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204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204頁 / 共257頁。

兩峰南坳,轟然下瀉者,小龍湫也[19]。隔龍湫與獨秀相對者,玉女峰也。頂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過雙鸞,即極于天柱。

雙鸞止兩峰並起,峰際有僧拜石,袈裟傴僂,肖矣。由嶂之左脅,介於展旗者,先為安禪谷,谷即屏霞之下岩。東南為石屏風,形如屏霞,高闊各得其半,正插屏霞盡處。屏風頂有蟾蜍石,與嶂側玉龜相向。


  

屏風南去,展旗側褶中,有徑直上。磴級盡處,石閾限之[20]。俯閾而窺,下臨無地,上嵌崆峒[21]。外有二圓穴,側有一長穴,光自穴中射入,別有一境,是為天聰洞,則嶂左第一奇也。

鋭峰迭嶂,左右環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觀!而小龍湫下流,經天柱、展旗,橋跨其上,山門臨之[22]。橋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頂珠峰在展旗之上,此又靈岩之外觀也。

十三日,出山門,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參差,流霞映采。高而展者,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夾者,為小剪刀峰。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為觀音岩。岩側則馬鞍嶺橫亙于前[23]。鳥道盤折,逾坳右轉,溪流湯湯[24],澗底石手如砥[25]。沿澗深入,約去靈岩十餘里,過常雲峰,則大剪刀峰介立澗旁。

剪刀之北,衙岩陡起,是名連雲峰。從此環繞回合,岩窮矣。龍湫之瀑[26],轟然下搗潭中。岩勢開張峭削,水無所着,騰空飄蕩,頓令心目眩怖。

潭上有堂,相傳為諾詎那觀泉之所[27]。堂後層級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飯庵中。雨廉纖為止[28],然余已神飛雁湖山頂,遂冒雨至常雲峰。

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絶磴三里,趨白雲庵。人空庵圮[29],一道人在草莽中,見客至,望望去。再入一里,有雲靜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隱,臥床數十年,尚能與客談笑。

余見四山雲雨淒淒,不能不為明晨憂也。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強清隱徒為導。清隱謂湖中草滿,已成蕪田,徒復有他行[30],但可送至峰頂。余意至頂,湖可坐得。於是人捉一杖,躋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數里始歷高巔。

四望白雲迷漫一色,平鋪峰下。諸峰朵朵,僅露一頂,日光映之,如冰壺瑤界[31],不辨海陸。然海中玉環一抹[32],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立內,石筍森森,參差不一。

三面翠崖環繞,更勝靈岩。但谷幽境絶,惟聞水聲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巒,纍纍下伏如丘垤,惟東峰昂然獨上,最東之常雲,猶堪比肩。導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須越三尖[33]。

余從之。及越一尖,路已絶,再越一尖,而所登頂已在天半。自念《志》雲[34]:「宕在山頂[35],龍湫之水即自宕來。」今山勢漸下,而上湫之澗,卻自東高峰發脈,去此已隔二谷。

遂返轍而東,望東峰之高者趨之,蓮舟疲不能從[36],由舊路下。余與二奴,東越二嶺,人跡絶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狹,兩邊夾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過一脊,即一峭峰,皆從刀劍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見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盡處,一石如劈;向懼石峰撩人,至是且無峰置足矣。

躊躇崖上,不敢復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級,遂脫奴足布四條,懸崖垂空,先下一奴,餘次從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僅容足,無餘地。望岩下,鬥深百丈,欲謀覆上,而上岩亦嵌空三餘丈,不能飛陟。持布上試,布為突石所勒,忽中斷。

復續懸之,竭力騰輓[37],得復登上岩。出險,還雲靜庵,日已漸西。主僕衣履俱敝,尋湖之興衰矣。遂別而下,復至龍湫,則積雨之後,怒濤傾注,變幻極勢,轟雷噴雪,大倍于昨。

坐至暝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38]。

十五日,寺後覓方竹數握[39],細如枝。林中新條,大可徑寸,柔不中杖,老柯斬伐殆盡矣。遂從歧度四十九盤,一路遵海而南,逾窯嶴嶺,往樂清[40]。

註釋:

[1]初九日:指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1613四月初九日。台山:即天台山,在今浙江天台縣北。作者于初一日至初八日遊覽了天台山。[2]黃岩:今浙江黃岩縣。

[3]八嶴āo:地名。浙江一帶把山間平地叫「嶴」。[4]盤山嶺:又稱盤山,在浙江樂清縣山門鄉。[5]大荊澤:驛站名。


  
在樂清縣東北,通黃岩縣界。[6]章家樓:在大荊驛南,明人章[山獻]建。[7]向:剛纔。[8]腋:腰。

[9]駢筍:並生的筍。[10]挺芝:挺拔的芝草。[11]幞:古代男子用的一種頭巾。欹:歪向一邊。

[12]靛diàn:藍色染料。[13]雙鸞:雙鸞峰,在東內谷。五老:五老峰。在東內谷。

[14]靈峰寺:在東內谷靈峰下,宋天聖元年1023文吉和尚創建,康定二年1041賜匾額。[15]淨名寺:在東內谷,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建。[16]靈岩寺:在東內谷,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建。[17]稱:相當。

[18]高半獨秀:高度有獨秀峰的一半。[19]小龍湫qiū:瀑布名。[20]石閾:石門檻。[21]崆峒:山洞。

[22]山門:雁山的南天門。[23]橫亙:橫貫。[24]湯湯sāang:大水急流的樣子。[25]砥:細的磨刀石。

[26]龍湫之瀑:指大龍湫。在西內谷。[27]諾詎那:羅漢名。相傳是唐代眉州今屬四川人,叫羅堯運,他最先進入雁蕩山,在大龍湫看瀑布坐化成仙。

[28]廉纖:細微,纖細。代指細雨。[29]圮:倒塌。[30]復有他行:還有別的地方要去。

[31]瑤界:仙境。[32]海中玉環:指浙江東南的玉環島。[33]三尖:三座尖削的山峰。[34]《志》:指雁宕山志。

[35]宕:雁湖。[36]蓮舟:和尚名。作者的旅伴。[37]騰輓:向上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