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85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徐霞客遊記

第85頁 / 共338頁。

一里,至南來大道,〔乃從南大源上此者。〕三里,逾嶺隘,一里,至角庵基。復從庵後叢中伏身蛇行入,約四里,穿叢棘如故,已乃從右崖叢中蛇行上。

蓋前乃從東峽直上,故不得道,然路雖異,叢棘相同。由岐又二里,從觀音竹叢中行。


  

其竹即余鄉盆景中竹,但此處大如管,金寶頂上更大,而筍甚肥美。

一路采筍盈握,則置路隅,以識來徑。已而又見竹上多竹實,大如蓮肉,小如大豆。初連枝折袖中,及返,俱脫落矣。從觀音〔竹〕中上,又二里,至寶頂殿基,則石牆如環,半圮半立,而棟樑頽腐橫地,止有大聖像首存石壚中。時日色甫中,四山俱出。南峰之近者為鈎掛山,〔石崖峭立,東北向若削;〕再南即打狗嶺,再南為大帽,再南寶頂,而寶頂最高,〔與北相頡頏,〕仰望基後絶頂更高。復從叢竹中東北上,其觀音竹更大而筍多,又采而攜之。

前采置路側者較細,不能盡肩,棄之。

又上一里至絶頂。叢密中無由四望,登樹踐枝,終不暢目。已而望竹浪中出一大石如台,乃梯躋其上,則群山歷歷。遂取飯,與靜聞就裹巾中以叢竹枝撥而餐之。

既而導者益從林中采筍,而靜聞采得竹菰gū即竹菌數枚,玉菌一顆,黃白俱可愛,余亦采菌數枚。從舊路下山,抵劉已昏黑,乃瀹菌煨筍而餐之。

十四日別劉而行。隨溪西下一里,得大竹坪來道。又三里為大源,〔則大鼻西峽水與村後東峽水會,〕置橋其上,有亭隨橋數楹,橋曰潮橋。由橋以西為大源村。

〔予往南頂,則從橋東隨澗南行。裡許,渡木橋,澗忽東折入山,路南出山隘。澗復墜路東破峽出,連搗三潭:上方,瀑長如布;中凹,瀑轉如傾,下圓整,瀑勻成簾。

下二潭俱有圓石中立承水,水墜潭作勢瀠回尤異。又三里,度橋為桐初,有水南自打狗嶺來會,亦橋其上。二水合而西南,則又觀音橋跨之。大道從觀音橋西逾嶺出,予從橋下隨溪南。一里,水從西峽出。〕逾一嶺出西堰,又西四里為陳墓源,有瀑自東山峽中湧躍而出,與東嶺溪合,有橋跨其會處,〔大道與水俱南。〕余渡橋,東躋嶺而上,〔即湧瀑南嶺也。二里,平行嶺脊,北望北寶頂巋然,峽中水迫自打狗南崖,直逼其下。南望新寧江流,遠從巾子嶺橫界南寶頂之西。

其西南有峰尖突,正當陳墓水口,已而路漸出其下。二里,南〕下嶺從坳中行。又二里,逾一小嶺,一里至蘇家大坪,聚居甚盛,皆蘇姓也。飯于蘇懷江家。

下午大雨,懷江堅留,遂止其處。

十五日過山路。

〔坪側大瀑破山西向出,勢甚雄偉;下為大溪,西北合陳墓源出口。下午,東南上一嶺,誤東往大帽嶺道。乃西南轉六里,出南寶頂,道桃子坪。問上樑宿處,四里而是。逾嶺東至新開田所,有路南下伏草中。復誤出其東,歷險陂三里,不辨所向。已忽得一龕,地名掛幡,去上樑五里矣。其處五里至快樂庵,又十里乃至南頂。以暮雨,遂歇龕。〕十六日〔雨不止,滯龕中。〕僅五里,快樂庵。


  
十七日〔從定心橋下過脊處,覓蓮瓣隙痕,削崖密附,旁無餘徑。乃從脊東隔峽望之,痕雖岈然,然上垂下削,非托廬架道處也。乃上定心石,過聖水涯,再由捨身崖登飛錫絶頂,返白雲庵。〕宿白雲庵,晤相宗師。

十八日晨餐後,別相宗,由東路下山。一里余,則路旁峭石分列,置懸級出其間,是為天門。門外有聳石立路右,名金剛石,上大書「白雲洞天」。從此歷磴而下,危峭逾于西路。西庵之名快樂,豈亦以路之坦耶!又四里,過題龍庵,〔庵北向。〕先是,從觀音靜室遙見兩人入箐棘中,問雲知為掘青暑者,而不辯其為何。過題龍庵,又見兩人以綫絡負四枚,形如小豬而肥甚,當即竹鼦也。筍根稚子。今姑見之矣。大者斤許,小者半斤,索價每頭二分,但活而有聲,不便筐負,乃聽而去。蓋山中三小珍:黃鼠、柿狐、竹豚。惟竹豚未嘗,而無奈其活不能攜,況此時筍過而肥,且地有觀音美筍,其味未必他處所能及。

東下里許,南望那叉山飛瀑懸空而墜。

〔先從寶頂即窺見,至此始睹崇隆若九天也。〕又東下五里,左渡小溪,深竹中有寺寂然,則苦煉庵。

〔庵南向,左右各一溪自後來繞,而右溪較大,橋橫其上,水從西南山腋透壁下。〕從庵前東南渡橋南上嶺,〔其地竹甚大,路始分東西岐。〕從西岐下,〔始見那叉瀑北掛層崖,苦煉溪亦透空懸壑,與那叉大小高下勢相頡頏。然苦煉近在對山,路沿之同下,朗朗見其搗壑勢;其下山環成城,瀑垂其中,出西壁,與那叉東大溪合而東南去。〕見西峽中又一瀑如綫,透山而下,連泄九層,雖細而甚長。路乃轉東,〔共三里〕,又一溪自西北來。渡而隨之,始覺甚微,漸下漸大,〔遂成轟雷湧雪觀。〕路應從溪右下,而誤從溪右。

又二里,是為大坪。渡溪而右,人一村家問之,則在蓮花庵之下矣,〔竹色叢鬱。〕村嫗出所炊粥羹餉,余以炙筍酬之,余自大鼻山劉家炙得觀音筍,即覓一山籃背負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