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歐陽修集 - 75 / 544
古典散文類 / 歐陽修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歐陽修集

第75頁 / 共544頁。

君子仲莊,世為長沙人。幼孤,事母,鄉裡稱其孝。好學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蔭,補英州真陽主簿。再調安州應城尉,能使其縣終君之去無一人為盜。薦者稱其材任治民,乃遷谷城令。漢旁之民,惟鄧、谷為鄜縣,尚書銓吏常邀厚賂以售貪令,故省中私語以一二數之,惜為奇貨,而二邑之民未嘗得廉吏,其豪猾習以賕賄污令而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繩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訴于其上,雖按覆,率不能奪君所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輒封還。州吏亦切齒,求君過失不可得,君益不為之屈。其後民有訟田而君誤斷者,訴之,君坐被劾。已而縣籍強壯為兵,有告訟田之民隱丁以規避者,君笑曰:「是嘗訴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吾豈挾此而報以罪邪?」因置之不問,縣民繇是知君為愛我。是歲,西北初用兵,州縣既大籍強壯,而訛言相驚,雲當驅以備邊。縣民數萬聚邑中,會秋,大雨霖,米踴貴絶粒。君發常平粟賑之,有司劾君擅發倉廩。君即具伏,事聞,朝廷亦原之,又為其民正其稅籍之失,而使得歲免破產之患。踰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廟,作禮器,與其邑人春秋釋奠而興于學。時予為乾德令,嘗至其縣,與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識廉吏者,而長老之民所記才一人,而繼之者今君也。」問其一人者,曰張及也。推及之歲至于君,蓋三十餘年,是謂一世矣。嗚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擇乎?君其可不惜其歿乎?其政之善者可遺而不錄乎?

君用谷城之績,遷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則丁母夫人鄭氏憂。服除,赴京師,道病,卒於宿州,實慶歷五年七月二十四日也。曾祖諱崇謙,連州桂陽令。祖諱文蔚,全州清湘令。父諱杞,不仕。君娶滎陽鄭氏,生子男二人,遵誼、遵微,皆舉進士。女四人,長適進士胡純臣,其三尚幼。其銘曰:


  

強而仕,古之道。終中壽,不為夭。善在人,宜有後。銘于石,著不朽。

【隴城縣令贈太常博士呂君墓誌銘〈慶歷八年〉】

君諱士元,字佐堯,江寧人也。咸平二年舉明經,為潭州醴陵尉,廬州司理參軍,寧州彭原、廣州四會縣令,又為湖州司理、泗州錄事參軍,吉州太和、秦州隴城縣令,以疾卒於官,享年六十有五。娶閻氏,生子四人:曰淵、曰溱、曰淙、曰淇。閻氏年七十三,後君十五年以卒。子淙,後其母三月卒。以慶歷八年十二月二十日,以閻氏之喪合葬于揚州江都縣東興鄉馬坊村先塋之次。

君為人剛介有節,長於為政。醴陵、太和皆大邑,民喜鬥訟,往往因事中吏以法,吏多不免。而君日與長吏爭曲直,下為邑民伺候,終無毫髮過失可得,而民卒愛思之。四會近海,俗雜蠻夷,君尤知其人之利害。事所經決,後有欲輒改更者,民必自言于廷曰:「此呂君所決,豈可動邪?」後人亦莫能改也。

君仕三十餘年,以一縣令之祿,衣食其族四十餘口,雖薄而必均。夫人閻氏,尤能為勤儉。子淵、溱皆舉進士,溱有賢材,以文學選中第一,今淵為秘書丞,溱著作郎、直集賢院。以溱官得封贈,贈君太常博士;母夫人封天長縣太君。

嗚呼!呂君官雖卑,惠于其民,足以為政;祿雖薄,周于其族,足以為仁;身雖不顯,而有子以大其門,足以彰為善之效。君之皇祖諱裕,贈兵部尚書。皇考諱文膺,官至太子左贊善大夫。自宋興百年間,呂姓之族五顯于世,君之叔父刑部侍郎、集賢院學士文仲實為先朝名臣,而今君有賢子,又將顯呂氏之族于後。于其葬也,是宜銘以志。其銘曰:

善無不報,報不必同。或在其後,或及其躬。積久發遲,逾遠彌昌。如其不信,考此銘章。

【尹師魯墓誌銘〈慶歷八年〕】


  
師魯,河南人,姓尹氏,諱洙。然天下之士識與不識皆稱之曰師魯,蓋其名重當世。而世之知師魯者,或推其文學,或高其議論,或多其材能。至其忠義之節,處窮達,臨禍福,無愧於古君子,則天下之稱師魯者未必盡知之。

師魯為文章,簡而有法。博學強記,通知今古,長於《春秋》。其與人言,是是非非,務窮盡道理乃已,不為苟止而妄隨,而人亦罕能過也。遇事無難易,而勇于敢為,其所以見稱于世者,亦所以取嫉於人,故其卒窮以死。

師魯少舉進士及第,為絳州正平縣主簿、河南府戶曹參軍、邵武軍判官。舉書判拔萃,遷山南東道掌書記、知伊陽縣。王文康公薦其才,召試,充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天章閣待制范公貶饒州,諫官、御史不肯言。師魯上書,言仲淹臣之師友,願得俱貶。貶監郢州酒稅,又徙唐州。遭父喪,服除,復得太子中允、知河南縣。趙元昊反,陝西用兵,大將葛懷敏奏起為經略判官。師魯雖用懷敏闢,而尤為經略使韓公所深知。其後諸將敗於好水,韓公降知秦州,師魯亦徙通判濠州。久之,韓公奏,得通判秦州。遷知涇州,又知渭州,兼涇原路經略部署。坐城水洛與邊臣略異議,徙知晉州。又知潞州,為政有惠愛,潞州人至今思之。累遷官至起居舍人,直龍圖閣。

師魯當天下無事時獨喜論兵,為《敘燕》、《息戍》二篇行于世。自西兵起,凡五六歲,未嘗不在其間,故其論議益精密,而于西事尤習其詳。其為兵制之說,述戰守勝敗之要,盡當今之利害。又欲訓土兵代戍卒,以減邊用,為禦戎長久之策,皆未及施為。而元昊臣,西兵解嚴,師魯亦去而得罪矣。然則天下之稱師魯者,于其材能,亦未必盡知之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