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遼史 - 48 / 163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遼史

第48頁 / 共163頁。

夏五月,金人既克燕,驅燕之大家東徙,以燕空城及涿、易、檀、順、景、薊州與宋以塞盟。左企弓、康公弼、曹勇義、虞仲文皆東遷。燕民流離道路,不勝其苦,入平州,言於留守張倉曰:「宰相左企弓不謀守燕,使吾民流離,無所安集。公今臨巨鎮,握強兵,盡忠於遼,必能使我復歸鄉土,人心亦惟公是望。」倉遂召諸將領議。皆曰:「聞天祚兵勢復振,出沒漠南。公若仗義勤王,奉迎天祚,以圖中興,先責左企弓等叛降之罪而誅之,盡歸燕民,使復其業,而以平州歸宋,則宋無不接納,平州遂為藩鎮矣。即後日金人加兵,內用平山之軍,外得宋為之援,又何懼焉!」倉曰:「此大事也,不可草草。翰林學士李石智而多謀,可召與議。」石至,其言與之合。乃遣張謙率五百餘騎,傳留守令,召宰相左企弓、曹勇義、樞密使虞仲文、叄知政事康公弼至灤河西岸,遣議事官趙秘校往數十罪,<七>曰:「天祚播遷夾山,不即奉迎,一也;勸皇叔秦晉王僭號,二也;詆訐君父,降封湘陰,三也;天祚遣知闔王有慶來議事而殺之,四也;檄書始至,有迎秦拒湘之議,五也;不謀守燕而降,六也;不顧大義,臣事于金,七也;根括燕財,取悅于金,八也;使燕人遷徙失業,九也;教金人發兵先下平州,十也。爾有十罪,所不容誅。」左企弓等無以對,皆縊殺之。仍稱保大三年,畫天祚象,朝夕謁,事必告而後行,稱遼官秩。

六月,榜諭燕人復業,恆產為常勝軍所占者,悉還之。燕民既得歸,大悅。翰林學士李石更名安弼,偕故三司使高黨往燕山,說宋王安中曰:「平州帶甲萬餘,倉有文武材,可用為屏翰;不然,將為肘腋之患。」安中深然之,令安弼與黨詣宋。宋主詔帥臣王安中、詹度厚加安撫,與免三年常賦。倉聞之,自謂得計。


  

秋七月,金人屯來州,母聞平州附宋,以二千騎問罪,<八>先入營州。倉以精兵萬騎擊敗之。宋建平州為泰寧軍,以倉為節度使,以安弼、黨為徽猷闔待制,令宣撫司出銀絹數萬犒賞。倉喜,遠迎。金人諜知,舉兵來襲,倉不得歸,奔燕。金人克三州,始來索倉,王安中諱之。索急,斬一人貌類者去。金人曰,非倉也,以兵來取。安中不得已,殺倉,函其首送金。<九>天祚既得林牙耶律大石兵歸,又得陰山室韋謨葛失兵,自謂得天助,再謀出兵,復收燕、雲。大石林牙力諫曰:「自金人初陷長春、遼陽,則車駕不幸廣平澱,而都中京;及陷上京,則都燕山;及陷中京,則幸雲中;自雲中而播遷夾山。向以全師不謀戰備,使舉國漢地皆為金有。國勢至此,而方求戰,非計也。當養兵待時而動,不可輕舉。」不從。大石遂殺乙薛及坡裡括,置北、南面官屬,自立為王,率所部西去。上遂率諸軍出夾山,下漁陽嶺,取天德、東勝、寧邊、雲內等州。南下武州,遇金人,戰于奄遏下水,復潰,直趨山陰。」一○:

八月,國舅詳穩蕭撻不也、筆硯祗候察刺降金。是月,金主阿骨打死。」一一:

九月,建州降金。

冬十月,納突呂不部人訛哥之妻諳葛,以訛哥為本部節度使。昭古牙率眾降金。金攻興中府,降之。

十一月,從行者舉兵亂,北護衛太保術者、舍利詳穩牙不裡等擊敗之。

十二月,置二總管府。

※校勘記

一:上有四子長趙王母趙昭容按皇子表,天祚六子。馮校:趙昭容「趙」字衍。

二:即率千餘騎叛入金按國志一一、金史太祖紀,余睹叛入金在本年五月。

三:籍其家得錢七萬緡按國志一一作「得見錢十萬餘貫」。

四:毛八十率二千戶降金按毛八十即毛子廉。金史七五本傳稱「率戶二千六百來歸」。

五:石輦驛卷一○一耶律阿息保傳、卷一一四蕭特烈傳作石輦鐸,金史七四宗望傳作石輦驛。

六:張倉為遼興軍節度副使倉,原誤「倉」。金史一一三本傳作覺,覺、倉音同,據改。

七:遣議事官趙秘校往數十罪趙秘校,國志一二作趙能。

八:以二千騎問罪按國志一二,二千騎作「三千騎」。

九:夏五月金人既克燕至秋七月函其首送金按此一大段應屬三年。

一○:直趨山陰山陰,地理志五作河陰。索隱:「遼置河陰縣,金改山陰。」

一一:是月金主阿骨打死按金史太祖紀,阿骨打死於天輔七年(保大三年)八月戊申。

第三十捲  本紀第三十

天祚皇帝四


  

五年春正月辛巳,項小斛祿遣人請臨其地。戊子,趨天德,過沙漠,金兵忽至。上徒步出走,近侍進珠帽,卻之,乘張仁貴馬得脫,至天德。<一>己丑,遇雪,無禦寒具,術者以貂裘帽進;途次絶糧,術者進吥與棗;欲憩,術者即跪坐,倚之假寐。術者輩惟嚙冰雪以濟饑。過天德。至夜,將宿民家,紿曰偵騎,其家知之,乃叩馬首,跪而大慟,潛宿其家。居數日,嘉其忠,遙授以節度使,遂趨項。以小斛祿為西南面招討使,總知軍事,仍賜其子及諸校爵賞有差。

二月,至應州新城東六十里,為金人完顏婁室等所獲。

八月癸卯,至金。丙午,降封海濱王。以疾終,年五十有四,在位二十四年。金皇統元年二月,改封豫王。五年,葬于廣寧府閭陽縣乾陵傍。

耶律淳者,世號為北遼。淳小字涅裡,興宗第四孫,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魯斡之子。清寧初,太后鞠育之。<二>既長,篤好文學。昭懷太子得罪,上欲以淳為嗣。上怒耶律白斯不,知與淳善,出淳為彰聖等軍節度使。

天祚即位,進王鄭。<三>乾統二年,加越王。<四>六年,拜南府宰相,首議制兩府禮儀。上喜,徙王魏。其父和魯斡薨,即以淳襲父守南京。冬夏入朝,寵冠諸王。

天慶五年,東征,都監章奴濟鴨子河,與淳子阿撒等三百餘人亡歸,先遣敵裡等以廢立之謀報淳,淳斬敵裡首以獻,進封秦晉國王,拜都元帥,賜金券,免漢拜禮,不名。許自擇將士,乃募燕、雲精兵。東至錦州,隊長武朝彥作亂,劫淳。淳匿而免,收朝彥誅之。會金兵至,聚兵戰于阿里軫鬥,敗績,收亡卒數千人拒之。淳入朝,釋其罪,詔南京刻石紀功。

保大二年,天祚入夾山,奚王回離保、林牙耶律大石等引唐靈武故事,議欲立淳。淳不從,官屬勸進曰:「主上蒙塵,中原擾攘,若不立王,百姓何歸?宜熟計之。」遂即位。百官上號天錫皇帝,改保大二年為建福元年,大赦。放進士李寶信等一十九人,遙降天祚為湘陰王。以燕、雲、平、上京、中京、遼西六路,淳主之;沙漠以北、南北路兩都招討府、諸蕃部族等,仍隷天祚。自此遼國分矣。封其妻普賢女為德妃,以回離保知北院樞密使事,軍旅之事悉委大石。又遣使報宋,免歲幣,結好。宋人發兵問罪,擊敗之。尋遣使奉表於金,乞為附庸。事未決,淳病死,年六十。百官偽曰孝章皇帝,廟號宣宗,葬燕西香山永安陵。

遺命遙立秦王定以存社稷,德妃為皇太后,稱制,改建福為德興元年,放進士李球等百八人。時宋兵來攻,戰敗之,由是人心大悅,兵勢日振。宰相李純等潛納宋兵,<五>居民內應,抱關者被殺甚眾。翌日,攻內東門,衛兵力戰,宋軍大潰,城而走,死者相藉。五表於金,求立秦王,不從。而金兵大至,德妃奔天德軍,見天祚。天祚怒,誅德妃,降淳庶人,除其屬籍。

耶律雅裡者,天祚皇帝第二子也,字撒鸞。七歲,欲立為皇太子,別置禁衛,封梁王。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