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188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188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188頁

朗讀:

十九年(前581)的夏季,景公病重,立太子壽曼做國君,這就是厲公。一個月後,景公逝世。
厲公元年(前580),因為剛剛即位,想與諸侯求和,便與秦桓公隔著黃河訂立盟約。回國後秦國就違背盟約,和翟商量攻打晉國。三年(前578),晉國派呂相譴責秦國,藉機和諸侯討伐秦國。兵至涇水,在麻隧打敗秦軍,俘虜了秦國大將成差。
五年(前576),郤錡(qi,其)、郤犨(ch□u,抽)、郤至中傷伯宗,晉君殺死他。伯宗是因為喜好直言勸諫才召來這個災禍,百姓因此不再信任厲公。


  
六年(前575)的春季,鄭國背叛了晉國與楚國結盟,晉君十分生氣。欒書說:「不可以在我們這一代失去諸侯。」於是,晉國派軍隊攻打鄭國。厲公親自統帥軍隊,五月渡過黃河。聽說楚軍來援救,範文子請求厲公撤兵。郤至說:「派軍討伐逆賊,遇到了強敵就躲避,就無法對諸侯發號施令。」於是,晉國與楚國交戰。癸巳日,晉軍射中楚共王的眼睛,楚軍在鄢陵失敗。子反聚集殘兵,安撫好楚軍,想再一次與晉交戰,晉國很擔心。共王召喚子反,子反的侍者豎陽谷向他敬酒,子反喝醉了,不能去拜見共王。共王很生氣,責備子反,子反自殺。共王於是帶兵返回楚國。晉國因此威振諸侯,想號令天下,求得霸權。
厲公有很多寵姬,回國後,想免除所有大臣的職務,任用寵姬的兄弟。有個寵姬的哥哥叫胥童,曾與郤至有矛盾,再加上欒書又怨恨郤至不使用自己的計謀竟打敗了楚軍,就派人暗中向楚國道歉。楚國派人欺騙厲公說:「鄢陵一戰,實際是郤至召來楚國參與的,郤至想作亂,迎接子周到晉國即位。恰好盟國沒有準備好,所以事情未成功。」厲公把引話告訴給欒書,欒書說:「大概有這種情況,希望您試著派人到周京暗地考察一下。」厲公果然派郤至到周京。欒書又讓公子周會見郤至,郤至卻不知道自己已被出賣。厲公驗證這件事,認為確實了,於是很痛恨郤至,想殺死他。八年(前573),厲公去打獵,與寵姬飲酒,郤至殺豬奉獻給厲公,被宦者奪去,郤至射死了宦者。厲公很生氣說:「季子欺侮我!」打算殺掉三郤,還未動手。郤錡想先下手為強,進攻厲公,說:「我雖然也許會死,國君也會遭難。」郤至說:「忠誠,不能反對君主;智慧,不能傷害百姓;勇猛,不能挑起亂子。失去這三種美德,誰肯幫助我?我死了算了。」十二月壬午日,厲公讓胥童帶領八百名士兵襲擊攻殺三郤。胥童藉機在朝廷上劫持了欒書、中行偃,說:「不殺死這兩個人,災禍一定落到國君您頭上。」厲公說:「一個早上就殺死了三位卿士,我不忍心再多殺人了。」胥童回答說:「別人可將忍心殺死你。」厲公不聽,向欒書道歉說明只是懲治郤氏的罪過:「大夫都恢復職位。」兩人磕頭說:「很幸運,很幸運!」厲公讓胥童擔任大臣。閏月乙卯日,厲公到匠驪氏家去遊玩,欒書、中行偃派他們的黨羽襲擊逮捕了厲公,囚禁起來,殺死了胥童,並派人從周京迎來了公子周,立他為君王,這就是晉悼公。
悼公元年(前572),正月庚申日,欒書、中行偃殺死了厲公,只用一輛車陪葬了他。厲公是在被囚禁了六天後死去的,死去十天後的庚午日,智迎接公子周來晉,到了絳,殺雞和大夫結盟擁立公子周,這就是悼公。辛巳日,到武宮朝拜。二月乙酉日,公子周即位。
悼公周的祖父捷是晉襄公的兒子,沒能繼位,號稱桓叔,桓叔最受憐愛。桓叔生下惠伯談,談生下悼公周。周即位時已十四歲。悼公說:「祖父、父親都未能繼位而到周避難,客死在周。我認為自己已經疏遠了,從未盼望當晉君。今天,大夫們不忘文公、襄公的意願而施惠,擁立桓叔的後代,全仰仗祖宗和大夫們的威靈,得以繼承晉國的祭祀,難道敢不兢兢業業嗎?大夫們也應該輔佐我!」於是驅逐了不忠於國君的七個大臣,修整舊的功業,向百姓佈施恩惠,撫恤文公回晉時各位功臣的後代。秋天,討伐鄭國。鄭軍大敗,於是又到了陳國。
三年(前570),晉國會見諸侯。悼公向大臣們詢問可以任用的人,祁傒推薦解狐。解狐是祁傒的仇人。悼公又問還有誰,祁傒又推薦自己的兒子祁午。君子說:「祁傒可以算作不偏私了。在外舉薦不避仇人,在內薦不避兒子。」正在會見諸侯時,悼公的弟弟楊干亂了軍陣,魏絳殺死了他的駕車人。悼公很生氣,有人勸諫悼公,悼公終於認識到絳很有賢德,任用他主持政務,派他與戎講和,戎終於非常親近晉國。十一年(前562),悼公說:「從我任用魏絳以來,九次會合諸侯,與戎翟和解了,這全是魏子的功勞。」悼公賜給他樂隊,他三次辭讓才接受下來。冬天,秦國攻取了晉國的櫟。
十四年(前559),晉國派六卿率領諸侯們討伐秦國,渡過涇河,把秦軍打得大敗,直到棫林才離去。
十五年(前558),悼公向師曠詢問治國的道理。師曠說:「只有仁義是根本。」冬季,悼公逝世,兒子平公彪即位。
平公元年(前557),晉國討伐齊國,齊靈公與晉國在靡下交戰。齊軍被打敗逃跑。晏嬰說:「你本來就沒有勇氣,為何不停止打仗?」齊軍於是離去了。晉國窮追不捨,包圍了臨菑,燒光了外城內的房屋,殺光了外城內的軍民。晉軍東到膠水,南到沂水,齊軍堅守著城市,晉國就退兵返回了。
六年(前552),魯襄公朝拜晉君。晉欒逞犯了罪,逃到齊國。八年(前550),齊莊公暗中派欒逞到曲沃,又派軍跟隨他。齊軍上了太行山,欒逞從曲沃內造反,襲擊了絳。絳毫無警戒,平公想自殺,范獻子阻止了平公,派自己的家兵襲擊欒逞,欒逞被打敗逃到了曲沃。曲沃人攻打欒逞,欒逞被殺死,曲沃人還消滅了欒逞的族黨。欒逞的欒書的孫子。他進入絳時,與魏氏商量過。齊莊公聽說欒逞失敗,就返回了,攻取了晉國的朝歌離去,為的是報復臨菑一戰之仇。
十年(前548),齊國的崔抒殺死自己的國君莊公。晉國趁齊國動亂,高唐打敗齊軍離去,為的是報復太行一戰之仇。
十四年(前544),吳國延陵季子出使來到晉國,曾與趙文子、韓宣子、魏獻子談話,事後說:「晉國的政權,終於要落在這三家手中。」
十九年(前539),齊國派晏嬰到晉國,晏嬰與叔向談話。叔向說:「晉國處於末世了。平公向百姓徵收重稅修建池台樓閣卻不務政事,政務落在私家門下,難道可以持久嗎?」晏子表示同意。
二十二年(前536),晉國討伐燕國。二十六年(前532),平公逝世,兒子昭公夷即位。
昭公於六年(前526)逝世。晉國六卿強大,公室卻弱小了。兒子頃公去疾即位。
頃公六年(前520),周景王逝世,各公子們爭奪王位。晉國的六卿平息了周王室的亂子,擁立敬王。


  
九年(前517),魯季氏驅逐了自己的國君昭公,昭公住在乾侯。十一年(前515),衛國、宋國派使者請求晉國送魯君回國。季平子私下賄賂了范獻子,獻子接受賄賂後,就對晉君說:「季氏沒有罪。」最終沒有送魯君回國。
十二年(前514),晉國公族祁傒的孫子,叔向的兒子,在晉君面前互相詆毀。六卿想削弱國君的力量,便依照刑法殺死了他們全部家族,並把他們的封邑劃分為十個縣,各自讓自己的兒子去做大夫。晉君力量更加弱小,六卿都強大起來。
十四年(前512),頃公逝世,兒子定公午即位。
定公十一年(前501),魯國的陽虎逃到晉國,趙鞅簡子留宿了他。十二年(前500),孔子做了魯國的宰相。
十五年(前497),趙鞅與邯鄲大夫午約定,要將衛貢五面家遷徙到晉陽,邯鄲父兄不答應,趙鞅便認為午不誠實,想殺死午,午和中行寅、范吉射(yi,義)親自攻打趙鞅,趙鞅逃到晉陽防守。定公包圍了晉陽。荀櫟、韓不信、魏侈與范去射、中行寅有仇,就調軍隊攻打范去射、中行寅。范去射、中行寅反叛,晉軍攻打他們,打敗了范去射、中行寅。范去射、中行寅逃到朝歌,據城自保。韓不信、魏侈替趙鞅向晉君道歉,於是晉君赦免了趙鞅,恢復了他的地位。二十二年(前490),晉國打敗了范吉射、中行氏,這兩個人逃到齊國。
三十年(前482),定公與吳王夫差在黃池相會,爭當首領,趙鞅當時從行,終於讓吳王做了首領。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