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206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206頁 / 共257頁。

回顧所入竅,不知幾百丈,熒熒若日中沬[23],時現時滅。久之,路幾斷。其下穿不二尺所,余扶服過[24],下上凡百餘級。忽呀然中闢[25],可容萬人坐。

石乳之下垂者,愈益奇,為五色自然,丹雘晃爛刺人眼[26]。大者如玉柱,或下垂至地,所不及者尺所;或怒發上,不及者亦尺所;或上下際不接者僅一發。石狀如虯,如躍龍,如奔獅,如踞象,如蓮花,如鐘鼓,如飛仙,如僧胡[27],詭不可勝紀。余時憊足益蹇,強作氣而上,至石台,俯視朗然。


  

洞之勝,至是而既矣[28]。會所賫酒脯誤失道,呼水飲之,乃出。

張公者,故漢張道陵[29],或曰張果[30];非也。道陵事在蜀頗著。許遠遊貽逸少書稱[31]:「金堂玉室[32],仙人芝草,左元放漢末得道之徒多在焉[33]。」此亦豈其一耶?王子曰[34],余向所睹石床、丹灶、鹽米廩及棋局者,彷彿貌之耳。

烏言仙跡哉!烏言仙跡哉!

註釋:

[1]義興:即宜興。宋因避太宗趙匡義諱,改名宜興。[2]東九:今作「東氿guǐ」,湖名,在宜興東。[3]九里袤:即東氿湖和西氿湖。

[4]縹piǎo碧:青綠色。縹,淡青色。[5]黃云:喻田野裡秋熱的稻穀。儲野:儲存在田野裡。

[6]湖㳇:鎮名,在宜興南。[7]蓬戶:這裡指船棚。[8]質明:天剛亮的時候。[9]敬美:王世懋,字敬美,嘉靖進士,累官太常少卿。

善詩文,名亞其兄。[10]燕:今河北省。[11]歙shè:歙縣,在今安徽省。[12]兜子:只有坐位而沒有轎廂的軟轎。

[13]筍輿:竹轎。[14]覆墩:翻倒的土堆。[15]橫關:指前洞通往後洞的過道。[16]委身:屈身。

[17]相輔:相助。[18]發炬:這裡謂舉起火把。[19]崛㠥lěi:有高有低的鐘乳石。甗錡yǎn qí:謂鐘乳石高低屈曲,上大下小如甗。

甗為古代炊器,分兩層,可上蒸下煮。[20]漁陽媚玉:漁陽郡的美玉。漁陽郡在今北京市東。[21]鹽廩:鹽倉。

[22]欹:傾斜。[23]沬mèi:通「昧」,微暗。[24]扶服:同「匍匐」,伏地爬行。[25]呀xiā然:大而開闊的樣子。

闢:開。[26]丹雘huò:油漆用的紅色顏料。這裡指像丹雘一樣的紅色。晃爛:明亮耀眼。

[27]僧胡:即胡僧。[28]既:盡。[29]張道陵:原名張陵,曾任江州令。後棄官修道,創立道教,世稱張天師。

[30]張果:即張果老,傳說中的八仙之一。[31]許遠遊:指東晉名士許詢,字玄度,高陽人。因好遊山水,故稱為許遠遊。逸少: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字逸少。

[32]金堂玉室:指神仙居處。[33]左元放:東漢末方士左慈,字元放,盧江人。[34]王子:作者自稱。

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洲、弇yǎn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進士,初任刑部主事,屢遷員外郎、郎中。為官正直,不附權貴,出為山東副使。其父王忬被嚴嵩搆陷下獄,處死。

隆慶初,伏闕訟父冤。官至南京刑部尚書。

他與李攀龍、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等相倡和,繼承「前七子」復古理論,被稱「後七子」。李攀龍死後,他主持文壇二十年,「一時士大夫及山人、詞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門下」《明史.王世貞傳》。《四庫全書總目》稱其「博綜典籍,諸習掌故,則後七子不及,前七子亦不及」,著有《弇州山人四部稿》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三百零七卷,《弇山堂別集》一百卷,以及《藝苑卮言》、《嘉靖以來首輔錄》、《觚不觚錄》、《讀書後》等著作。本文選自《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七十二。


  
張公洞,在江蘇宜興南張公山,相傳為道教天師張道陵的洞宅。文章記述了遊歷張公洞的整個過程,並對這一鐘乳洞作了生動傳神的描寫,讀後令人神往。同時也指出這並非是張公的洞宅,所謂石床、丹灶、鹽廩,不過是鐘乳石的「彷彿貌之」而已。且張道陵事在蜀,從而揭開了張公洞神秘的面紗。

文章匠心獨運,構思巧妙,描寫生動自然,是王世貞的一篇著名遊記。

游鐘山記.宋濂

鐘山[1],一名金陵山,漢末秣陵尉蔣子文逐賊死山下[2],吳大帝封曰蔣侯[3]。大帝祖諱鐘[4],又更名蔣山,實作揚都之鎮[5],諸葛亮所謂「鐘山龍蟠」[6],即其地也。

歲辛丑二月癸卯[7],予始與劉伯溫、夏允中二君游[8]。日在辰[9],出東門,過半山報寧寺[10]。寺,舒王故宅[11],謝公墩隱起其後[12],西對部婁小丘[13]。部婁,蓋舒王病濕,鑿渠通城河處。

南則陸修靜茱萸園[14];齊文惠太子博望苑[15],白煙涼草,離離蕤蕤[16],使人躊躇不忍去。沿道多蒼松,或如翠蓋斜偃[17],或蟠身矯首,如王虺搏人[18],或捷如山猿,伸臂掬澗泉飲。相傳其地少林木,晉、宋詔刺史郡守罷官職者栽之,遺種至今。

抵圜悟關。關,宋勤法師築,太平興國寺在焉[19]。梁以前,山有佛廬七十,今皆廢,惟寺為盛,近毀于兵,外三門僅存。自門左北折入廣慈丈室,謁欽上人[20]。

上人出,三人自為賓主。適松花正開,黃粉毿毿觸人[21],捉筆聯松花詩[22],詩不就。于獨出行甬道間[23],會章君三益至[24],遂執手至翠微亭,登玩珠峰。峰,獨龍阜也[25],梁開善道場[26],寶志大士葬其下[27],永定公主造浮圖五成覆之[28]。

後人作殿,四阿鑄銅,貌大士實浮圖。浮圖或現五色寶光,舊藏大士履[29],神龍初[30],鄭克俊取入長安[31]。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