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散文集粹 - 87 / 319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白話散文集粹

第87頁 / 共319頁。

我們時常在橋上相遇,見了面彼此都帶笑,笑的時候伊的臉上有兩個酒渦。卻是好笑,見面不一會我便捧了那顫動的心訕訕地離遠伊了,雖是落了橋還回頭來偷看,但往往是四目相遇,那我就該很快的跑進姑母家去;在門鬥裡站一會等臉上不大熱時再出來,如果伊還在橋上,那末我──我那時真難為情。伊又該眼睛釘住了我抿着嘴笑了。

也是一個薄暮的時節,我憑着橋樑在看──看的是什麼已經忘記。忽然背後嬌滴滴地一聲,「檀哥兒,看什麼咧?」我迴轉頭來知道叫我的便是英姑,我卻窘了,真窘,窘的臉都──該發紫了吧?我還說:


  

「駭我一跳。」

「你又要逃了吧?」

我更羞了,伊似乎也有點臉紅,紅的才好看咧。不久彼此都恢復了常態,且也親熱起來。忘了怎麼個來由,這其間伊把小名兒也告了我。後來伊弟弟來叫伊去吃飯,臨走時還和我說:

「唔。」

明朝,家裡來人把祖母和我都接回家去。我一夜來預備要和伊說的話也不及說。回家後還不時的想起伊,有時說話繞了多少彎子向姑母家的來人面前探伊的消息,到而今十幾年了我還能想起伊那迷人──至少迷我的兩隻大眼。

人們也許輕易看過了水上的浮萍,也許珍重沾在襟上的飛絮。至於我,這偶然的遭遇便在記憶上撒下了種子,四年前我重到橋上,曾逗起我當時繚亂的情意,今年深夜中又經過舊時伊家的門口,雖然一切已經模糊的猶如夜色,但是伊的倩影畢竟在我的記憶上撒下了種子,使我忽然感到當時的孤寂。

夜裡的荒唐

川 島

三禮拜前我兄弟便遷入中學寄宿舍,從前家裡的一個老媽子因嫌勞苦也于一月前回去,所以關起我們寓所的門來,便只有我的妻和我兩個人了。這月裡我應得的官俸,已經向賬房問過好幾次,據說在一星期之後或能發給二成八。集我家所有的現金,一共還有八十幾個銅子,在這天將睡時已經和我的妻議決,彼此都去請一禮拜假,省下洋車錢來維持家用。

議決後就睡下,睡下以後如何我便記不十分清楚。

總之:這天夜裡似乎得了失眠症,朦朦朧朧地到老鴉叫了才睡着的——究竟是否睡着,我無從知道,可是明明白白地記得我兄弟忽然穿了黃馬褂進來,見面就朝我們鞠躬,並且說:「皇兄,皇嫂,大喜!」

我說:「大家恭喜!」便覺已經坐在大殿上的一把交椅中,在我背後除了有兩個女人拿了掌扇站着之外,又有許多女人吹簫,讀詩,唱小曲給我聽,非常熱閙;殿前還有不少的男男女女來祝賀,各人手裡都拿一個錢袋,後來我便降旨賜宴,令軍民長官一律在光祿寺聚餐,男女不得分座,並命各做《禦河春泛賦》一篇。於是他們都向我謝恩——內中有我從前所怕的一個上司,也在人群中比別人特別規矩地朝我十鞠躬。

這遭遇大概我事前曉得,臨時並不驚奇:據奏。我的妻也端了一碗茶在正宮中不慌不忙地喝。

我闊極了,此時不只腳上穿的襪子不露腳跟,走起路來口袋中還有聲響;當我一走進光祿寺,就有多少女英文教員要削蘋果給我吃,後來滑膩膩的盛滿了一口袋。至于想吸煙時便有煙捲,要喝酒時就有汾酒,儘量的看女人都不算什麼;有點古怪的是:我心裡總想到吃蒸饅討厭,就有人送來一海碗大米飯。個個人都叫我「皇上」,只是我從前的一個先生不叫我學名而這樣的跟了別人尊我,實在覺得有點窘。

可是不幸,正當我夾了一塊「拔絲山藥」要吃時,忽然我兄弟夾了黃馬褂跑來,並傳令關光祿寺的門,說是大劫已至。立時群眾大為驚異,不過我不怕,我知道中外人士都衛護我的。以後接着就是外面嬌滴滴地一陣喊聲不像唱小曲時那樣好聽,說是債主來了。值日官搶步上來奏道:「應如何奉旨遵行,剿滅債戶,懇聖上定奪!」這時對了眾人我真有點為難,只得照例把兩隻手捧着頭想了片刻,從從容容地答道:「朕知道了!只還酒賬,欽此!」這話不說還好,一傳出去外面的人喊的更凶了。

此時吃飯的人都逃走,那篇賦也沒有做成,我和我的妻也已經站在一塊空草地裡,沒有別人,只有我的先生把辮子盤在頭上遠遠地站着噘了嘴說:「皇上!皇——上!叛逆!中國歷史上的污點!」好容易被我看見了他,便趕快的問道:「那汾酒你帶出來了嗎?」不料先生氣狠狠地過來打了我一個耳光。

「噯!欺人太甚!」我喊了一聲。這時我的妻從廚房裡跑上來說:「怎麼了?」

「好的!」我擦了擦眼睛又說:「那八十多個銅子沒有丟吧?」


  
「是的!只花掉了一弔。」

發表於《語絲》119241117署名川島

戴望舒

(190535-1950228)

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着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

1929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誌的編輯工作。 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誌。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