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 61 / 148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現代散文(閑情記趣篇)

第61頁 / 共148頁。

衣服發展和社會制度有密切聯繫,也反映了生產發展,衣服日益講究,數量又加多,是和社會生產發展相適應的。比如商代能穿絲綢衣服的,究竟還是少數,到西周情形便不同了,成王及周公個人,不一定比紂王穿著更奢侈,但是各地大小邦國封君,穿衣打扮卻都有了種種不同排場。地方條件較好的,無疑更容易把衣服、帷帳、茵褥,做得格外華麗精美。到春秋戰國時,政權下移,周王室已等於虛設,且穿得無以復加。

然後五霸七雄,各自發展生產,冶銅鐵,修水利,平時重商品流通,戰時兼併弱小,掠奪財富,對大量技術工人的掠奪佔有,更促進了工藝技巧的提高,他們彼此在各方面技術的競爭,反映到上層階級的起居服用上,也格外顯明。


  

服裝最講究的時代是春秋戰國。不僅統治者本人常常一身華服,即從臣客卿也是穿珠履,腰佩金玉,出入高車駟馬。因為儒家說玉有七種品德,都是做人不可少的,於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說法,影響到社會各方面,貴族不論男女,經常必佩帶上幾件美麗雕玉,劍是當時的新兵器,貴族為表示武勇,兼用自衛,又必佩帶一把鑲金嵌玉的玉具劍。當時還流行使用帶鈎,於是又用各種不同貴重材料,作成各種不同樣子,有的用鐵鑲金嵌玉,有的用銀鑲玉嵌五彩玻璃珠,彼此爭巧,日新月異。

即或是打仗用兵器,新出現的劍和發展中的戈予,上面也多用細金銀絲鑲嵌成各種精美花紋和鳥獸形文字,盾牌也畫上五彩雲龍風,並鑲金鏤銀,男子頭上戴的冠,更是件引人注目的東西,精細的用輕紗薄如蟬翼,華美的用金玉,有的還高高的如一個燈台。愛國詩人屈原的文章就提起過這種奇服和高冠。鞋子用小鹿皮、絲綢或細草編成,底子有硬有軟,貴重的還鑲珠嵌玉在上面。

冬天穿皮衣極重白狐裘,又輕又暖,價重千金。女子中還有用白狐皮鑲在袖口衣緣作出鋒,顯得十分美觀。

社會風氣且常隨有權力人物愛好轉移,如齊桓公好紫衣,國人有時就全身紫衣。楚王愛細腰,許多宮女因此餓死,其他邦國也彼此效法,女子腰部多紮得細細的。女人頭上裝扮花樣更多變化。楚國流行梳辮子,多在中部作兩個環,再把余發下垂。

髻子也有好些種,有梳成喜鵲尾式,有作元寶式的。女人也戴帽子,和橢圓杯子差不多。有的又垂髮在耳旁,捲成如蝎子尾式。女孩子多梳雙小辮,穿齊膝短衣,下緣作成襇褶。

成年婦女已多戴金銀戒指,並臉頰旁點一簇三角形胭脂。照古文獻記載,原都是周代宮廷一種制度,金銀環表示有無懷孕,胭脂記載月經日期,可一望而知,大致到了戰國已成一般裝飾,本來作用就慢慢失去了。

衣服的材料越來越精細,名目也因之繁多,河南襄邑出的花錦、山東齊魯出的冰紈、文綉、綺、縞等更是風行全國,有極好市場;和普通絹帛比價,已超過二十多倍。南方吳越出的細麻布,北方燕國生產的氈裘毛布,西域胡族作的細毛花異常精美,價值格高。楚國並且可能有了印花綢子生產,但最講究的衣被材料,仍還是華美刺繡和織錦。

衣服有許多不同式樣,有的雖大袖寬袍,還不至于過分拖沓。若干地區還流行水袖長衣,仍舊還有下緣,長才齊膝,頭戴平頂帽子,腰繫絲帶和商代人相差不多情形。


  
最通常的衣服是在楚墓中發現的三種式樣,其中一種用纏繞方式穿上,再縛根寬寬腰帶,式樣較古。衣邊多較寬,且用錦類作緣和記載上說的「錦為緣」相合,大致因此才不致于使過薄的衣料妨礙行動。這種式樣,漢代人還有應用。又一種袖大及膝,超過比例,穿起來顯得格外莊嚴的,可能屬於特定禮服類。

奏樂人有戴風兜帽的,舞人已穿著長及數尺的袖了。打獵人衣褲多紮得緊緊的,才便于在叢林草澤中活動。中原區山西河南所得細刻花紋銅器上又常發現一種戴鴟角鵲尾冠着小袖長裙衣、下裳作成斜下襞折式樣的。河南洛陽還出土過一個玉珮,上面精雕二舞女袖子長長的,腰身扎得極細,發下垂齊肩,略略上卷,大致是當時的燕趙佳人典型式樣。

山西出土的陶范上則有穿齊膝花衣戴平頂帽,腰間繫一絲縧,打個連環扣,帶頭還綴兩個小絨球的,男女都穿。河南也發現這種裝束大同小異的人形,且一般說是受「胡服」影響,事實上還值得進一步研究。歷史上常說起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對趙國當時軍事組織和後來人生活的影響都極大。主要影響還是「騎射」。

輕騎鋭進和短兵相接,才變更了傳統用戰車為主力的作戰方法。至于「胡服」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過去難說清楚。一說貂服即胡服,這不像是多數人能穿的,試從同時或稍後有關材料看,衣服主要特徵,原來也是齊膝長短,卻是古已有之。大致由於周代幾百年來社會習慣,上層分子,已把穿長衣當成制度,只有奴隷或其他勞動人民才穿短衣,為便于實用,趙王創始改變衣服齊膝而止和騎射聯繫,史官一書,便成一件大事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