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散文集粹 - 109 / 319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白話散文集粹

第109頁 / 共319頁。

今年也是丙子,前幾十年或幾百年在此面壁的人是誰呢?再裡面有一座丈餘高的大碑,上刻「南無釋迦牟尼佛」鬥樣大的字。和尚說,相傳這是趙匡胤寫的,不知是不是。洞門上也有一棵古榆樹,根像蟒蛇一樣盤在壁上。

再上去百餘步是歸雲洞。洞口有危石橫亙,像要墜落下來的樣子,我低着頭,彎着腰才能走進去。裡面石罅離立,像用斧頭劃開,天光從上面漏下來,正射在兩個大碑上。碑是宋治平年杜符卿題詩刻石,字徑八寸,洞口「歸雲」兩字,款署雙溪。


  

山上很多楓、槐、杉、慄等樹。有堅實的檀樹和尚說這檀樹已有幾百年才長得腰樣粗。古人所說的「十里松風」現在已是聽不到。這裡的松樹並不比雜樹多。

有一棵松樹是從石頭裡生長出來,有兩丈多高,虯枝如龍。和尚認為是山中法寶之一,珍重的指給人看,說這名石上松,百年的古木了。樹下縱橫都是大石。我們坐石上,賞玩林中的謐靜,聽鷹在山頂上哀號,聲極淒厲。

地上有紅色,紫色,黃色各種小花。紅色的是野春鵑,又名野櫻桃,因花落後結實紅如櫻桃。紫色的像是野丁香,黃色的不知是什麼。又有蘭毒,廣姑種種毒草,莖一拆,有白漿冒出來就是毒汁。

裳寬和尚說:山上多藥草。柴胡,明檔,蒼朮,桔梗都很多,何首烏多得不算希奇,黃精到處可以找着。

這時候日已西斜。山中暮氣來得早。因為山高,把沒有落下去的太陽早就遮住。我們找路下山。

路過摩訶崖,崖壁上有石刻佛像的痕跡,佛像巳被人斫去。石壁上有一個圓形帶柄的鐵鍋式的印痕,裳寬說這裡有一個故事:從前,不知道是那一年,有一個小和尚在此修行。是笨呢,還是為別的緣故?這小和尚總是不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只把這一句唸成摩訶,摩訶。老和尚氣極了,跑出門去做行腳僧,不願在廟裡早晚聽他念摩訶,摩訶。

過了些日子,老和尚又不放心,跑回來看他的小徒弟。心想:「我的小徒弟可不要餓死了?我走的時候廟裡只剩了一點點糧食,他又傻,決不會出去化齋,我不該把他一個人丟在這兒!」老和尚正在嘆氣,聽見樹林子裡又是摩訶,摩訶的聲音自遠而近。原來是小和尚早已在山上看見他的師父回來了,一路唸著摩訶跑下山來迎接他的師父,老和尚心裡覺得奇怪,問他:「你怎麼還是摩訶摩訶的?摩訶不能養活你,你這一晌吃些什麼呢?」小和尚告訴他是吃山中的百草,等把草吃完了就煮石頭吃。老和尚聽他這樣說,罵他說瘋話。

小和尚說:「你要是不信,我煮給你嘗。」老和尚不理他,跑到松樹底下睡覺去了。朦朧中聞到一股香氣,問小和尚這是什麼香?小和尚說:「石子煮熟了,請你來嘗吧。」老和尚走去一看,果然石子煮得像麥糊一樣,又軟又香。

老和尚默然,心想:「我的小徒弟比我好,他已經得道了。」後來有一天這小和尚白日飛昇,也不知是成仙還是成佛去了。這故事雖是怪誕,而且有道家的氣息,但是也別有風味,不妨記下。《舊志》載琅琊山有磨陀嶺,為琅琊最高峰,可望見長江,不知道可就是這地方?

從摩訶崖向東走,又向北轉,去訪無樑殿,又名玉皇殿,殿式極古,內有石砫數根,柱形像西方高蒂克教堂的樣式。拱門上面的構造與南京靈谷寺的無樑殿不同。恐不是明代的建築,這只有等建築學家來考了。殿前有一座石製的天香爐,雕鏤極精。

有一面雕兩匹馬在潮頭上臨空的飛奔,神駿無比。

晚飯後,裳寬點兩盞大煤油燈,抱一捲紙,研好墨,請××作畫。達修老和尚也似乎特別高興,泡一壺雲霧茶,挾一包舊畫來請客人替他鑒賞。又高聲嚷着要同我們聯句做詩。


  
等××畫完兩張畫一張鷹,一張石上松,都是山中實在的景物,再寫完一張即景詩時,月光已照滿對面的高崖了。迎春樹的枝條在月光裡灑下姍姍的影子,像一個古美人拖着飄逸的裙裾一樣。濯纓泉這時澄黑如墨。佛殿上的鐘聲已悠渺下去。

我們忽想到藏經樓上去看月色,裳寬立刻去點一盞玻璃燈,在前面引導。看守經樓的小和尚已經關了山門,我們把他喚起來,又開開樓門的鎖,我自己接過玻璃燈走上樓。樓上佛龕前沒有點長明燈,我舉起手中的玻璃燈高高的照着菩薩的臉,中間是釋迦佛,左文殊,右普賢。樓外有欄干可以看得很遠。

這時候月光照滿山谷,像有一抹淡淡的藍色的輕煙罩在樹杪上。稍遠山峰一層層輕淡下去,漸漸化合在白霧似的游氣冥茫之中。藏經樓在佛殿的正後面,是開化寺的脊背,從這裡看出去,可以看到全廟的位置;這是建築在一個極其安穩的山谷中,左右的山巒都從後面伸出來,像一雙手臂很小心的,緊緊圍護着。幾萬棵樹木同時發出低低的河流似的聲音。

我這時心裡異常感動,恨不得對著這莊嚴的月夜膜拜。

下樓又到白天過去的祗園去玩月。××和裳寬坐在竹林那邊去說法。我同××,××三人坐在悟經堂的石階上,松樹的影子篩在地下。山中的月夜真幽冷,山蘭花發出一陣陣的清香。

三人中間有一個人心裡正填滿了苦恨,說不久就要走到寥遠的南方入山去了。在這寂靜的空山明月下,在這天真無滓的祗園中,這個人把他的悲愁用輕輕地像微風拂草,又從草上悠悠地落到澗底下,跟着泉水在石子中間哽咽的聲音向我們訴說。月光與這個人眼中的淚光交相輝映。這正是宜于在這深山裡月光底下傾聽人說心事!我好像聽了一段淒涼的夜曲,默默的站起來,跑到藤蘿架那邊去徘徊。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