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103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晚清文選

第103頁 / 共483頁。

醫之道通於神明。自神農黃帝以來,講明切究,以導一世于和平,登斯民于仁壽者也。今之醫道,類多讀書不就,商賈無貲,稍獵方書,藉謀衣食。偶然奏效,便負神奇。逞其聰明,高其聲價,以謬傳謬,以盲引盲,古法徒存,無能變通。此所以諺有不藥為中醫之說也。夫人當疾痛,慘怛萃于其身。凡有血氣之倫,孰不求生而惡死。乃世無和緩,竟以性命死生之重,付託于輕率庸妄之夫。一方試病,妙詡青囊,三指殺人,怨深白刃。言念及此,忍以醫術一門列為方技而小道視之歟?考《周官》塚宰,有醫師掌醫之政令,又有食醫疾醫瘍醫。疾醫掌醫萬民之病,兩之以九竅之變,參以九藏之動。凡民有疾病而治之,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于醫師。歲終稽其醫事,以制其食。十全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為下。是考醫之法,古制綦嚴。所以重民命也。

西國醫理醫法,雖與中國不同,得失亦或互見。然實事求是,推念病源,慎重人命之心,勝於中國之漫無稽考。亦關心民瘼者所不可不知已。各國醫學,皆設專科。立法有七;曰窮理,曰化學,曰解剖,曰生理,曰病理,曰藥性,曰治療。其治病之法,二十有四。大要有六;曰漏泄,曰分解,曰清涼,曰收酸,曰強壯,曰緩攣。皆考名師教誨,各盡其長。迨至學成,官為考驗。必須確有心得,給予文憑,方能以醫師自命。其難其貴,如中國之科第然。故學問閲歷,精益求精。中國之醫能如是乎?中國之官吏能如是之認真考驗乎?此不若西醫者一也。


  

西醫論人身臟腑絡骨節腠理,如鐘錶輪機,非開拆細驗,無以知其功用,及致壞之由。是以西國老人院癲狂聾啞等院,遇有死者,許醫局剖析肢體,窮究病症,及生生化化之原,以教俗學。故西醫皆明臟腑血脈之奧。考中國神農以至華、扁,實為西醫剖割之祖。如論臟腑之部位,即可知有割腹驗看之事。特其學失傳耳。今中國習醫絶無此事。雖數世老醫,不知臟腑何形。遇奇險不治之症,終亦不明病源何在。此不若西醫者二也。

西醫謂人之思慮智慧知覺運動,皆腦為之主。而腦有氣筋無數,散佈于五官百骸。何處腦氣筋壞,即何處有病。衰邁之人,腦氣不足,遂有麻木昏之病。幼小之童,腦氣過盛,多有角弓反張之症。而心之為明,專司乎血。心脈一躍,血行一度。驗心脈之遲疾,知病體之輕重。中醫以切脈為治病之要。西醫則謂人之一身,皆有脈絡。血猶水也,脈絡猶百川也。潮血來回,無不震動,即無不有脈。夫血發源於心,運行百體,噓吸生氣,由肺復返於心,日夜周流,運行不息。若按脈推求,決無是理。蓋周身脈管,皆由心繫總管而出,散佈于百體四肢,豈可以兩手寸許之管,強分寸關尺,謂五臟六腑,皆系于此?且剖驗兩手脈位,其管大如鷄翎之管,循臂而上,漸上漸大,上至頸項,即于頸中脈管,通連直達,至心而止,並不與他臟相屬。何以知各臟之脈,必現于此耶?且直通一脈,何以知三指分部界限毫不相紊耶?故謂一脈可驗周身之病則可,謂某脈獨主某經之病則不可。西醫事事征實日日講求,又有顯微鏡能測目力難見之物。故能察隱洞微。中醫多模糊影響之談,貴空言而罕實效。此不若西醫者三也。

治病之法,中醫則曰木克土,治脾胃者先平肝,火克金,治肺者先瀉心,水克火,治心者先降腎。或曰三焦皆空虛之處,或曰六經有起止之方。西醫則何處之病,即用何處之藥,而尤以保腦筋,養腸胃為主。用藥之法,中國多用草木,性有變遷。西國多用金石,質有一定。且無論湯丸膏散,皆屬醫生自配。較之買自藥鋪,品味攙雜,炮製不精,自行煎熬,不諳火候者,功用固殊矣。此不若西醫者四也。


  
西醫論略病症紛繁,內外諸症,不下二千種。審察療治,醫者之職。大要不外體質功用二端。蓋人之皮肉筋骨,合而成形。實之以臟腑,貫之以血脈,所課體質也。一物有一物之用,無虛設,無假借,所謂功用也。有體質之病,有功用之病。有體質功用相兼之病。必先細心體認,方能施治。其外症,有刺割也,扎綁也,敷治也,洗滌也,事必躬親,非心靈敏而器具又極精良,不能嘗試。如自開鉗,血管鉗,曲鉸剪,刀則曰鈎,曰割,針則曰探,曰坑,以及手鉗,銀丹筒,皆精巧利用。故于外症尤著奇功。其內症更持機器于腕中以辨聲音之虛實,置寒暑表於口內以察臟腑之寒溫。一切藥性病源無不本化學研究而出。故考求有素,識見自真。且有醫家報章,何人何病,何法醫痊,必登諸報以告後世。若遇疑難大症,亦皆登報以告高明。或七日一紙,或期月一紙。業此者購歸觀玩,互相質證,以盡所長。日本素學中醫,今亦參用西法,活人無算。其明證已。此不及西醫者五也。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