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散文集粹 - 35 / 319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白話散文集粹

第35頁 / 共319頁。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發表小說《疲憊者》。1928年到浙江上虞春暉中學任教,完成了長篇小說《莽秀才造反記》初稿。1929年赴日本留學,第二年回國到上海,加入「左聯」。

1935年起,寫作重點從小說轉向雜文、評論。1938年前後編輯《譯報》副刊《爝火》和《大家談》、《申報》副刊《自由談》,並與鄭振鐸、許廣平等人共同編輯了六百萬宇的《魯迅全集》。1940年出版的《文學讀本》,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較早的文藝理論專着。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避居蘇門答臘鄉下,1947年輾轉到香港,不久進入解放區。1950年出任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1954年起,任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社長兼總編輯、《文藝報》編委。1957年發表雜文《論人情》,強調文學作品中的人性問題,為此受到批判。

1961年調到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編譯室,埋頭編寫《印尼史稿》。1970年初,被遣送回原籍,1972年因病逝世。1979年,徹底平反,恢復名譽。

着作書目:

《監獄》(短篇小說集,又名《淒情》)1927,光華

《破屋》(短篇小說集)1928,上海生路社

《死線上》(長篇小說)1928,上海金屋書店

《阿貴流浪記》(長篇小說)1928,光華

《殉》(短篇小說集)1929,泰東

《在沒落中》(小說、散文集)1930,上海華東圖書公司

《某夫人》(長篇小說)1935,武漢日報社

《鄉長先生》(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常識以下》(文學論文集)1936,上海多樣社

《捉鬼篇》(短篇小說集)1936,上海新城書局

《證章》(中篇小說)1936,上海文學出版社

《流沙》(小說、雜文集)1937,商務

《文藝短論》(雜文集)1939,上海珠林書店

《橫眉集》(雜文集)與孔另鏡等合集,1939,上海文匯有限公司

《邊鼓集》(雜文集)與唐韜等合集,1939,上海文匯有限公司

《論魯迅的雜文》(理論)1940,遠東

《前夜》(話劇劇本)1940,海燕;又名《費娜小姐》,1949文學讀本(理論)1940,上海珠林書店;又名《文學初步》,1950,海燕;《文學論稿》,1954,新文藝

《生活、思索與學習》(雜文集)1940,香港高山書店

《皮包和煙斗》(短篇小說集)1940,光明

《佳訊》(短篇小說集)1940,商務

《文學讀本續編》(理論)1940,上海三通書局

《窄門集》(文學評論集)1941,海燕

《兩代的愛》(話劇劇本)1941,海燕

《靈魂受傷者》(短篇小說集)與人合集,1941,上海三通書局

《一個東家的故事》(中篇小說)1942,上海未明社

《邊風錄》(雜文集)193,讀書

《霧》(短篇小說集)與茅盾、巴金等合集,1943,上海地球出版社

《學習與戰鬥》(雜文集)1946,上雜

《鄰人們》(雜文集)3950,三聯

《任生及其周圍的一群》(中篇小說)1950,海燕

《從蘇聯作品中看蘇維埃人》(理論)1955,中青

《魯迅的小說》(理論)1956,新文藝

《遵命集》(雜文集)1957,北京

《淡<青年近衛軍>》(理論)1959,文藝

《旅廣手記》(回憶錄)1981,人文

《點滴集》(雜文集)1982,浙江人民

《衝突》(中篇小說)1983,黑龍江人民

《巴人小說選》1983,人文

《莽秀才造反記》(長篇小說,又名《土地》)1984,人文

《印尼散記》(散文、小說集)1984,湖南人民

《巴人文藝論文集》1984,人文

《龍厄》(短篇小說集)1986,文化藝術

《五祖廟》(小說、話劇集)1986,花城


  

《女工秋菊》(長篇小說)1986,北方

翻譯書目:

《從社會見地看藝術》(理論)法國居龍着,1933,上海大江書鋪

《鐵》(中篇小說)日本岩騰雪夫着,1939,上海人民書店

《和平與麵包》(長篇小說)美國德萊塞着,1941,世界



巴 人

哭泣是弱者的表示。而強者則善聽人哭泣。

有友人死了父親,覺得非常悲痛,然而哭不出。在父親的靈前,看親族皆放聲大哭,於是覺得為人子的自己,也非一哭不可,然而偏哭不出。

越哭不出,越覺責任重大,應該哭;終於欲倣傚別人哭聲,進而欣賞別人的哭聲,忘掉了自己的悲痛。

但這也許是那友人不甘隨俗,而為同聲一哭;也許在潛意識裡,覺得對死人哭訴,根本無用;悲痛只有自知,大可不必向死人「示威」之故。

然而,中國民族,是個好哭的民族。妻死其夫則哭之:抑揚頓挫,務使音韻悠然。母死其子則哭之:長短合度,務使聽者神往。但男子則大都嚎啕或暗泣。

此風使然,千百年而未或更改。

一至今日,則有所謂跪哭團,哭諫團之事。

三四年前,我在武漢教書,教員欠薪,積七八月不發分文,於是有跪哭團之組織,而教育當局,為妻兒生命請命。我看這辦法,不是路道:我既不能像我友人,在死骸邊欣賞別人哭泣,我又無鐵鑄膝蓋,匍匐于衙門之下,長跪于高堂之前。於是隻好溜之大吉。現在,我又看到報上有哭諫團組織。

較之跪哭團,固然無勞膝蓋,但也頗費唇舌。然而有效與否尚未可必。

我以為與其哭而諫,不如恨而立。國事絶非私人玩藝,哭諫又何能動於人。國事本為自己之事,只有自己起來,負擔一部責任,才是辦法。故善哭泣者,必為惰性甚重者,乃將生者之責任託付死人之流也。

原載19361224日《立報·言林》

爸爸,謝謝你來捧場

巴 人

他告訴坐在旁邊板凳上的婦人說,他的孩子們一個個正在長大.這倒不是什麼特別新聞,孩子們都如此,這是自然現象。

不過,他面對著棒球場說,他從前以為這種長大過程是一步一步來的。但事實上,他的孩子們卻似乎突然從一個年齡階段跳到另一個年齡階段,就像他的老大學開汽車時轉彎一樣,換排擋會發出令人膽顫心驚的聲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