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大陸散文 - 90 / 165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中國大陸散文

第90頁 / 共165頁。

而李清照,卻一直享受不到歸鄉的喜悅。豈只是他,就是比他晚死半個世紀的陸游,也只能留下「一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浩嘆。

李清照生前寫下的最後一首詞《永遇樂》,回憶了她在汴梁城中的閒適富貴的生活。這垂垂老嫗,雖然身在南宋,但她的心,卻一直留在淮河以北的故鄉。基于此,這位性格內向且又溫婉的弱女子,竟寫下一首石破天驚的五絶: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女子的詩,有脂粉氣當屬必然,若充滿這樣挾雷帶電的英雄氣,則一定是國家出了問題。李清照之前的女詩人,有薛濤和魚玄機,兩人的命運似乎也不怎麼好,但哀怨則有,怒氣亦有,霸氣則無。李清照之後,清朝末年出了一個秋瑾,寫過「不惜千金買寶刀,雕裘換酒也堪豪」的壯語,最終她成了殉國的烈士。國家不幸詩人幸,這是指詩而言。

嘗過國恨家仇的人,能寫出詩的滄桑感來。惟其滄桑感,才能充滿悲情。詩以情動人,我以為,最催人淚下的,當是悲情。

說到這裡,容我講一段題外話:

李清照的這首詩,我十一歲就能背誦。那一年,我的當醫生的舅舅把這首詩寫在宿舍的白粉牆上,他喜歡這首詩,又覺得白粉牆空空如也,於是書寫其上以作裝飾,誰知卻因此惹下大禍。醫院裡的政工人士立即向上級舉報,說我舅舅書寫反動詩詞,意在反對新中國,為舊政權招魂。這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頭,不啻于滔天大罪。

儘管我舅舅一再辯解,寫這詩的是宋代的李清照而非他自己,卻也無濟於事。他仍因抄了這首詩而成為「現行反革命份子」而獲領七年徒刑。我5歲唸書,那年正好小學畢業,受舅舅牽連,也被剝奪了上學的權力。這件事給我幼小的心靈投下巨大的陰影,一輩子都拂之不去。

如今,我年過半百,正是李清照寫《聲聲慢》的年齡。少年時,我嘗過愁的滋味,現在若再言愁,恐怕就是閒愁了。畢竟,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出生的人,屬於「班白之老,不識干戈」一類。但我畢竟可以透過我童年的苦難,能夠體會李清照晚景的淒涼。

但值得警惕的是,李清照早期詞中的脂粉氣,如今已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蔓延。耽樂既久,英雄氣必然蛻變為脂粉氣;受難日多,脂粉氣復又凝作英雄氣。這種變化幾成規律。

登昭君墓隨想

林 非

佇立在昭君墓底下的石頭台階上,聆聽著兩旁蔥蘢的松樹林裡,陣陣的微風,不住地吟詠與呼嘯,是替王昭君唱一曲深情和悲愴的歌?這使我想起了歷朝歷代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紛紛傳誦着她動人的故事,真是思接千載,回味無窮。

我抬起頭顱,仰望前方這渾圓的土丘。約莫有十來丈高的斜坡上,一大片稠密的青草叢中,稀疏地點綴着正在盛開的野花,紅艷艷的,黃燦燦的,白淨淨的,像是齊聲叫喚着我,趕緊向那邊走去。


  
湛藍的天空裡,不住地放射出晶瑩的光彩,把我眼前的花草和樹木,映照得明晃晃的,亮閃閃的。一朵朵縹緲的白雲,輕輕地飛來,也是想來看望和憑弔這昭君墓的嗎?

我趕緊沿著石階前面的一條小路,迅疾地攀登起來,頃刻間就抵達了小丘的頂部,在平坦和寬敞的泥地上,緩緩地徜徉,還默默地眺望着寂靜的沙漠,和北邊黝黑的荒山,也隱約瞧見了呼和浩特郊外,連接在一起的田壟與房屋。王昭君在兩千多年前,歷盡千辛萬苦,風塵仆仆地來到塞外時,不知道目睹過什麼樣的風景?

她自幼生長在長江岸邊的青山綠水之間,傾聽著竹林裡鳥兒的啼鳴,面朝着鏡子般明亮的小溪,觀看自己俊俏和嫵媚的臉龐,還瞅見了一群玲瓏的小魚,搖搖擺擺地躲閃開去,藏在一堆堆光滑的石塊旁邊,禁不住伸出纖纖的手指,欣喜地撥弄自己被春風吹拂着的黑髮。她深深地知悉,自己出落得多麼的美麗。

這名聲遠揚的美女,後來被選送到了長安的皇宮裡面。既然已經順從了這樣的命令,遠離自己的家鄉,淒清地住宿在森嚴的後宮裡面,也只好耐心地期待着,能夠很快得到漢元帝劉奭的召見,覺得以自己的姿容和聰穎,從此就可以長久陪伴着君王了。在專制帝王擅權統治的年代,懷抱著這樣的希望,也應該說是符合常情與常理的。

而作為一個男人來說,喜愛和追求俏麗的女子,自然也是符合常情與常理的。不過統攬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就可以如此的為所欲為,強行選拔出成千上萬個美女,禁錮在密密層層的後宮裡面,耽誤了她們青春的渴望和夢想,破壞了多少家庭親密的團聚。這種專制和獨裁的行徑,實在是太貪婪了,太殘酷了,太狠毒了。然而無論是多麼好色和淫蕩的君皇,也哪裡來得及摟抱與褻玩所有的這些美女。

絶大多數年輕和漂亮的女子,只好孤苦伶仃地打發時光,跟歲月一起凋零,在悠長的寂寥與痛苦中,跌入死亡的門檻。

王昭君等待了多少個落寞的晝夜,始終沒有能夠見到劉奭的面,經歷了深深的失望之後,卻意外地獲得了一個遠嫁匈奴的機會。當時正值塞外的匈奴王國中間,發生了五個君王之間爭奪最高統治權力的內訌。強悍的郅支單于,帶兵擊敗了呼韓邪單于,又不可一世地進犯漢朝的邊關,在酷烈的交鋒中,他被殺死了。呼韓邪單于知道了仇人的下場之後,再度興沖沖地前往長安,去覲見劉奭,提出想與朝廷結親,翁婿之間,永世和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