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北史 - 371 / 521
歷史類 / 李延壽 / 本書目錄
  

北史

第371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371頁

朗讀:

孝武西遷,以奉迎勛,封河陽縣伯,後進爵為公。從禽竇泰,復弘農,破沙苑,除衛大將軍、兼大都督。大統七年,從于謹破稽胡帥劉平伏于上郡。及梁GC定反,以寧為軍司,監隴右諸軍事。賊平,進位侍中、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九年,從周文迎高仲密,與東魏戰于芒山。遷左衛將軍,進爵范陽郡公。十六年,拜大將軍。羌帥傍乞鐵匆及鄭五醜等反叛,寧討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陽郡公,遷尚書右仆射。周孝閔帝踐祚,授柱國大將軍。武成初,出為同州刺史。遷大司寇,進封楚國公,邑萬戶,別食鹽亭縣一千戶,收其租賦。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屬大兵東討,寧輿疾從軍。薨于同州。贈太保、十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謚曰昭。

初,寧未有子,養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贊,親屬皆請贊為嗣。寧曰:「兄弟之子猶子也,吾何擇焉。」遂以勣嗣。時以此多之。及寧薨,勣襲爵。


  

勣字定東。生時,周文親幸寧家稱慶,時遇新破齊軍,周文因字曰定東。勣聰悟,有器局。初以勛臣子封義安縣侯。周閔帝受禪,授稍伯下大夫、開府儀同三司,改封丹陽郡公。明帝時,為左武伯中大夫。勣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游露門學。帝嘉之,敕以本官就學。齊王憲納勣妹為妃,恩禮愈厚。武帝嗣位,渭源燒當羌因饑作亂,以勣有才略,拜渭州刺史。甚有惠政,華夷悅服,大致祥瑞。烏鼠山俗呼為高武隴,其下渭水所出。其山絶壁千尋,由來乏水,諸羌苦之。勣馬足所踐,忽飛泉湧出。有白烏翔止前,乳子而後去,有白狼見于襄武,人為之謡曰:「我有丹陽,山出玉漿。濟我人夷,神烏來翔。」百姓因號其泉曰玉漿泉。後丁父艱,毀瘁過禮。襲爵楚國公。大象二年,累遷利州總管,尋拜柱國。隋文帝為丞相,益州總管王謙作亂,勣嬰城固守。謙將達奚惎等攻之,起土山,鑿城為七十餘穴,堰江以灌之。勣時戰士不過二千,晝夜相拒。經四旬,梁睿軍且至,賊解去,授上柱國,賜一子爵中山縣公。開皇中,為夏州總管。帝以其家貴盛,勛效克彰,後為漢王諒納其女為妃,恩遇彌厚。七年,追守利州功,詔食始州臨津縣邑千戶。十年,以疾徵還京師,詔諸王並至勣第,中使顧問,道路不絶。卒,謚曰襄。

子賢嗣。位顯州刺史、大理少卿、武賁郎將。次子毓。

 毓字道生,少英果,有氣節。漢王諒出鎮并州,毓以妃兄為王府主簿。以征突厥功,授儀同三司。及煬帝即位,諒納諮議王頍謀作亂。毓苦諫不從,因謂其弟懿曰:「吾匹馬歸朝,自得免禍。此乃身計,非為國也。今且偽從,以思後計。」毓兄顯州刺史賢言于帝曰:「臣弟毓素懷志節,必不從亂,但逼凶威,不能克遂。臣請從軍,與毓為表裡,諒不足圖也。」帝許之。賢密遣家人賫敕書至毓所,與之計。諒將往介州,令毓與總管屬硃濤留守。毓與濤議拒之,濤拂衣不從,毓追斬之。時諒司馬皇甫誕以諫被囚,毓出之,與協計,及開府,盤石侯宿勤武等閉城拒諒。部分未定,有人告諒。諒攻之,城陷,見害,時年二十八。諒平,贈大將軍,封正義縣公,謚曰愍。

子願師嗣。拜儀同三司。大業初,行新令,五等併除。未幾,帝復下詔改封雍丘侯,復以願師襲。

贊以寧勛,建德初,賜爵華陰縣侯。累遷開府儀同大將軍,進爵武陽郡公。

永恩少有識度,與寧俱歸周文。以迎孝武功,封新興伯。屢從征討,皆有功,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孝閔帝踐祚,授鄯州刺史,改封沃野縣公。保定元年,入為司會中大夫。寧封楚國公,請以先封武陽郡三千戶益沃野之封,詔許焉。卒於官。贈少保,謚曰敬。子通嗣。

通字平東,一名會,弘厚有器局。在周,以父功賜爵臨貞縣侯,改封沃野縣公。位開府、北徐州刺史。開皇初,進爵南陳郡公,尚隋文帝妹昌樂縣長公主。歷定相二州刺史、夏洪二州總管,並以寬惠稱。卒官。謚曰安。子寬嗣。

 楊紹,字子安,弘農華陰人也,祖興,魏新平郡守。父國,中散大夫。紹少慷慨有志略,屢從征伐,力戰有功。普泰初,封平鄉縣男。大統元年,進爵冠軍縣公。四年,為鄜城郡守。紹性恕直,兼有威惠,百姓安之。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鄜州刺史,賜姓叱呂引氏。周孝閔帝踐祚,進爵儻城郡公,位大將軍。卒,贈成、文等八州刺史。謚曰信。子雄嗣。

雄初名惠,美姿容,有器度,雍容閒雅,進止可觀。周武帝時,為太子司旅下大夫。帝幸雲陽宮,衛王直作亂,襲肅章門,雄逆拒破之。封武陽郡公,遷右衛上大夫。大象中,進爵邘國公。隋文帝為丞相,雍州牧、畢王賢構作難,雄時為別駕,知其謀,以告文帝。賢伏誅,以功授柱國、雍州牧,仍領相府虞候。周宣帝葬,備諸王有變,令雄率六千騎送至陵所。進位上柱國。

文帝受禪,除左衛將軍,兼宗正卿。遷右衛大將軍,參預朝政。封廣平王,以邘公別封一子。雄請封弟士貴,朝廷許之。或奏高熲朋黨者,帝言之於朝,雄深明其虛,帝亦以為然。雄時貴寵,冠絶一時,與高熲、虞慶則、蘇威稱為「四貴」。雄寬容下士,朝野顧屬。帝陰忌之,不欲其典兵馬,乃改授司空,外示優崇,而內實奪其權也。雄乃閉門不通賓客。尋改封清漳王。仁壽初,帝以清漳不允聲望,命職方進地圖,指安德郡示群臣曰:「此號足為名德相稱」。乃改封安德王。


  

大業初,授太子太傅。元德太子薨,檢校鄭州刺史。遷懷州刺史、京兆尹。帝親征吐谷渾,詔雄總管澆河道諸軍。及還,改封觀王。遼東之役,檢校左翊衛大將軍,出遼東道。次瀘河鎮,遘疾死,帝為之廢朝,詔鴻臚監護喪事。有司請謚曰懿,帝曰:「王道高雅俗,德冠生靈。」乃謚曰德。贈司徒、襄國等十郡太守。

子恭仁,位吏部侍郎。

恭仁弟綝,性和厚,頗有文學。歷義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及父薨,起為司隷大夫。遼東之役,楊玄感反,其弟玄縱自帝所逃赴其兄,路逢綝,綝避人偶語久之。司隷刺史劉休文奏之,時恭仁將兵于外,帝寢其事。綝憂,發病而卒。

雄弟達,字士達,有學行,仕周,位儀同、內史下大夫,封遂寧縣男。文帝受禪,拜給事黃門侍郎,進爵為子。遷兼吏部侍郎,加開府。轉內史侍郎、鄯鄭趙三州刺史,俱有能名。平陳後,帝差品天下牧宰,達為第一,擢拜工部尚書,加上開府。達為人弘厚,有局度,楊素每曰:「有君子貌兼君子心者,唯楊達耳。」獻皇后及文帝山陵制度,達並參預焉。煬帝嗣位,轉納言,領營東都副監。遼東之役,領右武衛將軍。進位左光祿大夫。卒於師。贈吏部尚書、始安侯,謚曰恭。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