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明史演義 - 69 / 255
古典小說類 / 蔡東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明史演義

第69頁 / 共255頁。

既渡飛雲壑,偵悉阿嚕台住處,便遣使持敕諭降。阿嚕台詭言遵諭,即派數騎隨使報命,自率精鋭潛躡于後。成祖得去使還報,即登高東望,遙見數裡以外,塵土飛揚,差不多有千軍萬馬,急奔而來,不禁瞿然道:「阿嚕台既雲來降,為何帶此重兵?莫非前來襲我麼?」處處留心,確是智囊。亟命諸將嚴陣以待。

阿嚕台到了陣前。果然縱兵入犯,成祖麾令奮擊,銃、矢齊發,射中阿嚕台馬首,阿嚕台翻落馬下,至部兵扶起阿嚕台,眾已大亂,阿嚕台料知不支,易馬返奔,被明軍追殺過去,好似風掃落葉,頃刻而盡。成祖以天氣過熱,收軍還營,休養一日,即命班師。阿嚕台聞大軍退去,又派殘騎尾行,成祖正防他來襲,沿途設伏,佯令數人滿載輜重,在後尾隨。


  

蒙騎貪掠貨物,競來爭奪,猝遇伏發,四面圍攻,殺得一騎不留,乃安安穩穩的奏凱而回。還次擒狐山,勒石銘功,有「瀚海為鐔,天山為鍔,一掃風塵,永清朔漠」十六字。再還次清流泉,有「于鑠六師,禁暴止侮,山高水清,永彰我武」十六字。至七月中旬,始至北京,禦奉天殿,大受朝賀,論功行賞有差。

諸將方共慶功成,不意都御史陳瑛,竟劾奏寧遠侯何福,私懷怨望。成祖以福為建文舊臣,未免動疑,福竟懼罪自縊。那時成祖聞知,未免怏怏不樂。過了秋季,啟蹕南歸,行至山東臨城縣,侍妃權氏,忽得暴疾,竟爾逝世,累得成祖哀悼異常,小子有詩詠道:

赤日炎炎扈六飛,王師力敞始南歸。

臨城一慟紅顏逝,不重功臣重愛妃。

欲知權妃來歷,且至下回表明。

第二十九回  徙樂安皇子得罪 閙蒲台妖婦揭竿

卻說成祖南返臨城,遇愛妃權氏病逝,不覺哀慟異常。小子欲述權氏來歷,還須先將徐後事,補敘出來。徐皇后秉性賢淑,善佐成祖,成祖亦頗加敬愛,所有規諫,多半施行。後常召見各命婦,賜冠服鈔幣,並婉諭道:「婦人事夫,不止饋食衣服,須要隨時規諫。

朋友的言語,有從有違,夫婦的言語,婉順易入。我旦夕侍上,嘗以生民為念,汝等亦宜勉力奉行」云云。嗣後復搜采女憲女誡,作內訓二十篇,又類編古人嘉言懿行,作勸善書,頒行天下。永樂五年七月,忽然患病不起,竟致去世。

成祖很是悲悼,特命于靈谷、天禧二寺間,薦設大齋,聽群臣致祭。追諡仁孝皇后,歷六年方安葬長陵。後有妹名妙錦,端靜有識,成祖聞她賢名,欲聘為繼後,偏偏妙錦不從。內使女官,絡繹至第,宣示上意,妙錦固拒不納。

女官直入閨中,堅請妙錦出見。妙錦不得已,乃徐徐起立道:「我無婦容,不足備六宮選,乞代奏皇上,另擇賢媛。」女官敦勸再三,妙錦只是不答。及女官內使,還宮覆命,妙錦竟削髮為尼。

姊為賢後,妹作貞女,可與中山王並傳不朽。成祖懊喪得很,不復立後,只命王貴妃攝六宮事。曲摹乃父。

會朝鮮國貢美女數人,內有權氏,最為嬌艷,肌膚瑩潔,態度娉婷,端的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又有一種特別技藝,善吹玉簫,著名海曲。成祖當面試吹,抑揚抗墜,不疾不徐,到後來興會入神,竟把那宛轉嬌喉,度入簫中,鶯簧無此諧聲,燕語無此葉律,確是美女吹簫,不得移作他用。惹得成祖沈迷聲色,擊節稱賞。曲罷入宮,即夕召幸,華夷一榻,雨露宏施,說不盡的倒鳳顛鸞,描不完的盟山誓海。

點染風流。越宿即列為嬪禦,逾月復冊為賢妃,授妃父永均為光祿卿,備極寵眷。到了成祖北征的時候,權妃請隨駕同行,成祖也非她不歡,遂令她戎裝偕往。至奏凱班師,權妃竟冒了暑氣,懨懨成疾,紅顏命薄,芣芑無靈,她尚勉強伴駕,挨到山東,至臨城縣行幄,實是支持不住,風淒月落,玉殞香消,可憐一載鴛儔,竟化作曇花幻影。


  
成祖格外哀慟,賜葬嶧縣,親自祭奠,予謚恭獻。返京後,尚追念不置,復于朝鮮所貢美女中,選幸四人,各封女職。最美的為任順妃,次為李昭儀,又次為呂倢伃,又次為崔美人。四女雖各具姿容,究竟色藝不及權妃,成祖無可奈何,只得將就了事。

其時有位王孀姝,家住海南,才藝無雙,永樂二年,召入宮掖,充為司彩。司彩系明宮女官,宮中聚藏緞匹,歸她掌管。成祖有意召幸,嘗命與權妃同輦。王氏跪啟道:「妾系嫠婦,不敢充下陳,請陛下收回成命!」成祖嘉她節烈,特賜金幣,許令歸家。

她在宮時常作記事詩,流傳禁掖。小子曾記得一絶云:「璚花移入大明宮,一樹芳香倚晚風。贏得君王留步輦,玉簫吹徹月明中。」此外佳句尚多,小子也記不勝記了。

徐女王嫠,俱不見正史,得此闡揚,可作彤史數則。這且休表。且說成祖次子高煦,本就封雲南,煦不肯行,應二十七回。及成祖北征,煦亦隨往,凱旋時,因嗣子尚留北京,請乘便挈還,暗寓深意。

成祖聽他所為。嗣又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自開幕府,未幾復乘間請增兩護衛,密語左右道:「如我英武,難道不配做秦王李世民麼?」居然欲殺建成、元吉。又嘗自作詩云:「申生徒守死,王祥枉受凍。」這兩句詩,明明是挾恨乃父,流露奪嫡的意思。

某日,成祖命太子高熾,偕煦謁孝陵,太孫瞻基亦隨往。太子體肥重,且遇足疾,由兩太監扶掖而行,尚屢失足,煦在後大言道:「前人蹉跌,後人知警。」語未畢,忽後面有人應聲道:「還有後人知警哩。」煦聞言回顧,見是太孫瞻基發言,不禁失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