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42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42頁 / 共257頁。

此處指代妓院。[40]面黥:古代在臉上刺字的刑罰。[41]曾子:指孔子的弟子曾參,他的父親曾皙,也是孔子的弟子之一。[42]趙括: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

空談其父所傳兵法,實則不會指揮作戰。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趙中秦反間計,用趙括代廉頗為將,在長平大舉出擊,被秦將白起包圍,突圍不成,被亂箭射死。趙軍四十餘萬,全被俘,坑殺。


  

汾湖石記.葉小鸞

汾湖石者,蓋得之於汾湖也[1]。其時水落而岸高,流涸而崖出。有人曰:湖之湄有石焉[2],纍纍然而多,遂命舟致之。

其大小圓缺,袤尺不一[3]。其色則蒼然,其狀則崟然[4],皆可愛也。詢其居旁之人,亦不知誰之所遺矣。豈其昔為繁華之所,以年代邈遠,故湮沒而無聞耶?抑開闢以來,石固生於茲水者耶?若其生於茲水,今不過遇而出之也;若其昔為繁華之所湮沒而無聞者,則可悲甚矣。

想其人之植此石也,必有花木隱映,池台依倚,歌童與舞女流連,遊客偕騷人嘯詠。林壑交美,煙霞有主,不亦遊觀之樂乎?今皆不知化為何物矣。且並頽垣廢井、荒涂舊址之跡,一無可存而考之,獨茲石之頽乎臥于湖側,不知其幾百年也,而今出之,不亦悲哉!

雖然,當夫流波之衝激而奔排,魚蝦之遊泳而窟穴,秋風吹蘆花之瑟瑟,寒宵唳征雁之嘹嘹[5],槍煙白露,蒹葭無際,釣艇漁帆,吹橫笛而出沒;萍鈿荇帶,雜黛螺而縈覆,則此石之存於天地之間也,其殆與湖之水冷落於無窮已耶?今乃一旦羅之於庭,復使壘之而為山,蔭之以茂樹,披之以蒼苔,雜紅英之璀璨,紛素蕊之芬芳,細草春碧,明月秋朗,翠微繚繞于其巔,飛花點綴於其岩。乃至楹檻之間,登高台而送歸雲;窗軒之際,照遐景而生清風。回思昔之嘯詠,流連遊觀之樂者,不又復見之於今乎?則是石之沈于水者可悲,今之遇而出之者,又可喜也。若使水不落,潮不涸,則至今猶埋于層波之間耳。

石固亦有時也哉!

註釋:

[1]汾湖:在江蘇省吳江縣東南。[2]湄:指湖的岸邊,水與草交接的地方。[3]袤尺:指長短尺寸。[4]崟yín然:石頭高聳的樣子。

[5]嘹嘹:形容雁鳴的聲音,響亮而悠長。

葉小鸞16161632,字瓊章,一字瑤期。貌美工詩。字崑山張氏,將嫁而卒。七日乃就木,舉體輕盈。

家人咸以為仙去,有《返生香集》。

芙蓉莊詩序陳繼儒

吾隱市,人跡之市;隱山,人跡之山。乃轉為四方名岳之遊,如獐獨跳,不顧後群,如獅獨行,不求伴侶。然丹危翠險,梯腐藤焦,每欲飛渡而空躡之,計莫若退隱田園,因作田園詩。

張嘯翁許為同志,和以見示,並出《芙蓉莊》詩若干卷屬余讀之。余笑曰:「今詩人集滿天下,其投贈寄懷,率輦下君子[1],凡通顯有位望者輒字之,幾與無等。至問其交情始末,或彼此不相識,即識,彼亦不能省記。而必欲臚次其姓名,以為行卷羔雁之贄[2],大都一仕籍而已。

」嘯翁憐而唾之,凡與交遊者唱和者汰不書。所作皆分梅種竹移菊藝蘭蒔茶採藥及料理農桑漁樵之事。事真故爛熳而流便,興率故簡至而酣暢,心細故精綜而修理,品潔故幽微而疏快,調高故孤直而清迥。讀其詩想見其胸次,且笑且啼,且醉且醒。

日混村童莊客之中,而神遊于時局菀枯向背之外[3]。古者罷侯種瓜[4],逃相灌蔬[5],寵公條桑,雲聊織履[7],其意念亦若此耳。四君子密藏遵晦,並文采不少見,弔古者深以為恨。而嘯翁尤幸有此集流落人間,使人名利之心頓忘,煙火之焰盡息,雖逃世,而救世之功寓矣。

嘯翁數招余頗切,義不忍作鐵心人,終當一叩芙蓉莊,飲李公窪[8],臥皎然桃花石枕[9],醉呼張志和[10],「汝曾見君家嘯翁田園詩否?」


  
註釋:

[1]輦下:京城。輦,帝王所乘的車。[2]行卷:唐應舉士人把平日所作詩文寫成捲軸,投獻朝中顯貴,以期擴大自己的影響。羔雁:小羊和雁,古時用作卿大夫相見時的禮品。

贄:舊時初次求見所送的禮品。[3]菀枯:榮枯。菀,茂盛的樣子。[4]罷侯種瓜:漢召平,本為秦東陵侯,秦亡後,他不做官,在長安城東種瓜,時稱東陵瓜。

[5]逃相灌蔬:戰國齊人陳仲子,以兄食祿萬鐘為不義,適楚國,居于於陵。楚王欲以為相,不就,偕妻逃去,為人灌園。[6]龐公條桑:後漢龐德公與其妻躬耕峴山之南,栽桑灌園,劉表多次徵召不出。[7]雲卿織履:宋蘇雲卿,廣漢人,紹興間客居豫章東湖,結廬獨居,靠種蔬菜織履自給。

年青時與張浚為布衣交,浚為相,派人接他,他說請明天早上再來。至明早,蘇已不知所往。[8]李公窪:唐開元中湖州別駕李適之登峴山,以山上有石竇如酒尊,因建亭名窪尊,「李公窪」即指此。[9]皎然桃花石枕:唐僧皎然有《桃花石枕歌贈康從事》、《桃花石枕歌送安吉康丞》詩。

桃花石獲地據詩稱,亦在今湖州地區。[10]張志和:唐詩人,字子同,肅宗時待詔翰林,後隱居江湖,自號煙波釣徒。善歌詞,能作畫,作品多寫閒散生活。曾在湖州一帶生活過。

浮梅檻記.黃汝亨

客夏游黃山、白岳[1],見竹筏行溪林間,好事者載酒從之甚適。因想吾家西湖上,湖水清且廣,雅宜此具,歸而與吳德聚謀制之。朱欄青幕,四披之,竟與煙水雲霞通為一席,泠泠如也。按《地理志》云:「有梅湖者,昔人以梅為筏,沉于此湖,有時浮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