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344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344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344頁

朗讀:

問孔子曰:「羿善射(1),奡盪舟(2),俱不得其死然(3);禹稷躬稼而有天下(4)?」孔子弗答。容出,孔子曰:「君子哉若人(5)!上德哉若人(6)!」「國有道,不廢(7);國無道,免於刑戮。」三復「白珪之玷」,以其兄之子妻之(8)。

(1)相傳后羿善射,為有窮之君,後被臣子寒浞所殺。(2)相傳奡(ao,傲)為夏朝大力士,能陸地行舟,為夏後少康所殺。(3)然:語氣詞,表決定,猶「焉」。(4)躬稼:親身耕種。(5)若人:這個人。(6)上:通「尚」。崇尚,尊重。按以上這段話見於《論語·憲問》。(7)不廢:被任用。廢,廢免,罷官。(8)白珪之玷:《詩經·大雅·抑》「白珪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意思是說,白珪的污點還可以磨掉,我們的話說錯了,便沒法收回。白珪,潔白晶瑩的珍貴玉器。玷,污點。按以上這段話並見於《論語·公冶長》、《論語·先進》。


  

公晰哀字季次。
孔子曰:「天下無行(1),多為家臣,仕於都(2);唯季次未嘗仕。」

(1)天下:指天下的讀書人。無行:沒有好行為。(2)都:都邑,城邑。

曾蒧字晰。
侍孔子,孔子曰:「言爾志。」蒧曰:「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1),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2),詠而歸。」孔子喟爾歎曰(3):「吾與蒧也(4)!」

(1)冠者:指成年人。古代男子二十歲舉行冠禮。(2)風:吹風,迎風。舞雩(yu竽):祭天求雨的地方。(3)喟爾歎:長長地歎息。(4)與:贊同,稱許。按此段節錄自《論語·先進》篇「子路、曾晰、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顏無繇字路。路者,顏回父,父子嘗各異時事孔子。
顏回死,顏路貧,請孔子車以葬。孔子曰:「材不材(1),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2),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後(3),不可以徒行。」

(1)材:有才華,指顏回,不材:沒有才華,指孔鯉。(2)槨:棺材外面套的棺材。(3)從大夫之後:孔子出任過魯國司寇,是大夫之位,因去位多年,所以這樣說。按這段文字見於《倫語·先進》。

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
孔子傳《易》於瞿(1),瞿傳楚人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於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

(1)《易》:《周易》,又叫《易經》,是儒家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高柴字子羔。少孔子三十歲。
子羔長不盈五尺,受業孔子,孔子以為愚。
子路使子羔為費郈宰(1),孔子曰:「賊夫人之子(2)!」子路曰:「有民人焉(3),有社稷焉(4),何必讀書然後為學!」孔子曰:「是故惡夫佞者(5)。」

(1)費(bi,畢)郈宰:即費宰,「郈」是衍字。(2)賊:殘害。孔子認為不經過學習出仕,是害了他。(3)民人:人民。(4)社稷:社,土神。稷,谷神。以古代君王都要祭祀土神和谷神,故以社稷指代國家。(5)佞者:能說會道、強嘴利舌的人。按這段話見於《論語·先進》。

漆雕開字子開。
孔子使開仕,對曰:「吾斯之未能信(1)。」孔子說(2)。

(1)吾斯之未能信:即「吾未能信斯」。意思是說,我對出仕做官還沒有信心。(2)說:同「悅」。指孔子贊漆雕開志道深。按見《論語·公冶長》。

公伯繚字子周(1)。
周愬子路於委孫(2),子服景伯以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3),繚也,吾力猶能肆諸市朝(4)。」孔子曰:「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公伯繚其如命何!」(5)

(1)公伯繚:《論語》作「公伯寮」。(2)愬:訴說,訴苦。引申為進讒言。(3)惑志:疑心。(4)肆:古時處死刑後陳屍於市叫「肆」。市朝:集市,市場。(5)按見《論語·憲問》。

司馬耕字子牛。
牛多言而躁。問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1)。」曰:「其言也訒,斯可為之仁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2)。」曰:「不憂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子曰:「內省不疚(3),夫何憂何懼!」(4)

(1)訒:出言難的樣子。引申為謹慎。(2)君子不憂不懼:子牛之兄恆魋在宋國但任司馬,將作亂。子牛自宋來學,常懷憂懼之心。所以孔子這樣解勸他。(3)內省:自我檢查、察看。(4)按以上兩段問答見於《論語·顏淵》。

樊須字子遲。少孔子三十六歲。
樊遲請學稼(1),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圃(2),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3)。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4),焉用稼!」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曰:「知人。」(5)

(1)稼:播種五穀。(2)圃:這裡指種蔬菜。(3)用情:說真情實話。(4)襁:背小孩子的寬帶子。(5)按「樊遲請學稼」段見於《論語·子路》,「樊遲問仁」段見於《論語·顏淵》。

有若少孔子四十三歲。有若曰:「禮之用,和為貴(1),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2),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3),亦不可行也。」「信近於義(4),言可復也(5);恭近於禮,遠恥辱也(6);因不失其親(7),亦可宗也(8)。」
孔子既沒,弟子思慕,有若狀似孔子,弟子相與共立為師,師之如夫子時也。他日,弟子進問曰:「昔夫子當行,使弟子持雨具,已而果雨。弟子問曰:『夫子何以知之?』夫子曰:『《詩》不雲乎?「月離於畢,俾滂沱矣(9)」。昨暮月不宿畢乎?』他日,月宿畢,竟不雨。商瞿年長無子,其母為取室十。孔子使之齊,瞿母請之。孔子曰:『無憂,瞿年四十後當有五丈夫子(11)。』已而果然。敢問夫子何以知此?」有若默然無以應。弟子起曰:「有子起曰:」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

(1)和:適合,恰當,恰到好處。(2)由:按照,由經。(3)節:約束,節制。(4)信:信約,約言。(5)復:復言,實踐諾言。(6)遠:使……遠離,避免。(7)因:憑借,依靠。(8)宗:主,可靠。按這段話見於《論語·學而》。(9)月離於畢,俾滂沱矣:語見《詩經·小雅·漸漸之石》,是關於氣象的諺語。意思是說月亮依附於畢宿,便下大雨。離,通「麗」,依附。畢,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俾,跟。滂沱,下大雨的樣子。十取:同「娶」。娶妻。(11)丈夫子:男孩子。

公西赤字子華,少孔子四十二歲。
子華使於齊,冉有為其母請粟。孔子曰:「與之釜(1)。」請益,曰:「與之庾(3)。」冉子與之粟五秉(4)。孔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君子周急不繼富(5)。」


  

(1)釜:古代量器,六斗四升為釜。(2)益:增加。(3)庾:古代量器,十六斗為一庾。(4)秉:古代量器,十斗為一斛,十六斛為一秉。(5)周:同「賙」。周濟,救濟。繼:接濟。按這段話見於《論語·雍也》。

巫馬施字子旗。少孔子三十歲。
陳司敗問孔子曰:「魯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退而揖巫馬旗曰(1):「吾聞君子不黨(2),君子亦黨乎?魯君娶吳女為夫人,命之為孟子。孟子姓姬,諱稱同姓,故謂之孟子(3)。魯君而知禮,孰不知禮!」施以告孔子,孔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臣不可言君親之惡(4),為諱者,禮也。」

(1)退:指孔子離去。揖:指陳司敗向巫馬旗拱手為禮。(2)黨:偏私,偏袒。這裡有掩蓋包庇的意思。(3)「孟子姓姬」三句:魯為周公之後,姓姬,吳為太伯之後,也姓姬。魯娶於吳,夫人應稱吳姬。這就違背「同姓不婚」的禮制,因此改稱吳孟子。(4)君親:國君和父母。此偏指國君。按這段話見於《論語·述而》。

梁鱣字叔魚,少孔子二十九歲。
顏幸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六歲。
冉孺字子魯,少孔子五十歲。
曹字子循,少孔子五十歲。
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歲。
公孫龍字子石,少孔子五十三歲。
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1),顯有年名及受業聞見於書傳(2)。其四十有二人,無年及不見書傳者紀於左(3):

(1)已:通「以」。右:古代豎行書寫,自右而左,「已右」即橫寫「以上」的意思。(2)其實三十五人中,沒記年齡的十二人。(3)左:古時豎行書寫,「左」即橫寫「以下」的意思。

冉季字子產。
公祖句茲字子之。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斂。
顏高字子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字子徒。
商澤。
石作蜀字子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