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另外,根據該調查我們也可以知道,大多數人都認為低利率和不景氣是相關的。尤其是對
50歲以上的人而言,低利率是讓他們感覺不景氣的最大原因,這也直接顯示了現代人的錯誤理解,認為不景氣導致了降息,這依據的是從前的經濟學理論。現在日本擁有
1400萬億日元的個人金融資產,升息會使經濟好轉,降息只救濟了銀行及一部分企業,這是提供者的邏輯。
只要將利息提高一個百分點,個人部門的收入就可以增加
14萬億日元。如果能夠維持
4%~
5%的一般利息水平,一年就有
50萬億~
70萬億日元的熱錢流入市場。這比政府部門所端出的經濟對策有效多了。
日本經濟之所以會長期低迷,是不了解經濟結構變化的落伍學者、政治家,以及只知道以個人部門為工具的官僚們所導致的。直到現在還是有政治家企圖牽制銀行,不許銀行調高利息,這就是他們心中沒有民眾而且不了解經濟現狀的最有力證據。
如果民眾不采取任何行動,只是一味等待,不但加薪無望,連日子也會越過越苦。原因何在?因為進入
20世紀
90年代之後,經濟結構開始進入「長期衰退期」。
經濟還在「長期衰退」(
2)
指標依據會發生時間滯延的情形,而所有的經濟指標,從
20世紀
90年代初即持續下滑到
90代中期。慘跌的速度最快的就是土地價格和股票。以日本為例,土地價格在
1991年降到穀底,商業區的價格指數跌幅為
50%,而六大都市圈(東京區、橫濱、名古屋、京都、大阪、神戶)的跌幅更近於
80%(圖1-
1)。日經平均股價在
1989年
12月達到最高峰,收盤價為
38916日元,此後即一路下跌,後來在
15萬~
2萬日元之間震蕩。到了
2003年
4月,創下最低收盤價
7609日元,之後,雖然有些上升,但是也不過達到收盤價最高時的
40%(圖
1-
2)。
(各年的
3月,
1991年
3月=
100)
圖
1-
1日本商業區地價指數的變化
資料來源:日本不動產研究所
(以周末收盤價為基礎)
圖
1-
2日經平均股價的長期變化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因股票、土地等投機事業而造成變動的,不僅僅只有經濟指標,連薪水、可支配收入等攸關國民生活基本面的一些數字也開始下滑。
1997年日本人的平均工資降到最低點,連同勞工的可支配收入也在
1997年前後降到穀底。
大企業的經常利潤經常利潤指從包含本業在內的各種持續活動中所獲得的利潤。,從
2002年起連增三年(圖1-
3),因此很多經濟學家及評論家想當然地認為「日本經濟已經開始複蘇」。但是
2004年,經常利潤超過
1000億日元的
60家企業中的增長百分比較大的
20家企業,如圖1-
4所示,有
18家都
(資本額
10億日元以上的企業)
圖
1-
3大企業的經常利潤的變化
資料來源:法人企業統計(日本財務省)
(
2005年
3月,金融及電力除外)
圖
1-
4在經常利潤超過
1000億日元的企業中,
較前一年增長百分比較大的
20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