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427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427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427頁

朗讀:

(1)代雁門:代地的雁門郡。(2)便宜:按照實際情況靈活掌握。(3)莫府:即幕府,「莫」通「幕」。古代將帥出征時,辦公機構設在帳幕中,稱為幕府。後世地方最高的文武官員的官署也稱為幕府。(4)饗:用酒食招待。(5)入盜:入寇,入侵。(6)收保:收攏人馬物資退入營壘。保,同「堡」。(7)輒(zhe,哲):立即。(8)讓:責備。(9)田畜:種田和畜牧。十乃復:一再。強:勉強。起:起用。具:準備。選車:精選的戰車。百金之士:《集解》引《管子》:「能破敵擒將者賞百金。」這裡即指能衝鋒陷陣的勇士。□彀者:善於射箭的人。彀,把弓拉滿。□悉:全部。勒:組織起來。□北:敗走。□委:拋棄。□單于:匈奴的君主稱為單于。□陳:同「陣」。□襜襤:部族名,在代地的北面。□東胡:部族名,在匈奴之東,故稱東胡。是後世烏桓、鮮卑的祖先。(21)林胡:部族名,活動地區在今山西朔縣以北至內蒙古境內。

趙悼襄王元年,廉頗既亡入魏,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龐煖破燕軍,殺劇辛。後七年,秦破殺趙將扈輒於武遂,斬首十萬。趙乃以李牧為大將軍,擊秦軍於宜安,大破秦軍,走秦將桓(1)。封李牧為武安君。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擊破秦軍,南距韓、魏。


  
趙王遷七年,秦使王翦攻趙,趙使李牧、司馬尚御之。秦多與趙王寵臣郭開金,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乃使趙蔥及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使人微捕得李牧(2),斬之(3)。廢司馬尚。後三月,王翦因急擊趙,打破殺趙蔥,虜趙王遷及其將顏聚,遂滅趙。

(1)走:趕跑。(2)微捕:暗中查訪,緝捕。(3)關於李牧之死,《戰國策.秦策四、五》所記與此不同,可參閱。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難也,處死者難(1)。方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勢不過誅,然士或怯懦而不敢發(2)。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3),退而讓頗,名重太山(4),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

(1)處死:如何對待死。處,處理,對待。(2)發:發作,表現。(3)信:伸張。這句的意思是,威力伸張出來壓倒敵國。(4)太山:即泰山。


回目錄

 

《史記》譯注


田單列傳第二十二

張連科 譯注

【說明】

《田單列傳》是田單一個人的傳記,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齊國將領田單率領即墨軍民擊敗燕軍的經過。
在此之前,齊國曾非常強大,齊湣王北敗燕國,南挫強楚,西攻暴秦,並幫助趙國滅掉中山,攻佔宋國,擴充了國土一千多里。而燕昭王為了報殺父之仇,尊重人才,禮賢下士,以樂毅為將,聯合趙、楚、韓、魏四國,統領五國大軍把齊湣王打得大敗,攻克了齊都臨淄,把無數財寶和傳國的禮器都運回燕國。整個齊國都被燕軍佔領,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克。
在這緊急的關頭,在即墨守城長官陣亡的情況下,田單受命於危難之際,被推為首領。作者以濃墨重彩寫了田單在戰前與敵人鬥智。田單先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樂毅之間的矛盾,巧施反間計,撤掉了名將樂毅,換上了騎劫,再用計讓燕軍割下了齊國降卒的鼻子,挖了齊人的祖墳,這些舉動都使齊人士氣大增。


  
在這種情況下,田單又和士兵同甘共苦,親自手持工具修築工事,並把自己最喜歡的妻妾都編入軍隊之中,進一步使內部團結一心,共擊燕軍。同時,為了麻痺敵人,田單又讓老弱女子上城守衛,派遣使者約期投降,又讓富豪之家送去重金賄賂燕將。
就這樣,經過多方面的準備,提高了自己的士氣,削弱了敵人的戰鬥力,為最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即墨之戰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出奇制勝的戰例。田單竟以火牛在前衝鋒陷陣,牛角上都綁有利刃,觸人非死即傷,牛身上又披著大紅色畫著五彩龍文的被服,帶著一種神異的色彩,作者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這激動人心的歷史場景:「牛尾炬火光明照耀,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
這是何等輝煌、何等壯麗的情景!經過太史公如椽巨筆的描繪,使人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更可見其深厚的藝術功力。
從本傳的寫法看,選材佈局有類小說,而不像人物傳記,其場面描寫和人物刻畫也一如小說。本傳通篇寫田單的奇事奇謀,歌頌田單運用奇謀戰勝敵人的軍事天才。誠如清人吳見思所云:「田單是戰國一奇人,火牛是戰國一奇事,遂成太史公一篇奇文,其聲色氣勢,如風車雨陣,拉雜而來,幾令人棄書下席。」(《史記論文》)

【譯文】

田單是齊國田氏王族的遠房本家。在齊湣王時,田單擔任首都臨淄佐理市政的小官,並不被齊王重用。後來,到燕國派遣大將樂毅攻破齊國,齊湣王被迫從都城逃跑,不久又退守莒(j□舉)城。在燕國軍隊長驅直入征討齊國之時,田單也離開都城,逃到安平,讓他的同族人把車軸兩端的突出部位全部鋸下,安上鐵箍。不久,燕軍攻打安平,城池被攻破,齊國人爭路逃亡,都因被撞得軸斷車壞,被燕軍俘虜。只有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向東退守即墨。這時,燕國軍隊已經全部降服了齊國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兩城未被攻下。燕軍聽說齊湣王在莒城,就調集軍隊,全力攻打。大臣淖齒就殺死了齊湣王,堅守城池,抗擊燕軍,燕軍幾年都不能攻破該城。迫不得已,燕將帶兵東行,圍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員出城與燕軍交戰,戰敗被殺。即墨城中軍民都推舉田單當首領,說:「安平那一仗,田單和同族人因用鐵箍包住車軸才得以安然脫險,可見他很會用兵。」於是,大家就擁立田單為將軍,堅守即墨,抗擊燕軍。
過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樂毅有些不和。田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就派人到燕國去行使反間計,揚言說:「齊湣王已被殺死,沒被攻克的齊國城池只不過兩座而已。樂毅是害怕被殺掉而不敢回國,他以討伐齊國為名,實際上是想和齊國兵力聯合起來,在齊國稱王。齊國人心還未歸附,因此暫且拖延時間,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時機成熟再稱王。齊國人擔心的是,唯恐其他將領來帶兵,即墨城就必破無疑了。」燕惠王認為這些話是對的,就派大將騎劫去代替樂毅。
樂毅被免職之後就逃到趙國去了,燕軍官兵都為此忿忿不平。田單又命城中軍民在吃飯之前要祭祀祖先,使得眾多的飛鳥因爭食祭祀的食物,在城上盤旋飛舞。城外的燕軍看了,都感到很奇怪。田單又揚言說:「這是神仙要下界指導我們克敵致勝。」又對城裡人說:「一定會有神人來做我的老師。」有一個士兵說:「我可以當您的老師嗎?」接著就揚長而去。田單連忙站起來,把他拉過來,請他坐在面向東的上座,用侍奉老師的禮節來侍奉他。那個士兵說:「我欺騙了您,我真是一點本事也沒有。」田單說:「請您不要再說了。」接著就奉他為師。每次發號施令,一定要稱是神師的主意。他又揚言說:「我最怕的是燕軍把俘虜的齊國士兵割去鼻子,放在隊伍的前列,再和我們交戰,那即墨就必然被攻克。」燕軍聽到這話,就照此施行。城裡的人看到齊國眾多的降兵都被割去了鼻子,人人義憤填膺,全力堅守城池,只怕被敵人捉住。田單又派人施反間計說:「我很害怕燕國人挖了我們城外的祖墳,侮辱了我們的祖先,這可真是讓人寒心的事。」燕軍聽說之後,又把齊國人的墳墓全部挖出,並把死屍焚燒殆盡。即墨人從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請求出城拚殺,憤怒的情緒增漲十倍。
田單知道現在是出戰的最好時機,於是就親自拿著夾板鏟掀,和士兵們一起修築工事,並把自己的妻子姬妾都編在隊伍之中,還把全部的食物拿出來犒勞士卒。命令裝備整齊的精銳部隊都埋伏起來,讓老弱婦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軍約定投降事宜,燕軍官兵都高呼萬歲。田單又把民間的黃金收集起來,共得一千鎰,讓即墨城裡有錢有勢的人送給燕軍,請求說:「即墨就要投降了,希望你們進城之後,不要擄掠我們的妻子姬妾,讓我們能平安地生活。」燕軍將領非常高興,滿口答應。燕軍因此更加鬆懈。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