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典散文 / 徐霞客遊記全書目錄
徐宏祖
徐霞客遊記 - 281

因與何君遍游寺殿。是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聖。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壯;而四壁已頽,檐瓦半脫,已岌岌矣。樓中有鐘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為 ...

徐霞客遊記 - 282

既度橋出關南,遂從溪南西向行。三里,南北兩山俱逼湊,水搗其中如綫,遙睇其內,崇峰北繞蒼山之背,壁立變環,掩映殊異。破峽而入,又二里,南峰俱成石壁,倒壓溪上,北峰一支,如渴咒sì雌犀牛下赴,兩崖相粘,中止通一綫,剖石倒崖,始行峽中,繼穿石下。 ...


  
徐霞客遊記 - 283

二十二日晨起候飯,性嚴束火負鐺鐵鍋,摘豆裹米,令僧仆分攜,乃從寺後東向登山。二里,轉而南向循山腰上,二里,復隨峽轉東,一里,從峽盡處南轉逾嶺。一里,路分二岐,一東上者,為花椒庵石洞道;一南上者,一里而逾石門之上。此石門之北崖也,所登處已在門 ...

徐霞客遊記 - 284

西向平下共二里,山南有數十家當大路,是為漾濞驛。別送僧,西行溪北田塍中三里余,北界山環而稍南,扼水直逼南山下,是為磯頭村,亦有數十家當磯之腋。路南向盤之,遂躡磯嘴而西。半裡,雨止,路轉北,復開南北塢,於是倚東山西麓北行。 三里余,抵漾濞 ...

徐霞客遊記 - 285

於是從嶺頭盤旋,西北二里,轉過西下之峽,由其北乃陟西來之脊。其脊南北俱有峽,路從其中,共二里,西向稍下,樹木深翳。再下,再過脊,又八里,有數十家倚北坡夾道而廬,是為白土鋪。又西入峽,七里漸上,漸逼西山,山脊東垂,南北墜壑甚深,松翳愈密,上下 ...

徐霞客遊記 - 286

循南坡而西,二里,有坑北下,橫陟之。又西二里,乃凌其東南度脊。此脊之東,水下稻場南峽中,西南水下爐塘而南。從脊上,即西望崇山高穹,上聳圓頂者,為寶台山;其北崖復突而平墜者,為登山問道;其南垂紆繞而拖峽者,為爐塘所依。余初擬打算從間道行,至是 ...


  
徐霞客遊記 - 287

絶頂有湧石塔,高二丈,雲自地湧出,乃石筍也。其南坳間,又有一陝西老僧結茅二十年,其地當南山奧阻,曾無至者,自萬佛堂望之,平眺可達,而下陟深峽,上躋層崖,竟日一整天而後能往返焉。由萬佛堂後北上不半裡,即大寺故址。寺創于崇禎初元,其先亦叢蔽之區 ...

徐霞客遊記 - 288

瀾滄江自吐蕃嵯和哥甸南流,經麗江、蘭州之西,大理、雲龍州之東,至此山下,又東南經順寧、雲州之東,南下威遠、車裡,為撾龍江,入交趾至海。 《一統志》謂趙州白厓瞼又作「斂」、「臉」等,在唐代為一種政區設置,後世則存其說法,但含義並不指一種政 ...

徐霞客遊記 - 289

候其飯,上午乃行,徐使始去。出南門,門外有小水自西而東,吊橋跨其上,即太保山南峽所出者。南行五里,有巨石樑跨深溪上,其下水斷而不成流,想即沙河之水也。 又南半裡,坡間樹色依然,頗似余鄉櫻珠,而不見火齊映樹,一二家結棚樹下,油碧輿五六肩, ...

徐霞客遊記 - 290

東西兩崖夾成一綫,俱摩雲夾日,溪嵌于下,蒙箐沸石,路緣于上,鏖壁摭崖鏖áo摭zhí該句意即道路從崖壁間艱難地穿過。排石齒而北三里,轉向西下,石勢愈峻癒合。又西二里,峽曲而南,澗亦隨峽而曲,路亦隨澗而曲。半裡,復西盤北轉,路皆鑿崖棧木。半裡, ...


提示:


  





目前沒有閱讀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