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82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徐霞客遊記

第82頁 / 共338頁。

二十五日曉日瑩然,放舟五里,雨忽至。又南三十五里,為河背塘,又西十里,過兩山隘口。又十里,是為白水,有巡司。復遠峰四闢,一市中橫,為一邑之大聚落雲。是日共行六十里,晚而後霽,泊于小河口。小河南自山峒來,北入于湘江,小舟溯流入,可兩日程,皆祁陽屬也。山峒不一,所出靛、錫、桫木最廣,白水市肆,俱倚此為命,不依湘江也。既泊,上覓戴明凡家,謝其解衣救難之患,而明凡往永不值。

二十六日舟人登市神福祀神,祝福,早餐後行。


  

連過山隘,共三十里,上觀音灘。風雨大至,舟人泊而享餕jùn祭神所剩食物,遂止不行。深夜雨止風息,瀟瀟江上,殊可懷也。

二十七日平明行,舟多北向。

二十里,抵祁陽東市,舟人復泊而市米,過午始行。

不半裡,江漲流橫,眾舟不前,遂泊于楊家壩,東市南盡處也。下午舟既泊,余乃同靜聞渡楊家橋,共一里,入祁陽西門。北經四牌坊,東出東門外,又東北一里,為甘泉寺。泉一方,當寺前坡下,池方丈餘,水溢其中,深僅尺許,味極淡冽,極似惠泉水。城東山隴繚饒,自北而南,兩層成峽,泉出其中。

寺東向,倚城外第一岡。

殿前楹有吾郡宋鄒忠公名浩,貶此地與蔣湋游。

《甘泉銘碑》,張南軒名栻。從郡中蔣氏得之,跋而鎸此。鄒大書,而張小楷,筆勢遒勁,可稱二絶。其前山第二層之中,盤成一窩,則九蓮庵也。舊為多寶寺,邑人陳尚書重建而復之,中有法雨堂、藏經閣、三教堂。

而藏經閣中供高皇帝像,唐包巾,丹窄衣,眉如臥蠶而中不斷,疏須開張而不志文,乃陳氏得之內府即皇宮而供此者。今尚書雖故,而子孫猶修飾未已,視為本家香火矣。寺前環堵左繞,其中已蕪,而閉戶之上,有磚鎸「延陵道意」四字,豈亦鄒忠公之遺蹟耶?而土人已莫知之,那得此字之長為糖羊也。九蓮庵之山,南垂即為學宮。學在城外而又倚山,倚山而又當其南盡處,前有大池,甘泉之流,南下東繞,而注于湘。

其入湘處為瀟湘橋。

橋之北奇石靈幻,一峰突起,為城外第二層之山。一盤而為九蓮,再峙而為學宮,又從學宮之東度脈突此,為學宮青龍之沙。其前湘江從南至此,東折而去;祁江從北至此,南向入湘;而甘泉活水,又繞學前,透出南脅,而東向入湘。乃三交會之中,故橋曰瀟湘橋,亭曰瀟湘亭,今改建玄華閣,廟曰瀟湘廟,謂似瀟、湘之合流也。

〔廟後萼裂瓣簇,石態多奇。〕廟祀大舜像,謂巡守由此,然隘陋不稱。峰之東北,有石樑五拱跨祁水上,曰新橋,乃東向白水道,而衡州道則不由橋而北溯祁流矣。時余欲覓工往浯溪拓《中興摩崖頌》,工以日暮不及往,故探歷諸寺。

大抵甘泉古樸,九蓮新整,一以存舊,一以征今焉。

日暮,由江市而南,經三吾驛,即次山吾水、吾山、吾亭境也,去「山」、去「水」而獨以「吾」甚是。自新橋三里,南至楊家橋,下舟已昏黑矣。是兩日共行五十里,先阻雨,後阻水也。是夜水聲洶洶,其勢愈急。

二十八日水漲舟泊,竟不成行。亟枵xiāo即空虛腹趨甘泉,覓搨碑者,其人已出。又從大街趨東門,從門外朱紫衙覓范姓,八角坊覓陳姓裱工,皆言水大難渡,以涪溪、陽江也。

為余遍覓搨本,俱不得。復趨甘泉,則王姓拓工已歸,索余重價,終不敢行,止就甘泉摹銘二紙。余先返舟中,留靜聞候拓焉。

祁陽東門外大街與瀕江之市,闤闠聯絡,市肆充牣rèn滿且多高門大第,可與衡郡比隆。第城中寥寂,若只就東城外觀,可稱岩邑。

二十九日昧爽放舟。

〔曉色蒸霞,層嵐開藻,既而火輪湧起,騰焰飛芒,直從舟尾射予枕隙,泰岳日觀,不謂得之臥游也。〕五里過浯溪,摩崖在西。東溯流從西,又二十里,過媳婦塘,娉婷傍北,沿洄自南,俱從隔江矯首。所稱「媳婦石」者,江邊一崖,從山半削出,下插江底,其上一石特立而起,昂首西瞻,豈其良人即丈夫猶玉門未返耶?


  
又二十里,過二十四磯,磯數相次。又五里泊于黃楊鋪。

黃楊鋪已屬零陵。其東即為祁陽界,其西遙望大山,名駟馬山,此山已屬東安,則西去東安界約三十里。西北有大路通武岡州,共二百四十里。黃楊有小水自西而來,石樑跨其上,名大橋。橋下通舟,入止三五里而已。不能上也。

閏四月初一日昧爽,從黃楊鋪放舟,至是始轉南行。

其先自祁陽來,多西向行。

十五里大護灘,有渦成漩,諸流皆奔入漩中,其聲如雷,蓋漏卮漏斗也。又上為小護灘。又十五里為高慄市。即方瀲驛也。又二十里過青龍磯,磯石巑岏。橫嚙即「咬」江流。

又十里,昏黑而後抵冷水灣。下午,余病魚腹,為減晚餐。泊西岸石涯下,水漲石沒,不若前望中崢嶸也。

初二日舟人登涯市薪菜,晨餐時乃行。雷雨大作,距午乃晴。共四十里,泊于湖口關,日尚高舂也。自冷水灣來,山開天曠,目界大豁,而江兩岸,啖水之石時出時沒,但有所遇,無不賞心悅目。

蓋入祁陽界,石質即奇,石色即潤;過祁陽,突兀之勢,以次漸露,至此而隨地湧出矣;〔及入湘口,則聳突盤亙者,變為峭豎迴翔矣。〕初三日平明,放舟入湘口,於是去瀟而轉向湘矣。瀟即余前入永之道,與湘交會于此。二水一東南,瀟。一西南,湘。

會同北去,為洞庭眾流之主,界其中者即芝山之脈,直走而北盡。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