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 39 / 148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第39頁 / 共148頁。

我所稟受的蠻性或者比較的深,而且從小在鄉村長大,對於田家風味,分外繫戀,我愛於聽見母鷄閣閣叫時,趕去拾她的卵!我愛從沙土裡拔起一個一個的大蘿蔔,到清水溪中洗淨,兜着回家,我愛親手掘起肥大的白菜,放在瓦鉢裡煮。雖然不會擠牛乳,但喜歡農婦當着我的面擠,並非怕她背後攙水,只是愛聽那迸射在冰鐵桶的嗤嗤聲,覺得比雨打枯荷,更清爽可耳。

康說他故鄉有幾畝田,我每每勸他回去躬耕,今天摘着扁豆,又提起這話,他說我何嘗不想回去呢,但時局這樣的不安寧,鄉下更時常閙土匪,閙兵災,你不怕麼?我聽了想起我太平故鄉兩次被土匪潰兵所蹂躪的情形,不覺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531·   山窗讀畫記蘇雪林


  

蘇雪林18991999,安徽太平人,女作家、學者。著有散文集《青鳥集》、《綠天》,學術論著《李義山戀愛事蹟考》、《唐詩概論》、《中國文學史》等。

像長年乾著粉筆黑板營生的我們,生活當然很枯燥,非有相當娛樂調劑不可。但樗蒲我不懂,酒食徵逐嫌煩,看電影怕渡江,拍球野遊,又不能常得伴,求其獨樂之道,只有音樂和繪畫了。音樂我裝有一具礦石收音機可以接收漢口市無線電台的播音,工作之暇,便享受一點廉價的耳福。繪畫我雖然不大會,高興時也喜歡塗抹幾筆,所以我的書架上除了磊磊落落許多書本以外,還有十來冊珂羅版印的近代名家精品。

近來長夏如年,山居無事,由學校圖書館借來一部美國Osvold Siren《美國收藏中國畫錄》Chinese Paintings in American Collections,披閲以為消遣。這部拓影共兩大厚冊,收羅唐,宋,元,明名畫共二百號。展卷之下,真個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初以為自己所藏已萃國畫之精華,今始知見聞之不廣。

現在且從這部畫錄中,揀幾幅我個人最為欣賞者來一敘。可惜大部分作品沒有印出標題,只好照着西文翻譯,或按畫意杜撰,不得不請讀者原諒。

關於人物類的作品,佳作如林,第一號《洛神圖》長卷,似是一種連續畫。第一段曹子建持楗擊鼓,有巨首大耳的水神凌波而來。第二段子建立水邊柳下,洛神跨青鸞來與相會。第三段洛神返水鄉,乘六龍之車,張翠羽之蓋。

巨鯉左右,天吳後隨。第五段子建率從者乘巨舫渡水。第六段子建坐園中燃雙燭似在祈禱。此畫相傳出晉代顧愷之手筆,董其昌題跋亦稱之為顧氏真跡。

但經西洋考古家鑒定,知為宋人摹本。

第五號宋徽宗摹唐張萱《搗練圖》,第六七八諸號則為這幅畫每段的放大。圖之左端共有四婦,三婦持杵搗練,一婦右顧,以手自其腕似用力久而腕酸。中間兩婦,其一坐地氈上理綫,其一坐短足凳縫紉。右端六人,其二展所搗之練,一婦持熨斗熨之,一小女以手承熨處。

一婢以扇扇銅盆中獸炭,一女孩嬉練下。人物大小十二,所事不一,姿態各異:搗者紙上如聞杵聲;紉者纖手引針,若舍所紉物外,不知天地間更有何事;展練者挺腰努腕,力張練使平以受熨;熨者下鬥至輕且慎,若恐火候太過灼練焦。各人全心貫注所為事,似不相謀,而其動作,又互相呼應,所以這樣大畫仍有一氣呵成之妙。我所見中國人物畫,神態之栩栩欲活,呼之慾出;「構圖」Composition之銖兩悉稱,此畫實為第一。

圖中婦女的裝束尤可注意:高髻,額貼「花黃」,長裙短衫,袖口仄小,有近代風。衣服花紋圖案之精雅,勝於今日摩登印花綢。這可見古代人服裝美化高於今人遠甚。婦女體格均頎長豐碩,精力充盈。

看了這個以後,覺後代仇十洲費曉樓所畫的那些「癆病美人」竟如糞土。中國民族以漢唐時代為最強,我以為從這畫婦女的體格上也可看出一點。

第三十號《仙境圖》,第三十二號《宮殿圖》,都屬李龍眠真跡。一則樓閣崢嶸,奇峰聳秀,仙靈十餘,翩躚來去;一則萬戶千門,飛甍畫棟,宮女如雲,顧盼生姿,都是魄力很偉大的幅頭。第三十四到三十六號為《鬥鬼圖》長卷


  
,也出李氏手筆。松樹數株各大十餘抱,崖洞懸一竹筐,甲兵守護,不知中貯何寶物。

一女仙擁皋比眠石床上,床前人骨零亂,三獰鬼各跨虎豹象率鬼卒來攻,另一女自松樹放大毒龍下,鬼卒皆披靡四散。這畫想必有個什麼故事,可惜我沒法去考它。統觀這三大圖:《仙境圖》設色靈幻,《宮殿圖》結構莊嚴,《鬥鬼圖》用筆豪放,題材不同,描寫也就有變化,大藝術家的手腕固應如此。如其畫來畫去,總是一套筆墨,那還成其為李龍眠嗎?

第五十六至七十九號,為周季常林廷所繪羅漢佛像。或降龍,或伏虎,或入定,或雲遊,容貌奇古,神情飛動。衣折線條,尤極優美。後世畫佛像頂上圓光但作一白圈,此則透明,光後之物,歷歷可見,惟設色略淡而已。

又羅漢像往往黑臉蜷須,耳垂大金環,如尼革羅人。並有黑種侍者,——或即唐人所謂之「崑崙奴」。漢唐時代與外國交通頻繁,所以文人藝家見聞最廣,藝術的領域也最大。周林都是宋代人,畫佛像何以能如此?我想或者是從唐代畫本摹仿來的。

九五,九六,九七三號為《諸天圖》,據說是吳道子所畫,但經鑒定,知系元人摹本。印度是富於幻想的民族,神境想像之※闊壯麗,罕有其倫。三十二天,更其想入非非,出人意表。這三幅畫香幢寶蓋,龍駕象車,八萬天童,霧積雲委,也極其莊嚴之致。

是顯明的受印度文化影響而產生的藝術。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