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頁
吳王專斷地集中兵力親自率領,還沒渡過淮河,眾多的賓客都被授於將軍、校尉、侯、司馬等職務,只有周丘沒被任用。周丘是下邳人,逃亡到吳國,喜歡喝酒行為不好,吳王劉濞鄙薄他,所以才沒任用。周丘拜見吳王,對吳王說:「我因無能,不能在軍隊中任職。我不敢要求率領軍隊,希望得到大王一個漢朝的符節,一定能夠報答大王。」吳王就給了他符節。周丘得到符節,連夜驅馳進入下邳。下邳當時聽說吳王反叛,都去守城。周丘到了客舍,召來下邳縣令。縣令走進門來,就讓隨從人員借用罪名斬殺了他。就又召集他弟兄們交好的富豪官吏告訴說:「吳王造反的軍隊將到,到後,殺下邳城裡的人不過是吃頓飯的時間。現在先投降,家室一定能保全,有才能的人還可以封侯。」這些人出去後互相轉告,下邳人全投降了。周丘一夜工夫得到三萬人,派人報告吳王,就率領他的軍隊向北攻佔城邑。等到城陽,軍隊已發展到十多萬人,攻破城陽中尉的軍隊。後來聽說吳王戰敗逃走,自己估計無法和吳王共同成就事業,就率領軍隊返回下邳。還沒到達,就後背毒瘡發作而死。
二月中旬,吳王軍隊已被擊垮,戰敗而逃,於是皇帝頒布命令給將軍們:「聽說行善的人,上天會用福事報答他;作惡的人,上天會用災禍報償他。高祖皇帝親自表揚功德,封立諸侯,幽王、悼惠王的封爵斷絕了,孝文皇帝哀憐他們格外給予恩惠,封立幽王的兒子遂、悼惠王的兒子卬為王,讓他們奉祀他們先王的宗廟,成為漢朝的藩國,恩德與天地相匹配,光明與日月同光。吳王劉濞違背恩德違反道義,引誘天下逃亡的罪人,擾亂天下的錢幣,稱病不入京朝見二十多年,主管大臣多次呈請懲治劉濞的罪行,孝文皇帝寬恕他,希望他能改過從善。現在竟然與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菑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盟約反叛,做出叛逆無道的事,發兵危害宗廟,殘殺大臣和漢朝的使者,脅迫千萬百姓,亂殺無辜,燒燬民舍,挖掘墳墓,極為暴虐。現在膠西王劉卬等更加大逆無道,燒燬宗廟,掠奪宗廟中皇室的器物,我甚為痛恨他們。我穿著白色衣服避開正殿,將軍們要勉勵士大夫們攻擊叛敵。攻擊叛敵時,深入敵軍多殺敵人才是有功,捕捉到的官員要在俸祿是比三百石以上者都殺死,不要釋放。膽敢有議論詔書和不按詔書去做的,都處腰斬之刑。」
當初,吳王渡過淮河,與楚王向西進軍,在棘壁打敗漢軍,乘勝向前,銳氣極盛。梁孝王害怕了,派六個將軍攻打吳王,梁王的兩個將軍又被打敗,士卒都逃回梁。梁王多次派使者向條侯報告情況並求援,條侯不答允。又派使者在皇帝面前說條侯壞話,皇帝派人讓條侯救援梁國,條侯還是堅持對自己有利的計策不肯出兵。梁王派韓安國和為國事而被殺的楚國丞相的弟弟張羽做將軍,才能夠稍微打敗吳國的軍隊。吳國的軍隊想要西進,梁國據城堅守,吳軍不敢到西邊去,就跑到條侯駐軍的地方,在下邑與條侯的軍隊相遇。吳軍想與條侯作戰,條侯堅守營壘,不肯交戰。吳糧斷絕,士兵飢餓,多次向條侯挑戰沒有結果,就夜裡奔襲條侯的營壘,驚擾東南方向。條侯派人防備西北方向,敵人果然從西北方向侵入。吳軍大敗,士兵大多餓死,有的叛逃潰散。於是吳王和他的部下壯士幾千人連夜逃走,渡過長江逃到丹陽,得到東越的保護。東越有軍隊大約一萬多人,又派人收容集中吳國的逃兵。漢朝派人用厚利誘惑東越,東越即刻騙吳王,讓吳王出去慰勞軍隊,就派人用矛戟刺殺吳王,裝起他的頭,派一部快車迅速報知漢朝皇帝。吳王的兒子子華、子駒逃跑到了閩越。吳王丟下他的軍隊逃跑時,他的軍隊就潰散了,大多陸續投降了太尉、梁王的軍隊。楚王劉戊兵敗,自殺而亡。
齊的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圍攻齊國的臨菑,三個月不能攻下。漢朝軍隊到來,膠西王、膠東王、菑川王各自率領軍隊回去。膠西王於是赤膊光腳,坐在草蓆上,喝著水,向他的母親王太后謝罪。王太子劉德說:「漢軍遠道而來,我看他們已經很疲弊了,可以襲擊他們,希望收集大王的剩餘軍隊進攻漢軍,進攻不能取勝,就逃入大海,也不算晚啊。」膠西王說:「我的士兵已經潰散,再不能發動使用他們了。沒有聽從太子的話。當朝的將軍弓高侯頹當送給膠西王的信寫道:「奉詔書前來誅討不義的人,投降的赦免罪過,恢復原來的爵位封土;不投降的誅滅他們。大王何去何從,我等待答覆以採取相應行動。」膠西王到漢軍營壘前赤膊叩頭請求說:「我劉卬違犯王法,驚駭百姓,才使將軍辛苦地遠道而來到這個窮國,請求懲處我碎屍萬段的罪。」弓高侯手持金鼓來見他,說:「大王被戰事所苦,我希望知道大王發兵的經過。」膠西王叩頭膝行回答說:「現在,晁錯是皇帝當政的大臣,他改變高祖皇帝的法令,侵奪諸侯的土地。我們認為這是不道義的,擔心他會敗亂天下,所以七國發兵,將要誅殺晁錯。現在聽說晁錯已被誅殺,我們就收兵而歸。」將軍說:「大王如果認為晁錯不好,為什麼不報告天子?沒有得到皇帝的詔書虎符,擅自發兵攻打遵守王法的正義侯國。由此看來,你們的本意並非要殺晁錯啊。」就拿出詔書給他宣讀。讀完後,說:「大王自己考慮應怎麼辦吧!」膠西王說:「像我這樣的人死有餘辜。」就自殺了。太后、太子也都跟著死去。膠東王、菑川王、濟南王也先後死去,封國被廢除,收歸漢朝。酈將軍圍攻趙都城十個月才攻克,趙王自殺。濟北王因被劫持的緣故,才得以未被誅殺,被徙封為菑川王。
當初,吳王劉濞帶頭反叛,把楚軍和吳軍合在一起率領,聯合齊、趙的軍隊。正月起兵作亂,三月全線潰散,只有趙國最後被攻克。景帝又封立楚元王的小兒子平陸侯劉禮為楚王,作為楚元王的繼承人。徙封汝南王劉非統轄吳國原有封地,做江都王。
太史公說:「吳王劉濞所以被封吳王,由於父親被貶謫的緣故。吳王能夠免除賦稅,支使民眾,是因他擁有銅礦海鹽的便利。叛逆作亂的念頭是因兒子的被打死萌生的。因下棋爭執而發難,最後國滅身亡;親近外族的越人而謀害同宗,最後自己死亡。晁錯為國家深謀遠慮,災禍反而降臨自己的身上。袁盎善於權變遊說,最初受到寵信,最後遭受屈辱。所以古時候諸侯土地不超過百里,山海也不分封給諸侯。」不親近夷狄,以致疏遠宗親」,大概是對吳王說的吧?「不要做出謀劃策的人,反而會受到懲罰」,豈不是說的袁盎、晁錯嗎?
【原文】【註解】
吳王濞者,高帝兄劉仲之子也(1),高帝已定天下七年(2),立劉仲為代王。而匈奴攻代(3),劉仲不能堅守,棄國亡(4),閒行走洛陽(5),自歸天子(6)。天子為骨肉故,不忍致法(7),廢以為郃陽侯(8)。高帝十一年秋(9),淮南王英布反,東並荊地十,劫其國兵(
11),西度淮(
12),擊楚,高帝自將往誅之(
13)。劉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氣力(
14),以騎將從破布軍蘄西會甀,布走。荊王劉賈為布所殺,無後(
15)。上患吳、會稽輕悍,無壯王以填之(
16),諸子少,乃立濞於沛為吳王,王三郡五十三城(
17)。已拜受印(
18),高帝召濞相之(
19),謂曰:「若狀有反相。」心獨悔,業已拜,因拊其背(
20),告曰:「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為一家也,慎無反(
21)!」濞頓首曰:「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