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代散文 - 214 / 257
古典散文類 / 歸有光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代散文

第214頁 / 共257頁。

短之——說他壞話。[22]聖天子——指惠帝。[23]堯舜——均為傳說中的上古聖王。[24]皋——皋陶姚yáo,傳說中的舜的賢臣,獄官之長。

葵kuí——人名,傳說中的舜的賢臣,樂官之長。方——比。[25]倫——相等。[26]明良——明君良臣。


  

[27]致——導致。斯民——人民的意思。唐虞——即堯、舜,因堯又稱陶唐氏,舜又稱有虞氏。雍熙——和樂光明的意思。

[28]夏時——夏曆,即今俗稱的「陰曆」。實際上是春秋戰國時期,夏民族聚居地所用的曆法,以正月為歲首,漢武帝頒行「太初曆」後,歷代相沿,以迄于清,民國後始改為「陽曆」。周冕——指周代的服飾。[29]井田——一種奴隷主身族的土地制度。

孟子曾描繪過這種制度:「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封建——這裡是指「封土地,建諸侯」,是奴隷制時代的分封制度,不是通常所說的「封建社會」的意思。[30]用世——此處指治理國家。[31]時措之宜——因時制宜的意思。

[32]研諸慮而藏諸心——精細考慮並藏在心裡。諸,之於。[33]措之猶反掌耳——做起來如翻轉手掌一樣的便當。[34]這三句意思是:人情總是這樣的,對一個人愛得很深,並且對他可能遇到的禍患考慮得周密的人,必定能在禍患尚來到來之前,先給以補救。

[35]竊——私下,謙詞。伏惟——原意是伏地思考,古代下對上陳述自己的想法時用的敬詞,這裡是謙詞。

王叔英?—1402,字原采,黃岩今浙江省黃岩縣人,明洪武末年為學官,後任知縣。惠帝建文元年召為翰林修撰,四年1402,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爭奪帝位,從燕京起兵南下。王叔英奉惠帝詔,出京募兵,行至廣德今安徽省廣德縣,聞京城失守,遂自縊死。

方孝孺在洪武末年聚徒講學,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名滿天下,被稱為「讀書種子」。但食古不化,不知變通,極力主張以《周禮》為規範改革制度,恢復「井田」。建文元年1399,方孝孺被召進京,惠帝欲加重用。為此,王叔英寫此信給方孝孺,用歷史上的經驗教訓規勸他從實際情況出發,因時制宜地吸收古代的經驗,慎重地實行改革,不要泥古不化,使「民受其患」。

詞語簡淨,切中方孝孺的病根。表現了王叔英對國事的深切關注和對朋友的真誠情誼。

與高孩之書.鐘惺

向捧讀回示,辱諭以惺所評《詩歸》,反覆于厚之一字,而下筆多有未厚者,此洞見深中之言。然而有說。夫所謂反覆于厚之一字者,心知詩中實有此境也。其下筆未能如此者,則所謂知而未蹈,期而未至,望而未之見也。

何以言之?詩至于厚而無餘事矣。然從古未有無靈心而能為詩。至厚出於靈,而靈者不即能厚。弟嘗謂古人詩有兩派難入手處。

有如元氣大化,聲臭已絶,此以平而厚者也,《古詩十九首》、蘇李是也[1]。有如高岩浚壑,岸壁無階,此以險而厚者也,漢郊祀、鐃歌、魏武帝樂府是也[2]。非不靈也,厚之極,靈不足以言之也。然必保此靈心,方可讀書養氣,以求其厚。

若夫以頑不靈為厚,又豈吾孩之所謂厚哉!曹能始謂弟與譚友夏詩清新而未免于痕[3],又言《詩歸》一書和盤托出,未免有好盡之累。夫所謂痕與好盡,正不厚之說也,弟心服其言。和盤托出,正一片婆心婆舌,為此頑冥不靈之人設。至于痕,則未可強融,須由清新入厚以救之。

豈有舍其清新而自謂無痕者哉?何時得相聚,一細諭之。

註釋:

[1]《古詩十九首》句:《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漢無名氏作,大多出於東漢末年。南朝梁蕭統合為一組,收入《文選》,題為《古詩十九首》。蘇李:蘇,指蘇軾,漢初名臣;李,指李陵,漢初名將。

《昭明文選》收有二人的詩文。[2]漢郊祀:漢武帝定郊祀之禮,命協律都尉李延年作郊祀歌十九章。鐃歌:漢代軍樂,行軍時馬上奏之。皇帝大駕出行亦奏此歌。

魏武帝樂府:魏武帝,即曹操,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樂府,指曹操寫的詩歌。[3]曹能始:即明代文學家曹學佺,字能始,號石倉。通經學,著有《石倉詩文集》,並輯有《石倉十二代詩選》一百卷。

收錄上古至明代詩歌,較為完備。譚友夏:即明代文學家譚元春,字友夏,竟陵今湖北天門人。與鐘惺同為竟陵派創始人。詩文注重性靈,反對復古,有《譚友夏合集》。


  
鐘惺15741624,字敬伯,竟陵人,萬曆進士。為人嚴冷,不接俗客。嘗官南都,居秦淮水閣。愛名山水,所至必遊,不及幽䆳不止。

晚逃于禪,說詩以幽深孤峭為鵠,與同裡譚元春評選《古詩歸》、《唐詩歸》,當時謂之竟陵體。有《毛詩解》、《隱秀軒集》、《名媛詩歸》諸作。

與高景逸總憲.周順昌

朝事[1]至此,真漢、唐、宋未有之黨禍[2]也。吾輩一身不足計,惟目睹六君子之慘毒,直使人肝腸摧裂,不復有處世[3]之想。可奈何!可奈何!然畢竟成就一小人[4]之愚耳。

不肖杜戶息交,近為先人營葬,山行居多,夢寐清光[5],恨不能縮地[6]一吐其憤鬱!

忽得台札,更從仲通華兄備悉近況,甚慰鄙念!此只骨膽氣誼,迥超時俗,佳士!佳士!但其加意過厚[7],當之省不深愧耶?草勒布衷[8],百不一盡。

——燼餘集

註釋:

[1]朝事:朝廷之事,指國家政治方面的一些情況。[2]黨禍:朋黨之禍。封建社會把凡因政治紛爭而形成的大型冤案概稱為黨禍,此指發生在明熹宗時的楊漣一案。詳見本書楊漣《獄中血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