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董貝父子 - 3 / 373
世界名著類 / 狄更斯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董貝父子

第3頁 / 共373頁。

保羅雖然年紀幼小,卻總像是生活在一個彼岸世界,他「可以在糊牆紙上看出微型的老虎和獅子……看見一些人影衝著地板上的方塊和棱形圖案作怪臉,而別人卻什麼也看不見」。他像個老人似的長時間坐在海邊上,面對著一片天水茫茫沉思不語。他納悶「它沒結沒完地說些什麼呀?」——「我知道他們一直是在說些什麼的。說的總是同樣的事情。那兒是什麼地方呀?」他熱切地凝望那天水之際,在大海的喧騰中,聽到了時間老人的召喚,感到了死亡的預兆,最後在海濤聲中他安然與世長辭……。可以說,小保羅在任何意義上也不是董貝的繼承人。《董貝父子》的第一部分,也是最精采部分,便以董貝在培育繼承人方面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董貝父子》最初連載發表時,保羅·羅貝夭亡的一章在當時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舉國上下,共同哀悼」,僅次於「自己家裡辦喪事」。當時許多人,包括政界文化界著名人物都毫不隱諱自己為小保羅的死而痛哭流涕。這當然與當時盛行的感傷主義閲讀趣味分不開。小保羅的死,與《老古玩店》中小耐兒的死一樣,都是19世紀小說中公認的感傷主義的典範。但是,不可否認,保羅之死的著名篇章充滿了晶瑩的詩意——「小船在波上的飄蕩已經引得他要去安眠了。河岸多麼蔥翠,長在河岸上的花草多麼明艷,那蘆葦又是多麼婷婷裊裊!這時小船已經駛到海裡,可是還在平靜地向前滑去」。小保羅去了,好像得到了他的天然歸宿。他不屬於公司,更遠離「貨幣、通貨、鈔票、外匯率」所構成的那個他命中要成就的「事業」。在那個孜孜名利的浮華世界上,保羅的死顯出了超塵拔俗的光彩,在默默無言之中對以「董貝父子公司」為代表的金錢利慾做出了最有力的批判。

經過第一個打擊,董貝並沒有總結教訓、達到自我認識。不久以後,他又處心積慮地為得到繼承人而設法。他跟年輕美貌的寡婦伊迪絲·格蘭傑結婚了。這純粹是一筆交易,董貝就像在騾馬市上相馬似地觀察伊迪絲的才華與教養,最後決定買下。伊迪絲憤然對她母親說「十年以來,奴隷市場上的奴隷和集市上的馬都沒有像我這樣被展覽出售,炫耀給看客。」在這第二次婚姻中,董貝又失敗了。在伊迪絲身上,他碰到了對手,跟他一樣傲慢,跟他一樣強硬。兩下里衝突的結果,伊迪絲為報復丈夫而與公司的經理卡克私奔,造成了倫敦上流社會的頭號醜聞。此外,董貝剛愎自用,在卡克的縱恿下投資不當,在家庭危機的同時,他的商船「子嗣」號在海上遇難,他的公司倒閉,他本人宣告破產。昔日富麗堂皇的宅第被債僅人剝得一乾二淨,連老鼠都不願逗留,只剩下一個董貝像個幽靈似地在空樓中遊蕩。在他舉刀自殺的那一剎那,女兒弗洛倫斯趕到他跟前,用自己的愛感化了他,使董貝終於認識到,自己是有罪的,「需要得到寬恕」。董貝那違背天理人性的傲慢被弗洛倫斯的愛克服了。在老年,他終於開始過上一種合乎人性的生活。董貝的命運,並不取決於外部事態的發展;是董貝自己性格的內在邏輯導致他的全面崩潰。他是在自己懲罰自己,並在一重一重的懲罰中一層一層地暴露出資產階級本性中那些違反天理人情的因素。


  

若只看故事情節,我們也不能否認《董貝父子》的結局是淺薄無力的。法國著名批評家泰納說董貝的「轉變」毀了一本出色的小說。一位當代評論家用不屑的口氣問道:難道要把董貝父子公司的世界貿易交給眼淚汪汪的弗洛倫斯去經營嗎?在這裡,我們又回到小說的時代特色問題。像弗洛倫斯那類的「安琪兒」是按照當時盛行的公式描寫的,本來就不現實,而董貝先生在鐵路四通八達國際貿易發達的時代是個真實的形象、一個階級的代表。弗洛倫斯怎麼可能用自己的眼淚去感化董貝的鐵石心腸呢?《董貝父子》一書的價值不在於作者虛構出怎麼樣的方案去解決矛盾,而在於他在四十年代資本主義經濟發達的歷史時期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的典型形象,從而深刻地揭示了關於那個階級的真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