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史記全集譯注 - 465 / 824
歷史類 / 司馬遷 / 本書目錄
  

史記全集譯注

第465頁 / 共824頁。

 大小:

 第465頁

朗讀:

(1)秦派王翦攻趙,趙遣李牧、司馬尚禦之。秦利用郭開「為反間,言李牧、司馬尚欲反。」趙王遷中了秦國的反間之計,使趙蔥、顏聚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被殺。(詳見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列傳》。(2)「燕王喜」句:此句指燕太子丹派荊軻以獻秦王仇人樊於期人頭和燕地督亢地圖的名義刺殺秦王政事。按燕王喜十四年、秦王政六年(前241),秦派蔡澤使於燕,以明秦不欺燕;蔡澤事燕三年後,燕太丹質於秦,以明燕不欺秦。燕王喜二十三年、秦王政十五年(前232),太子丹自秦逃歸,並著手準備刺殺秦王。燕王喜二十七年、秦王政十九年(前228)荊軻辭太子丹入秦謀刺秦王(詳見卷八十六《刺客列傳》)。這裡不說燕太子丹「陰用荊軻之謀而倍秦之約」,蓋燕王喜是當時燕國的國君。陰,暗地裡。倍,通「背」。背棄。秦之約,指燕與秦互不相欺之約。(3)這一句是指前221年,秦伐齊,齊王建聽信國相後勝的意見,向秦國投降。詳見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故世忠臣,指前代忠臣。(4)變古:改革陳規、歸制。殃及:遭受禍害。殃,禍害。(5)輕慮:草率地考慮問題。(6)獨智:剛愎自用,自以為是。(7)節行:節操、品行。

胡亥不聽。而遣御史曲宮乘傳之代(1),令蒙毅曰:「先生欲立太子而卿難之(2)。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圖之(3)!」毅對曰:「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則臣少宦,順幸沒世(4),可謂知意矣。以臣不知太子之能,則太子獨從,周旋天下,去諸公子絕遠,臣無所疑矣。夫先主之舉用太子,數年之積也,臣乃何言之敢諫,何慮之敢謀!非敢飾辭以避死也(5),為羞累先主之名(6),願大夫為慮焉,使臣得死情實。且夫順成全者,道之所貴也(7);刑殺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8),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9),故立號曰「繆」十。昭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於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殺無罪,而罰不加於無辜』。唯大夫留心!」使者知胡亥之意,不聽蒙毅之言,遂殺之。


  

(1)乘:乘坐。傳:驛車,傳達命令的馬車。(2)難:責怪,非難。(3)圖:考慮。(4)順幸:遂順心意、獲得寵幸。沒世:死,一直到死。(5)飾詞:粉飾言辭。(6)羞累:以牽連先主的名譽為羞恥。(7)貴:推崇,崇尚。(8)殺三良:以三位良臣為秦穆公殉葬而死。見卷五《秦本紀》。三良,指子車奄息、仲行、鍼虎。(9)罪百里奚:百里奚原是秦穆公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捉住他的楚人那裡贖回來並「授之國政」的(見卷五《秦本紀》),其獲罪為秦穆公所殺事,不見於史而《風俗通·皇霸篇》有載。十立號曰「繆」:謚號叫「繆」。「繆」作為謚號,有二音二義。一是音、義均同「穆」,為美謚;二是音、義均同「繆」,為惡謚,有繆誤的意思。蒙毅認為是惡謚。因攻邯鄲事,白起與秦王意見不合,被賜死。(詳見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傳》)。太子少傅費無忌以無寵於太子,常讒惡太子,後又誣陷太子謀反,楚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責問,伍奢勸平王不要聽信讒言而疏遠骨肉之親。費無忌又進讒言,謂不殺伍奢父子終為國患,平王遂殺伍奢及其子伍尚。詳見卷四十《楚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吳王夫差與伍子胥政見不合,太宰嚭日夜在吳王面前讒言蠱惑,伍子胥被賜死。詳見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籍:通「藉」,狼藉。引申為名聲很壞。一說「記其惡於「史籍」。

二世又遣使者之陽周,令蒙恬曰:「君之過多矣(1),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2)。」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孫,積功信於秦三世矣(3)。今臣將兵三十餘萬,身雖囚系,其勢足以倍畔(4),然自知必死而守義者(5),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昔周成王初立,未離襁褓(6),周公旦負王以朝,卒定天下。及成王有病甚殆(7),公旦自揃其爪以沉於河(8),曰:『王未有識,是旦執事(9)。有罪殃,旦受其不祥十。』乃書而藏之記府,可謂信矣。及王能治國,有賊臣言:『周公旦欲為亂久矣,王若不備,必有大事。』王乃大怒,周公旦走而奔於楚□。成王觀於記府,得周公旦沉書,乃流涕曰:『孰為周公旦欲為亂乎!』殺言之者而反周公旦。故《周書》曰『必參而伍之』□。今恬之宗,世無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亂□,內陵之道也□。夫成王失而復振則卒昌;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則國亡。臣故曰過可振而諫可覺也。察於參伍,上聖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於咎也□,將以諫而死,願陛下為萬民思從道也。」使者曰:「臣受詔行法於將軍□,不敢以將軍言聞於上也。」蒙恬喟然太息曰(21):「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當死矣。起臨洮屬之遼東(22),城萬餘裡(23),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藥自殺。

(1)君:古代對男子敬稱。(2)法及:按法律牽連到,株連。(3)功信:功勞,忠信。(4)倍畔:即背叛。倍,通「背」。畔,通「叛」。(5)義:此指君臣大義。(6)襁褓:包裹嬰兒的小被。(7)殆:危險。(8)揃(ji□n,剪):剪下,剪斷。爪:手足的指甲。(9)執事:指掌管國家大事。十不祥:罪殃。記府:收藏文書史冊的地方。大事:此指叛亂。□周公旦奔楚事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載有此事,而先秦典籍則無此記載。□《周書》即《逸周書》,舊題《汲塚周書》。必參而伍之:一定要參錯互交地多方詢問、反覆審察。□孽臣:作孽、謀亂之臣。暗指趙高。□內陵:內部自相殘害。陵,欺侮,侵犯。□桀殺關龍逢:桀是夏末暴君,作酒池糟丘,通夜飲酒,關龍逢勸諫不聽,被殺。《莊子·人世間》、《荀子·解藪》、《呂氏春秋·必已》、《韓詩外傳》均及其事。□紂殺王子比干:殷紂王荒淫暴虐,比干屢諫,被紂王剖心而死。(見卷三《殷本紀》卷四《周本紀》。□咎:罪責。□詔:皇帝的命令文告。(21)喟然:歎息的樣子。太息:歎息。(22)屬:連接。(23)城:護城壕溝。

太史公曰:吾適北邊,自直道歸,行觀蒙恬所為秦築長城亭障(1),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夫秦之初滅諸侯,天下之心未定,痍傷者未瘳(2),而恬為名將,不以此時強諫,振百姓之急,養老存孤(3),務修眾庶之和(4),而阿意興功(5),此其兄弟遇誅,不亦宜乎!何乃罪地脈哉(6)?

(1)亭障:邊塞堡壘。(2)痍傷:創傷。未瘳:尚未痊癒。(3)存孤:慰問孤弱。(4)務修眾庶之和:致力於百姓安居樂業。(5)阿意:迎合君主心意。阿:曲從,迎合。(6)這一句的意思是說,哪裡是因為斷絕地脈的罪過啊。


回目錄

 

《史記》譯注


  

張耳陳餘列傳第二十九

王學孟 譯注

【說明】

這是張耳、陳餘的合傳。在這篇列傳中,主要記述了他們從以敬慕為刎頸之交到反目成仇的史實,不虛美,不隱惡,採用先楊後抑的手法,使得善、惡俱張,功過分明。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