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徐霞客遊記 - 91 / 338
古典散文類 / 徐宏祖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徐霞客遊記

第91頁 / 共338頁。

時余先覓導者,燃松明於洞底以入洞,不由台上,故不及從,而不知其處之亦不可明也。乃下台,仍至洞底。導者攜燈前趨,循台東壑中行,始見台〔壁〕攢裂綉錯,備諸靈幻,更記身之自上來也。直北入一天門,石楹垂立,僅度單人。既入,則復穹然高遠,其左有石欄橫列,下陷深黑,杳不見〔底〕,是為獺子潭。導者言其淵深通海,未必然也。蓋即老君台北向下墜處,至此則高深易位,叢闢交關,又成一境矣。其內又連進兩天門,路漸轉而東北,內有「花瓶插竹」、「撤網」、「弈棋」、「八仙」、「饅頭」諸石,兩旁善財童子,中有觀音諸像。導者行急,強留諦視,顧此失彼。然余所欲觀者,不在此也。又逾崖而上,其右有潭,淵黑一如獺子潭,而宏廣更過之,〔是名龍江,〕其蓋與獺子相通焉。又北行東轉,過紅氈、白氈,委裘垂毯,紋縷若織。又東過鳳凰戲水,始穿一門,陰風颼飀微風吹動的樣子,卷燈冽肌,蓋風自洞外入,至此則逼聚而勢愈大也。

疊彩風洞亦熱。


  

然疊彩昔無風洞之名,而今人稱之;此中昔有風洞,今無知者。

出此,忽見白光一圓,內映深壑,空濛若天之慾曙。遂東出後洞,有水自洞北環流,南入洞中,〔想下為龍江者,〕小石樑跨其上,則宋相曾公佈所為也。度橋,拂洞口右崖,則曾公之記在焉。始知是洞昔名冷水岩,曾公帥桂今桂林,搜奇置橋,始易名曾公岩,與棲霞蓋一洞潛通,兩門各擅耳。

余佇立橋上,見澗中有浣而汲者,余詢:「此水從東北來,可溯之以入否?」其人言:「由水穴之上可深入數里,其中名勝,較之外洞,路倍而奇亦倍之。若水穴則深淺莫測,惟冬月可涉,此非其時也。」余即覓其人為導。其人乃歸取松明,余隨之出洞而右,得慶林觀焉。以所負囊裹寄之,且托其炊黃粱以待。遂同導者入,仍由隘口東門,過鳳凰戲水,抵紅、白二氈,始由岐北向行。其中有弄球之獅,卷鼻之象,長頸盎背之駱駝,有土塚之祭,則豬鬣鵝掌羅列于前;有羅漢之燕,則金盞銀台排列于下。其高處有山神,長尺許,飛坐懸崖;其深處有佛像,僅七寸,端居半壁菩薩之側。禪榻一龕,正可趺跏而坐;觀音座之前,法藏一輪,若欲圓轉而行。深處復有淵黑,當橋澗上流。至此導者亦不敢入,曰:「挑燈引炬,即數日不能竟,但此從無入者,況當水漲之後,其可嘗不測乎?」乃返,循紅白二氈、鳳凰戲水而出。計前自棲霞達曾公岩,約徑過者共二里,後自曾公岩入而出,約盤旋者共三里,然二洞之勝,幾一網無遺矣。

出洞,飯于慶林觀。望來時所見娘媳婦峰即在其東,從間道趨其下,則峰下西開一竅,種圃灌園者而聚廬焉。種金系草,為吃煙藥者。其北復有岩洞種種,蓋曾公岩之上下左右,不一而足也。

於是循七星山之南麓,北向草莽中,連入三洞。

計省春當在其北,可逾嶺而達,遂北望嶺坳行。始有微路,裡半至山頂,石骨峻嶒céng高峻突兀,不容着足,而石隙少開處,則棘刺叢翳愈難躋;然石片之奇,峰瓣之異,遠望則掩映,而愈披愈出,令人心目俱眩。又裡半,逾嶺而下,復得〔鑿〕石之級,下級而省春岩在矣。

其岩三洞排列,俱東北向。

〔最西者騫雲上飛,〕內深入,有石如垂肺中懸。西入南轉,其洞漸黑,惜無居人,不能索炬以入,然聞內亦無奇,不必入也。洞右旁通一竅,以達中洞。居中者外深而中不能遠入,洞前亦有垂槎倒龍之石。洞右又透一門以達東洞。最東者垂石愈繁,洞亦旁裂,中有清泉下注成潭,寒碧可鑒。余令顧仆守己行囊于中洞,與靜聞由洞前循崖東行。洞上聳石如人,蹲石如獸。洞東則危石亙空,仰望如劈。其下清流瀠之,曰拖劍江,即癸水也。


  

〔源發堯山,〕自東北而抵山之北麓,乃西出葛老橋而西入灕水焉。時余轉至山之東隅,仰見崖半裂竅層疊,若雲噓綃幕,連過三竅,意謂若竅內旁通,連三為一,正如疊蕊閣于中天,透瓊楞于雲表,此一奇也。然而未必可達,乃徘徊其下,披莽隙,梯懸崖,層累而上。既達一竅,則竅內果通中竅。第中竅卑伏,不能昂首,須從竅外橫度,若台榭然,不由中奧也。既達第三竅,穿隙而入,從後有一龕,前闢一窗,窗中有玉柱中懸,柱左又有龕一圓,上有圓頂,下有平座,結跏而坐,四體恰適,即刮琢不能若此之妙。其前正對玉柱,有小乳下垂,珠泉時時一滴。余與靜聞分踞柱前窗隙,下臨危崖。行道者望之,無不迴旋其下,有再三不能去者。已而有二村樵,仰眺久之,亦攀躋而登,謂余:「此處結廬甚便,余村近此,可以不時瞻仰也。」余謂:「此空中樓閣,第恨略淺而隘,若少宏深,便可停棲耳。」其人曰:「中竅之上尚有一洞甚宏。」欲為余攀躋而上,久之不能達。余乃下倚松陰,從二樵仰眺處,反眺二樵在上,攀枝覓級,終阻懸崖,無從上躋也。

久之,仍西行入省春東洞內,穿入中洞,又從其西腋穿入西洞。洞多今人摩崖之刻。

出洞而西,又得一洞,洞門北向,約高五丈,內稍下,西轉雖漸昏黑,而崇宏之勢愈甚,以無炬莫入,此古洞也。左崖大書「五美四惡」章,乃張南軒筆,遒勁完美,惜無知者,並洞亦莫辨其名,或以為會仙岩,或以為彈丸岩。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