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89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徐霞客遊記

第89頁 / 共338頁。

又五里,姑得平疇,為河塘村,乃就村家瀹茗避日,下舂而後行。河塘西築塘為道,南為平疇,秧綠雲鋪,北為匯水,直浸北界叢山之麓,蜚晶漾碧,令人塵胃一洗。過塘,循山南麓而西,五里,渡一石樑,遂登岡陀行。又五里,直抵兩山峽中,其山南北對峙如門。北山之東垂,有石峰分岐而起,尖峭如削,其岐峰尤亭亭作搔首態,土人呼為婦女娘峰。崖半有裂隙透明,惟從正南眺之,有光一繖通「閃」,少轉步即不可窺矣。南山之首,又有石突緩,人行其下,左右交盼,亦復應接不暇。時日色已暮,且不知顧仆下落,亟問浮橋而趨。西過大石樑,再西即浮橋矣。灕水至是已極汪洋,北自皇澤灣即虞山下。轉而南,桂林省城東臨其上。城東北隅為驛,在皇澤灣轉南之沖,其南即城也。城之臨水者,東北為東鎮門,南過木龍洞為就日門,再南出伏波山下為桂水門,又南為行春門,又南為浮橋門。此東面臨流者,自北隅南至浮橋共五門。北門在寶積、華景二山。

浮橋貫江而渡,覓顧仆寓不得,遂入城,循城南去,宿于逆旅。


  

二十九日從逆旅不待餐而行。

遂西過都司署前,又西,則靖江王府之前甬也。又西,則大街自北而南,乃飯于市肆。

此處肉饅以韭為和,不用鹽而用糖,晨粥俱以鷄肉和食,亦一奇也。又南登一樓。

其樓三層,前有石樑,梁東西大水匯成大沼。自樓上俯眺,朱門粉堞,參差綠樹中,潮水中涵,群峰外繞,盡括一城之勝。中層供真武像。時亟于覓顧仆,遂轉遵大街北行,東過按察司前,遂東出就日門。計顧仆舟自北來,當先從城北瀕江覓,而南從城下北行。已而城上一山當面而起,石腳下插江中,路之在城外者,忽穿山而透其跨下,南北岈然,真天闢關津也。

〔西則因山為城,城以內即疊彩東隅。〕穿洞出,下臨江潭,上盤山壁,又透腋而入,是為木龍洞。其洞亦自南穿北,高二丈,南北透門約十餘里。

其東開窗剖隙,屢逗天光,其外瀕江有路,行者或內自洞行,或外由江岸,俱可北達。

出洞,有片石夾峙,上架一穹石,其形屈曲,其色青紅間錯,宛具鱗腮,似非本山之石,不知何處移架于此。洞北闢而成崖,綴以飛廊,前臨大江,後倚懸壁,憩眺之勝,無以逾此。廊上以木雕二龍插崖間,北壓江水。廊北有庵、有院。

又循城溯〔江〕北一里,過東鎮門。

又北過城東北隅,〔為東江驛。驛東向,當皇澤灣南下衝。〕入驛,問顧仆所附江舟,知舟泊浮橋北。出驛,北望〔皇〕澤灣,有二江舟泊山下,〔疑顧仆或在此舟,〕因令靜聞往視,余暫憩路口。見城北隅,俱因山為城,因從環堵之隙,退視其下,有一大洞北向穹然,內深邃而外旁穿。有童子方以梯探歷其上,蓋其附近諸戶積薪貯器,俱於是托也。

恐靜聞返,急出待路口。

久之不至,乃瀕江北行覓之,直抵泊舟之山,則靜聞從松陰中呼曰:「山下有洞,其前有亭,其上有庵,可急往游。」余從之。

先沿江登山,是為薰風亭。

曹學佺附書。

亭四旁多鎸石留題,拂而讀之,始知是為虞山,乃帝舜南遊之地。其下大殿為舜祠,祠後即韶音洞,其東臨江即薰風亭。亭臨皇灣之上,後倚虞山之崖。刻詩甚多,惟正德藩臬〔niè〕王驥與同僚九日登虞山一律頗可觀。詩曰:“帝德重華亙古今,虞山好景樂登臨。峰連大嶺芙蓉秀,水接三湘苦竹深。雨過殊方沾聖澤,風來古洞想韶音。


  
同遊正值清秋節,更把茱萸zhūyú一種植物,可作釀酒料,其味特異,清明節喝此酒,有思親之意酒滿斟。“由亭下,西抵祠後,入韶音洞。其洞西向,高二丈,東透而出約十丈。洞東高崖嶄絶,有小水匯其前,幽澤嵌壁,恍非塵世。

其水自北塢南來,石樑當洞架其上,曰接龍橋。坐橋上,還眺〔洞〕門崖壁,更盡崢嶸之勢。洞門左崖張西銘栻刻《韶音洞記》,字尚可摹。仍從洞內西出,乃緣磴東上,有磨崖,碑刻朱紫陽所撰《舜祠記》,為張松建祠作。

乃呂好問所書,亦尚可摹,第崖高不便耳。從此上躋,有新疊石為級者,宛轉石隙間,將至山頂,置靜室焉,亦新構,而其僧已去。窗楞西向,戶榻灑然,室不大而潔。乃與靜聞解衣憑幾,啖胡餅而指點西山,甚適也。久之,舜殿僧見客久上不下,乃登頂招下山待茶。余急於覓顧仆,下山竟南,循舊路,二里入就日門。從門內循城南行半裡,由伏波山下出桂水門,門以內為伏波祠,門以外為玩珠洞。由城外南行又半裡,為行春門,又南半裡,為浮橋門,始遇顧仆于門外肆中。時已過午,還炊飯于城內所宿逆旅。下午,大雨大至,既霽,乃遷寓于都司前趙姓家,以其處頗寬潔也。

五月初一日晨餐後,留顧仆浣衣滌被于寓。余與靜聞乃北一里,抵靖江王府東華門外。其東為伏波山,其西為獨秀峰。峰在藩府內,不易入也。

循王城北行,又一里,登疊彩山。山踞省城東北隅,山門當兩峰間,亂石層疊錯立,如浪痕騰湧,花萼攢簇,令人目眩,所謂「疊彩」也。門額書「北牖洞天」,亦為曹能始書。按北牖為隱山六洞之名,今藉以顏此,以此山在城北,且兩洞俱透空成牖也。

其上為佛殿,殿後一洞屈曲穿山之背,其門南向,高二丈,深五丈。北透小門,忽轉而東闢。前架華軒,後疊層台,上塑大士像。

洞前下瞰城東,江水下繞,直漱其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