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1)外族:即外戚,指帝王的母親、妻子一方的親屬。(2)相長:相互敬重。(3)如:往、到。(4)禽困覆車:野獸被圍困急了,也能撞翻獵人的車子。與「困獸猶斗」意近。(5)私徒:私家的徒隸。閼(e,厄):阻止。(6)孰:同「熟」。仔細、周詳。(7)當:擋住,對付。(8)謁:陳述。(9)這一句的意思是說:人們說,尊重別人所尊重的東西,才能贏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十愛習:愛憐、親近。習,近習,親近。智能公:認為您的智慧和才能。黨:偏袒,偏私。□亡之:郭嵩燾《史記札記》:「按亡,謂亡失秦、楚之交。」□僻:通「避」,躲開。讎:仇敵,仇人。□反:同「返」。返回。□寄地:穎川原為韓國地,被楚國奪去,故言「寄地」。寄,權當寄托之意。□交走:爭著奔向。□過:指責過失。□誅:譴責,懲罰。□無事:指公孫奭、甘茂不能再聯合韓、魏攻打齊國。
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復歸之韓。向壽、公孫奭爭之,不能得。向壽、公孫奭由此怨,讒甘茂。茂懼,輟伐魏蒲阪(1),亡去。樗裡子與魏講(2),罷兵。
甘茂之亡秦奔齊,逢蘇代。代為齊使於秦。甘茂曰:「臣得罪於秦,懼而遁逃,無所容跡。臣聞貧人女與富人女會績(3),貧人女曰:『我無以買燭,而子之燭光幸有餘,子可分我餘光,無損子明而得一斯便焉(4)。』今臣困而君方使秦而當路矣(5)。茂之妻子在焉,願君以餘光振之(6)。」蘇代許諾。遂致使於秦。已,因說秦王曰:「甘茂,非常士也。其居於秦,累世重矣(7)。自殽塞及至鬼谷,其地形險易皆明知之。彼以齊約韓、魏反以圖秦,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則奈何?」蘇代曰:「王不若重其贄(8),厚其祿以迎之,使彼來則置之鬼谷,終身勿出。」秦王曰:「善。」即賜之上卿,以相印迎之於齊。甘茂不往。蘇代謂齊湣王曰:「夫甘茂,賢人也。今秦賜之上卿,以相印迎之。甘茂德王之賜(9),好為王臣,故辭而不往。今王何以禮之?」齊王曰:「善。」即位之上卿而處之。秦因復甘茂之家以市於齊十。
(1)蒲阪:梁玉繩《史記志疑》:「按:『蒲阪乃皮氏之誤」。(2)講:和解。(3)會績:一起搓麻線。(4)一:同。斯:此。(5)當路:陳直《史記新證》:「蓋為先秦人之習俗語,與後來之稱當道相同。」當道,即掌握權勢。(6)振:同「賑」。救濟,挽救。(7)累世:指甘茂為秦王服務累積惠、武、昭三代。(8)贄:古時初次求見人時所送的禮物。(9)德:感激。十復:免除賦稅徭役。市:買,收買。
齊使甘茂於楚,楚懷王新與秦合婚而驩(1)。而秦聞甘茂在楚,使人謂楚王曰:「願送甘茂於秦。」楚王問於范蜎曰:「寡人欲置相於秦,孰可?」對曰:「臣不足以識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對曰:「不可。夫史舉,下蔡之監門也(2),大不為事君,小不為家室,以苟賤不廉聞於世,甘茂事之順焉。故惠王之明,武王之察,張儀之辯,而甘茂事之,取十官而無罪。茂誠賢者也,然不可相於秦。夫秦之有賢相,非楚國之利也。且王前嘗用召滑於越,而內行章義之難(3),越國亂,故楚南塞厲門而郡江東(4)。計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5),越國亂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諸越而忘用諸秦,臣以王為鉅過矣(6)。然則王若欲置相於秦,則莫若向壽者可。夫向壽之於秦王,親也,少與之同衣,長與之同車,以聽事(7)。王必相向壽於秦,則楚國之利也。」於是使使請秦相向壽於秦(8)。秦卒相向壽。而甘茂竟不得復入秦,卒於魏。
甘茂有孫曰甘羅。
(1)驩:同「歡」。(2)監門:看守城門的人。(3)內行章義之難:暗地裡鼓動章義挑起禍亂。內,陰。(4)塞厲門而郡江東:以厲門為邊塞,把江東作郡縣。(5)計:算計,考慮。(6)鉅過:大錯。鉅,通「巨」。(7)聽事:聽從別人意見處理政事。這裡指參與政事的處理(8)使使:前「使」字,派遣;後「使」字,使臣。
甘羅者,甘茂孫也。茂既死後,甘羅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呂不韋。
秦始皇帝使剛成君蔡澤於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質於秦(1)。秦使張唐往相燕,欲與燕共伐趙以廣河間之地。張唐謂文信侯曰:「臣嘗為秦昭王伐趙,趙怨臣,曰:『得唐者與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經趙,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強也(2)。甘羅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剛成君蔡澤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質矣,吾自請張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羅曰:「臣請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請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3)?」甘羅曰:「大項橐生七歲為孔子師(4)。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君其試臣,何遽叱乎(5)?」於是甘羅見張卿曰:「卿之功孰與武安君(6)?」卿曰:「武安君南挫強楚,北威燕、趙,戰勝攻取,破城墮邑(7),不知其數,臣之功不如也。」甘羅曰:「應侯之用於秦也(8),孰與文信侯專(9)?」張卿曰:「應侯不如文信侯專。」甘羅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專與十?」曰:「知之。」甘羅曰:「應侯欲攻趙,武安君難之,去咸陽七里而立死於杜郵。今文信侯自請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處矣。」張唐曰:「請因孺子行。」令裝治行。
(1)入質:作人質。質,人質,古代派往別國作抵押的人。(2)強:勉強。(3)女:同「汝」,你。(4)這一句的意思是說:項橐七歲就作了孔子的老師。此系傳說。大,張衍田《史記正義佚文輯校》錄《正義》云:「尊其道德,故曰大。」 (5)遽(ju,具):急,匆忙。(6)武安君:即白起。(7)墮(hu□,灰):毀壞。這裡是攻陷的意思。(8)應侯:即范睢。(9)專:權重,權大。十與:同「歟」。
行有日(1),甘羅謂文信侯曰:「借臣車五乘,請為張唐先報趙。」文信侯乃入言之於始皇曰:「昔日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今者張唐欲稱疾不肯行,甘羅說而行之。今願先報趙,請許遣之。」始皇召見,使甘羅於趙。趙襄王郊迎甘羅。甘羅說趙王曰:「王聞燕太子丹入質秦歟?」曰:「聞之。」曰:「聞張唐相燕歟?」曰:「聞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張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趙,危矣。燕、秦不相欺無異故(2),欲攻趙而廣河間。王不如繼臣五城以廣河間(3),請歸燕太子,與強趙攻弱燕(4)。」趙王立自割五城以廣河間。秦歸燕太子。趙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羅還報秦,乃封甘羅以為上卿,復以始甘茂田宅賜之。
(1)行有日:行期已確定。(2)無異故:沒有別的緣故。(3)繼(j□機):送物給人。(4)與:幫助。
太史公曰:樗裡子以骨肉重(1),固其理(2),而秦人稱其智,故頗采焉(3)。甘茂起下蔡閭閻(4),顯名諸侯,重強齊楚(5)。甘羅年少,然出一奇計,聲稱後世。雖非篤行之君子(6),然亦戰國之策士也。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7)。
(1)重:受尊重。(2)理:常理,常情。(3)采:收集,采錄。(4)閭閻:古代里巷的門稱「閭」或「閻」,這裡指居住在鄉里的平民。(5)重強齊楚:為強大的齊國、楚國所推重。(6)篤:厚道,忠誠。(7)趨:趨向,這裡是時行的意思。
回目錄
《史記》譯注
穰侯列傳第十二
張鳳嶺 譯注
【說明】
本篇是戰國末期秦國穰侯魏冉的專傳。
魏冉是秦宣太后之弟,運用殺伐手段擁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係在秦國獨攬大權,被封為穰侯,四次為相,起用名將白起,連續東伐,攻城略地,戰績卓著。太史公為其立傳既著眼於「苞河山,圍大梁,使諸侯斂手而事秦」的功績;又有意揭示其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的原因。傳文中對穰侯由發跡到憂死的全過程作了確切而簡要的記述。這樣一位權勢赫赫的人物何以「一夫開說」而「身折勢奪」呢?傳文中揭示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其一,他假秦國的武力專注於攻齊。「以廣其陶邑」,經營自家的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這是與秦孝公之後的歷代秦王著眼於統一中國的戰略目標背道而馳的。其二,他「擅權於諸侯」,「富於王室」,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的記述無疑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