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周易 - 43 / 149
文化類 / 周文王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周易

第43頁 / 共149頁。

【事例二】「盱豫,悔;遲,有悔」暗示我們,要果敢決策。劉文靜深知這個道理,順應天時,促使李氏果敢決策,幫他們成就了大業。

果敢決策終成大事


  

隋朝末年,劉文靜做晉陽(今太原)的地方官,當時裴寂做晉陽宮的監守,二人關係相當好。有次夜晚二人同宿,裴寂仰望城牆上的烽火,感嘆說:「我們的地位卑賤之極,家中毫無積蓄,現在天下大亂,該怎麼辦啊 • 」劉文靜笑着說:「世道既然如此,天下大事便可見分曉了。只要我們二人聯手,還怕什麼地位卑賤呢 • 」

到李淵鎮守太原時,劉文靜觀察到他有起兵統一四方的遠大志向,就去結交他。他又觀察李世民,對裴寂說:「這個人可不是常人,他像漢高祖劉邦那樣大度,像魏太祖曹操那樣神武,儘管年輕,卻雄才大略,將來必有大的出息。」

後來,劉文靜因與李密聯姻而被連累判罪,被押入獄中。李世民認為劉文靜是個不可多得的謀臣,就入獄中探視他。劉文靜大喜說:「現在天下大亂,非有成湯、周武王、漢高祖、光武帝那樣才略之人不能安定天下。」李世民說:「你怎麼知道沒有呢?恐怕只是平常人不能識別而已。今天我來獄中看你,並非為兒女私情。時事如此,專程來與你商議舉兵起義大計,請幫助仔細籌劃。」

劉文靜說:「現在李密長期圍困洛邑,皇帝巡遊淮南,大賊佔領州郡,小盜佔領山澤,數以萬計,天下大亂。如果能順應天時,舉旗一呼,則四海響應。如今太原一帶百姓為避盜賊,都聚在城中,我做地方官數年,如果要徵集豪傑,可得10萬人。尊公(李淵)所領的精兵又有數萬,只要他一發令,誰敢不服從?這兩撥人馬一起來,乘虛入關,號令天下,不到半年,就可成就帝王之業。」李世民大笑說:「正合我意。」於是李世民部署安排人馬,暗暗準備起義。

時機成熟後,高祖李淵還猶豫不決。劉文靜覺得「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見裴寂與李淵交情深厚,想讓裴寂勸說李淵,就把裴寂引薦給李世民。李世民在博戲場上設計抓住裴寂,希望通過裴寂勸說李淵起兵。

等到李淵副將高君雅被突厥人打敗,李淵獲罪被隋廷投入獄中。劉文靜和裴寂勸他起義,說:「《易》稱『知幾其神乎』。現在大亂已經發生,明公處于被嫌疑的境地。怎麼能保全性命?副將打了敗仗,上頭怪罪,事情如此緊迫,應當早作計議。晉陽這地方,兵馬精壯,府庫宮中物資充足,靠着這些起兵,可成大業。關中無主,群豪並起,無所適從。明公舉兵以圖大事,不比在這裡做囚徒強嗎 • 」李淵認為有理。

劉文靜和李世民經過商議,準備馬上起義,恰巧李淵被放了回來。劉文靜偽稱隋煬帝的詔令,讓太原、河西、雁門、馬邑等地二十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人全都充軍,年底在涿郡集合,準備征伐遼東。這樣,人心大亂,渴望動亂的人更多了。

劉文靜便對裴寂說:「你難道沒聽說過『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於人』嗎?唐公(李淵)名字正與圖讖迷信相驗合,天下人人盡知,為什麼還要拖延,自找禍害。應該勸唐公儘早順時起兵。」

裴寂害怕,就加緊催促李淵起兵,於是李淵就起兵了。後李淵開大將軍府,以劉文靜做行軍司馬。就這樣,李淵搶佔了先機,打敗了隋兵,消滅了異黨,建立了唐王朝。

上經 隨卦第十七 1



【原文】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之,隨之時之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譯文】《隨卦》:非常吉利,有利於去占卜,沒有什麼災難。

《彖傳》說:《隨卦》震居下、兌居上,震代表剛,兌代表柔,這有君主順應民意的含義,假如此時開始行動,人民大眾肯定會服從命令。所以把它叫做《隨卦》。非常吉利,去占卜必定得到無災禍的預兆。而且天下所有事能做成功的關鍵在於隨時而行,順時而動,所以說《隨卦》的現實意義多麼大呀!

《象傳》說:《隨卦》的卦象是震在下、兌在上,震為雷、兌為澤。這表示澤中有轟隆隆的雷。澤中響雷,澤隨着雷而動,所以把它叫做《隨卦》。君子看到此景象,謀事要抓住時機,順時而動,如同天晚了就要回家休息。

【啟示】《隨卦》告訴我們,我們的隨和是有原則的,要以中正為原則,要順應人民的意願。它主張人們順時而動,抓住機遇,適時進退。它要求人們捨棄一己之見和個人私利,擇善而從,善於聽取、採納別人的中肯意見,並時時以大局為重。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