錢為器。

續資治通鑒●卷第七十八

●卷第七十八



【宋紀七十八】 起閼逢困敦七月,盡旃蒙赤奮若十二月,凡一年有奇。

○神宗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元豐七年遼太康十年

秋,七月,甲辰,伊、洛溢、河決元城,知大名府王拱辰言:「河水暴至,數十萬眾號叫求救,而錢谷稟轉運,常平歸提舉,軍器工匠隷提刑,埽岸物料兵卒即屬都水,鹽運司在遠,無一得專,倉卒何以濟民!望許不拘常制。」詔:「事干機速,奏覆牒稟所屬不及者,如所請。」

丙午,遣使賑恤,賜溺死者家錢。

遼主如黑嶺。

甲寅,王安禮罷。先是侍御史張汝賢彈奏王珪與安禮陳乞子侄差遣,以為引用都省批狀,例外起例,實害大政。帝以有條許用例奏鈔,汝賢章格不下。安禮聞之,面奏乞治汝賢罪,帝令分析。汝賢奏安禮不能修身治家,且言在湖、潤與倡女共政。帝以其章付三省,謂安禮曰:「汝賢奏彈不當,固有罪;其所言姦污事,卿果如此,何以復臨百官?」帝雖黜汝賢,安禮亦不自安,因奏:「往以兄安石疾病,嘗乞知江寧,願申前請。」遂以端明殿學士知江寧府。

八月,庚午,詔知瀘州王光祖遣人招諭乞弟,許出降免罪補官。乞弟既失土,窮甚,往來諸蠻間,無所依。帝猶欲招來之,許以自新。未幾,乞弟死,於是羅始黨陡然、鬥更等酋長及新取生界兩江夷族,請依諸姓團結,皆為義軍;從之。瀘夷震懾,不復為邊患。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