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五代史 - 101 / 171
歷史類 / 薛居正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五代史

第101頁 / 共171頁。

九月丁卯,中書奏:「據宗正寺申,懿祖永興陵、獻祖長寧陵、太祖建極陵並在代州雁門縣,皇帝追尊四廟在應州金城縣。」詔:「應州升為望州,金城、雁門並升為望縣。」辛未,太常博士段顒奏:「切見大祠則差宰相行事,中祠則卿監行事,小祠則委太祝、奉禮,並不差官,今後請差五品官行事。」從之。癸巳,制天下兵馬元帥、尚父、吳越國王錢鏐可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授太師致仕,責無禮也。先是,上將軍烏昭遇使于兩浙,以朝廷事私于吳人,仍目鏐為殿下,自稱臣,謁鏐行拜蹈之禮。及回,使副劉玫具述其事,故停削鏐官爵,令致仕。烏昭遇下御史台,尋賜自盡。後有自浙中使還者,言昭遇無臣鏐之事,為玫所誣,人頗以為冤。乙未,詔諸道通勘兩浙綱運進奉使,並下巡獄。

冬十月丙申朔,並吏部三銓為一銓,宜令本司官員同商量注擬,連署申奏,仍不得于私第注官。戊戌,以襄州兵馬都監、守磁州刺史康福為朔方、河西等節度使,靈、威、雄、警、涼等州觀察使。時朔方將吏請帥于朝廷,故命福往鎮之。庚子,以右金吾上將軍史敬熔為左金吾上將軍,以左驍衛上將軍符彥超為右金吾上將軍,以前黔州節度使李承約為右驍衛上將軍,以雲州節度使張敬詢為左驍衛上將軍,以前華州節度使王景戡為右驍衛上將軍。癸卯,太常少卿蕭願責授太子洗馬,奪緋。願南郊行事,與祠官同飲,詰旦猶醉不能行禮,為御史所劾也。詔新授朔方節度使康福將兵萬人赴鎮。己酉,制復故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官爵。辛亥,升閬州為保寧軍。壬子,以內客省使、左衛大將軍李仁矩為閬州節度使。幸七星亭。丙辰,夏州進白鷹,重誨奏曰:「夏州違詔進貢,臣已止約。」帝曰:「善。」朝退,帝密令左右進焉。是日,幸龍門。


  

十一月丁卯,洛州水暴漲,壞居人垣舍。戊辰,以刑部侍郎張文寶為右散騎常侍。己巳,以尚書右丞李光序為刑部侍郎。癸酉,升曹州濟陰縣為次赤,以昭宣光烈孝皇帝溫陵所在故也。甲戌,奉國軍節度使王延稟加兼侍中,從福建節度使王延鈞請也。車駕出近郊,試夏州所進白鷹,戒左右勿令重誨知。己卯,日南至,帝禦文明殿受朝賀。癸未,秘書少監于嶠配振武長流百姓,永不齒任,為宰臣趙鳳誣奏也。史官張昭遠等以新修獻祖、懿祖、太祖《紀年錄》共二十捲、《莊宗實錄》三十捲上之,賜器帛有差。《五代會要》:監修趙鳳、修撰張昭遠、呂咸休各賜繒彩、銀器等。

十二月丁酉,靈武康福奏:「破野利、大蟲兩族三百餘帳于方渠,獲牛羊三萬。」戊戌,詔:「應授官及封贈官誥、舉人冬集等所費用物,一切官破。」壬戌,中書奏:「今後宰臣致齋內,不押班,不知印,不赴內殿起居。或遇國忌,行事官已受誓戒,宜不赴行香,並不奏刑殺公事。大祠致齋內,請不開宴。每遇大忌前一日,請不坐朝。」從之。

明宗紀七

長興元年春正月丙寅朔,帝禦明堂殿受朝賀,仗衛如常儀。乙亥,國子監請以監學生束修及光學錢備監中修葺公用,從之。丙子,帝謂宰臣曰:「時雪未降,如何?」馮道曰:「陛下恭行儉德,憂及蒸民,上合天心,必有春澤。」是夜,降雪。其夕,右散騎常侍蕭希甫封狀申樞密稱,得河堰衙官狀,告本都將校二十餘人欲謀不軌,至旦追問無狀,斬所告人。是日,幸至德宮。辛卯,中書奏,郊天有日,合差大內留守。詔以宣徽南院使朱宏昭充。


  
二月戊戌,幸稻田莊。己亥,黑水國主兀兒遣使貢方物。翰林學士劉煦奏:「新學士入院,舊試五題,請今後停試詩賦,只試麻制、答蕃書、批答共三道。仍請內賜題目,定字數,付本院召試。」從之。《五代會要》載劉煦原奏云:「舊例學士入院,除中書舍人不試,余官皆先試麻制、答蕃、批答各一道,詩賦各一道,號曰五題,並于當日呈納。從前每遇召試,多預出五題,潛令宿構,其無黨援者,即日起草,罕能成功。今請權停詩賦,只試三道,仍內賜題目,兼定字數。」從之。有司奏:「皇帝致齋于明堂,按舊服通天冠、絳紗袍,文武五品已上著袴褶,近例只著朝服。」從之。乙巳,中書奏:「皇帝朝獻太微宮、太廟,祭天地于圜丘,準禮例親王為亞獻行事,受誓戒。」從之。以天雄軍節度使石敬瑭為禦營使。壬子,帝宿齋于明堂殿。癸丑,朝獻太微宮。是日,宿齋于太廟。詰旦,請行饗禮。甲寅,赴南郊齋宮。是夜微雨,三鼓後晴明如晝。乙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柴燎禮畢,郊宮受賀。是日,禦五鳳樓,宣制:改天成五年為長興元年;大赦天下,除十惡五逆、放火劫舍、屠牛、官典犯臓、偽行印信、合造毒藥外,罪無輕重,咸赦除之。天成四年終諸道所欠殘稅及場院欠折,並特放免。群臣職位帶平章事、侍中、中書令,並與改鄉名裡號。朝臣及蕃侯郡守亡父母,及父母在並妻室未沾恩命者,並與恩澤。應私債出利已經倍者,只許微本;已經兩倍者,本利並放。河陽管內人戶,每畝舊征橋道錢五文,今後不征。諸道州府每畝先征曲錢五文,今特放二文雲。商州吏民以刺史郭知瓊善政聞,詔褒之。

三月丁卯,幸會節園,遂幸河南府。靈武奏,殺戮蕃賊二千人。壬申,鳳翔節度使李從嚴進封岐國公,移鎮汴州。甲戌,延州節度使高允韜移鎮邢州。丙子,以宣徽使朱宏昭為鳳翔節度使;潞州節度使朱漢賓加檢校太傅,移鎮晉州;徐州節度使房知溫移鎮鄆州;鄆州節度使王晏球移鎮青州。宰臣馮道率百僚拜表,請上尊號曰聖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詔報不允。壬午,許州節度使孔循移鎮滄州;陝州節度使張延朗移鎮許州,加檢校太傅;滄州節度使張虔釗移鎮徐州,加檢校太保。癸未,詔貶右散騎常侍、集賢殿學士、判院事蕭希甫為嵐州司戶參軍,仍馳驛發遣,坐誣告之罪也。宰臣馮道等再請上尊號,詔允之。丙戌,以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康義誠為襄州節度使、檢校太傅;以左武衛上將軍劉彥琮為陝州節度使、檢校太保。庚寅,制淑妃曹氏可立為皇后,仍令擇日冊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