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春天,漢派浞野侯趙破奴率領兩萬多騎兵走出朔方郡西北二千餘里,約定到達浚稽山才回師。浞野侯按時到達約定的地點才回來,左大都尉想殺單于而被發覺,單于殺了他,派出左方的軍隊攻擊浞野侯。浞野侯邊走邊捕殺匈奴數千人。浞野侯回到離受降城四百里的地方,匈奴八萬騎兵圍攻他。浞野侯在夜晚獨自出去找水,匈奴偷偷地搜捕,活捉了浞野侯,趁機急攻他的軍隊。漢軍中的郭縱擔任護軍,維王擔任匈奴降兵的頭領,兩人商量道:「趁諸位校尉害怕失掉將軍會遭漢君誅殺,不要相互勸說回歸漢朝。」漢軍於是就陷沒在匈奴。匈奴兒單于大喜,就派遣突擊隊進攻受降城。受降城沒攻下來,就入侵邊塞而去。第二年,單于想親自攻打受降城,但未到受降城,就病死了。
兒單于繼位三年就死了。他兒子年少,匈奴就立他叔父烏維單于的弟弟右賢王呴犁湖當單于。這一年是漢武帝太初三年。
呴犁湖單于繼位後,漢朝派光祿徐自為走出五原塞數百里,遠的一千餘里,修築小的城堡和哨所,直到廬朐,而派游擊將軍韓說、長平侯衛伉在這地方駐軍,又派強弩都尉路博德在居延澤修建城堡。
這年秋天,匈奴大舉入侵定襄、雲中,殺死和搶掠數千人,打敗幾位俸祿二千石的高官才離開。行軍途中破壞了光祿徐自為所修的城堡。又派右賢王侵入九泉、張掖,搶掠數千人。正遇上漢朝將軍任文截擊相救,匈奴又全部失掉了搶來的漢人而離去。這一年,貳師將軍李廣利攻破大宛,殺了大宛王才歸來。匈奴想阻截李廣利,卻未能趕到。這年冬天,匈奴想攻打受降城,恰巧單于病死。
呴犁湖單于繼位一年就死去,匈奴便立他的弟弟左大都尉且鞮侯當了單于。
漢朝誅殺大宛國王后,威震國外。天子想乘機圍困匈奴,就頒布詔命說:「高皇帝留給我平城的憂慮,高後時,單于來信所言極為背理叛逆。從前齊襄公報了九世之前的怨仇,《春秋》大加讚美。」這一年是漢武帝太初四年。
且鞮侯單于繼位後,把漢朝被扣留的又不肯投降的使者送歸漢朝,路充國等人才回到漢朝。單于剛剛繼位,害怕漢朝襲擊他,就自己說:「我是兒子輩分,哪敢同漢天子相比!漢天子是我的長輩。」漢朝派遣中郎將蘇武給單于送去了豐厚的禮物。單于越發驕傲,禮節非常不恭敬,漢朝大失所望。第二年,浞野侯趙破奴逃離匈奴,回到漢朝。
第二年,漢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三萬騎兵走出酒泉,在天山攻擊右賢王,殺死和俘虜匈奴一萬多人,在回來的時候,匈奴人包圍了貳師將軍,幾乎沒有逃脫,漢朝軍隊死去十分之六七。漢朝又派因杅將軍公孫敖走出西河地區,同強弩都尉在涿塗山會合,什麼也沒有得到。又派騎都尉李陵率步兵五千人,走出居延以北一千餘里,同單于相遇,雙方交戰,李陵的軍隊殺死殺傷匈奴一萬餘人,最後武器和糧食用完了,李陵想擺脫困境而回,可是匈奴卻包圍了李陵,李陵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就覆沒了,能回到漢朝的只有四百人。單于於是尊寵李陵,把他的女兒嫁給李陵做妻子。
這之後第二年,漢朝又派貳師將軍率六萬騎兵、十萬步兵,走出朔方郡。強弩都尉路博德率領一萬餘人,同貳師將軍會合。游擊將軍韓說率領步兵和騎兵三萬人,走出五原。因杅將軍公孫敖率領一萬騎兵、三萬步兵,走出雁門。匈奴聽到這消息,就把他們的許多貴重的東西轉運到遠遠的余吾水以北,而單于率領十萬騎兵在余吾水以南等候漢軍,同貳師將軍交戰。貳師將軍就離開原地,領兵往回來,同單于連戰十多天。貳師將軍聽說他的家屬因為巫蠱之罪而被滅族,因而就與他的軍隊一併投降了匈奴。他的軍隊能夠回到漢朝的在一千人中只有一兩人罷了。游擊將軍韓說一無所得。因杅將軍公孫敖同左賢王交戰,形勢不利,就領兵回到漢朝。這年漢朝軍隊走出邊塞同匈奴交戰的,都不能談功勞的多少,因為他們的功勞都不能和損失相抵償。皇帝下令逮捕太醫令隨但,因為是他說出了貳師將軍家被滅族的消息,致使李廣利投降了匈奴。
太史公說:孔子著《春秋》,對於魯隱公、魯桓公時期的事情寫得顯著明白,到了魯定公和魯衰公時期,則記述得隱晦含蓄,因為這是切近當代政治而又沒有什麼可褒揚的文字,是忌諱的文辭。世俗人中那些談論匈奴問題的人,錯誤就在於他們想僥倖獲得一時的權勢,因而致力於進獻諂言,使其偏面的觀點有利,而不考慮匈奴和漢朝的實際情況。將帥們對付匈奴只是依仗著中國土地的廣大,士氣的雄壯,天子就根據這些來制定對策,所以建立的功業不深廣。堯雖然賢明,卻未能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大業,在得到大禹以後,全中國才得以安寧。要想發揚光大聖王的傳統,只在於選擇任用將相啊!只在於選擇任用將相啊!
【原文】【註解】
匈奴,其先祖夏後氏之苗裔也(1),曰淳維。唐虞以上有山戎、獫狁、葷粥(2),居於北蠻,隨畜牧而轉移。其畜之所多則馬、牛、羊,其奇畜則橐拖(3)、驢、(4)、駃騠(5)、騊駼(6)、驒騱(7)。逐水草遷徙,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8),然亦各有分地。毋文書(9),以言語為約束。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為食。士力能毌弓十,盡為甲騎。其俗,寬則隨畜(
11),因射獵禽獸為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其長兵則弓矢,短兵則刀鋌(
12)。利則進,不利則退,不羞遁走。苟利所在,不知禮義。自君王以下,鹹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13)。壯者食肥美,老者食其餘,貴壯健,賊老弱。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14)。其俗有名不諱,而無姓字。
(1)苗裔:後代子孫。(2)唐:陶唐氏,即堯。虞:即虞舜。(3)橐拖(tuo tuo,駝駝):同「橐駝」,即駱駝。(4)(luo,羅):通「騾」,母馬與公驢雜交而生者。(5)駃騠(jue ti,決提):母驢與公馬雜交而生的驢騾。(6)騊駼:一種良馬。(7)驒騱(tuo xi,駝席):野馬名。(8)毋:通「無」。處:居。(9)文書:文字書籍。十毌弓:通「貫弓」,拉開弓。(
11)寬:不打仗之時。(
12)亶(chan,饞):鐵把小矛。(
13)被:通「披」。旃(zh□n,沾)裘:用獸毛獸皮所製之衣。(
14)取:同「娶」。
夏道衰,而公劉失其稷官,變於西戎,邑於豳(1)。其後三百有餘歲,戎狄攻大王亶父(2),亶父亡走岐下(3),而豳人悉從亶父而邑焉,作周。其後百有餘歲,周西伯昌伐畎夷氏(4)。後十有餘年,武王伐紂而營洛邑(5),復居於酆鄗,放逐戎夷涇、洛之北,以時入貢,命曰「荒服」(6)。其後二百有餘年,周道衰,而穆王伐犬戎(7),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自是之後,荒服不至。於是周遂作《甫刑》之辟(8)。穆王之後二百有餘年,周幽王用寵姬褒姒之故(9),與申侯有郤十。申侯怒而與犬戎共攻殺周幽王於驪山之下,遂取周之焦獲,而居於涇、渭之間,侵暴中國(
11)。秦襄公救周,於是周平王去酆鄗而東徙洛邑。當是之時,秦襄公伐戎至岐,始列為諸侯。是後六十有五年。而山戎越燕而伐齊,齊釐公與戰於齊郊。其後四十四年,而山戎伐燕。燕告急於齊,齊桓公北伐山戎,山戎走(
12)。其後二十有餘年,而戎狄至洛邑,伐周襄王,襄王奔於鄭之氾邑。初,周襄王欲伐鄭,故娶戎狄女為後,與戎狄兵共伐鄭。已而黜狄後(
13),狄後怨,而襄王后母曰惠後,有子子帶,欲立之,於是惠後與狄後、子帶為內應,開戎狄(
14),戎狄以故得入,破逐周襄王,而立子帶為天子。於是戎狄或居於陸渾,東至於衛,侵盜暴虐中國。中國疾之(
15),故詩人歌之曰「戎狄是應」(
16),「薄伐獫狁,至於大原」(
17),「出輿彭彭,坡彼朔方」(
18)。周襄王既居外四年,乃使使告急於晉。晉文公初立,欲修霸業,乃興師伐逐戎翟(
19),誅子帶,迎內周襄王(
20),居於洛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