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曾國藩全集 - 85 / 125
成功經驗類 / 曾國藩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曾國藩全集

第85頁 / 共125頁。

黎明,早飯後與幕客六人登岱。出泰安北門三里許,過岱宗坊,旋至 玉皇閣小坐。有孫真人化身。據道士云:孫某在此修煉,年九十四歲,康熙四十年化去,今手足皮骨尚在,如干臘然,惟頭繫上塑耳。又至關帝廟小坐, 有鹽當會館。旋過飛雲閣,有孔子登臨處坊。旋過萬仙樓下,未登樓。旋至鬥母閣小坐,水聲清激可聽。旋過水簾洞,在大路之西,圖中誤刻於東。旋閲石經略。峪在大路過溪之東,約步行小半裡。其上為摩天嶺,嶺上泉流洞中,巨石鋪于洞底,縱橫五畝許,刻《金剛經》其上,字大徑尺四寸許,中 署三大字,日暴經石。又有明汪玉者著論談文,其子汪坦刻之石上,側署二 大字曰經正。旁一巨石曰試劍石。旋還大路,過一小橋,土人名曰東西橋。自此橋以下,路在溪之西,自此橋以上,路在溪之東矣。

夾道翠柏成列,土人名曰相洞。旋至壺天閣小坐。自城至此凡十八里。 又過回馬嶺,至二虎廟。登岱程途,至此得半矣。該處路稍平夷,微有涉降, 名曰快活三里。稍北為雲母橋,該處有瀑布,名曰禦帳坪。小坐,蓋途中最 勝之處也。遙望東邊石壁,摩崖一碑,曰萬丈碑。過朝陽洞,有元君殿,今 頽毀矣。旋至五松樹,小坐,有石坊口五五 [衍一五字]大夫松。秦時松久不可見,今亦有虯松數株。又北為對松山,溪之兩岸,古松森列,與東西橋 之柏洞皆岱岳茂林也。自此以上為慢十八盤,過升仙坊為緊十八盤,岱岳中 最為險峻之處。至南天門小坐。旋折而東,行裡許,為碧霞元君廟,又東北 一百步許為東嶽大帝廟。余即在此停住。卯初自城起程,午初一刻到此,不 覺登陸之難,蓋號為四十里,實不過三十二、三里。小想片時,旋至兩廟各 行三跪九叩禮。因捻匪未平,發願默為祈禱。中飯後,小睡片刻。


  

旋與幕友步行登覽各處。

先至岱頂,即所謂天柱峰也。中有玉皇殿,殿外有巨石陂陀,相傳為山之額頂。門外有無字碑,廣二尺許,厚一尺五、六寸,高丈二、三尺,《志》 稱為漢時立石。頂之西南為青帝宮,又西為寢宮,內有元君臥像,門鎖,未 得啟視。其南為北斗台,台上兩石幢,高二尺許。寢宮之西為孔子殿。以上宮殿四處及北斗台皆已頽敗。旋至岱頂之東,有乾坤亭,因純皇帝書「乾坤 普照」扁而名之也。又東為日觀峰亭,亦有純皇帝詩碑,其後一碑題「孔子小天下處」。此亭本可觀日出,今已頽毀,上無片瓦,不如玉皇殿東軒看日出之便。又東南為捨身岩,改名愛身岩。岩之側為仙人橋,兩石壁之間,三 石相銜,下臨深谷,有如飛橋。又東為東神霄山,即日觀峰這東之聳起者,實一山耳。遙對西神霄山,即南天門道西之聳起者。傍夕歸,現東嶽殿後唐明皇摩崖《紀泰山銘》。其套小泉回聖女地。凡岱頂之可觀者,略盡于此。 此外如丈人峰,不過三石,略具人形。東天門、西天門、北天門,不過各立二石而且。

大抵泰山自北而南,分兩大支、一小支:西大支由西神霄峰而南,至臥馬峰、傲來峰一帶;東大支由東神霄峰而南,至乾坤山、老人寨、二虎山、 摩天嶺一帶;中一小支自東支之二虎山分出,南至馬蹄峪、水簾洞、白楊洞 一帶。東大支及中小支皆不甚長,惟西支自傲來峰以西綿亙三、四十里,重 巒巨幛,惜不及遍游也。水亦分兩支:西支發源於南天門,目下乾涸,至對 松山始見流水;下經傲來峰出郡城之西閂外,名曰黃西河,又名滌河;東支發源於二虎山,自二虎山以南大路皆在此溪之沿,名曰中溪,又迴環水。余 粗識脈絡于此,餘不及詳。

是夕陰雲作雨,聞賊又竄曹州,恐其渡運河而東,焦灼之至。睡不甚 成寐。同治五年四月十七日

因昨夕陰雲微雨,廿五鼓斷不能觀覽日出,遂高臥不起,而幕友黎純 齋及薛叔蕓、王鼎丞、葉亭甥等四人登玉是頂東軒。五更,嚴風微雨過後, 竟得一睹日出之勝。乃知天下事末閲歷者不可以臆測,稍艱難者不可以中阻也。

卯初二刻,起行下山,中過水簾洞、萬仙樓,均小停登眺。至山麓王 母地上坐,辰正一刻即人郡城。下山行走極速,蓋登岱者別有一種山轎,長 六尺許,兩損弧而向上,如一弓小橋然。舁夫以皮帶承肩,上下石磴皆橫行,舁夫面皆向前。以直行,則皮帶正負在項後,橫行,則皮帶斜曳在肩倒也。 在郡見丁方伯寶楨、鮑學使源深,又見長清令張曙。寫昨日日記,約五百字,未畢。午初二刻又起程,行四十五里至夏張宿。途次,飽看傲來峰以西諸山。又寫日記七百餘字,畢。圍棋二局,閲本日檔案。連日積閣批札等件甚多,夜間清厘數件。倦甚,竟不能全了矣,愧歉之至。


  
此次登岱所心賞者,在廟則為鎮圭,為李斯碑,為漢柏、唐槐,為龍 爪柏,為扶桑石;在山則為玉皇頂、無字碑,為《紀泰山銘》,為南天門,為禦幢坪。外此雖有勝跡,非所欽已。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

早飯後清理檔案。見客,立見者三次,坐見者二次。習字一紙,核對 各拓片。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