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濟公傳 - 101 / 362
古典小說類 / 王夢吉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濟公傳

第101頁 / 共362頁。

這人「唉」了一聲說:「眾位有所不知,我罵的不是這位和尚。我姓張叫張文魁,乃是文生秀才,在龍游縣北門外張家莊住家。因家中這幾年種落不收,度日艱難,我到臨安找我娘舅,借了二百兩銀子回家,好墊辦過日子。沒想到走在半路上,我覺着肚腹疼痛,坐在樹林子歇息,來了一個禿頭和尚,面如噴血紫臉膛,一臉的斑點,他問我‘怎樣了’,我說‘肚腹痛’。

他給我一丸黑藥,我吃了就覺着不能動轉,他把我的包裹連銀子都拿了去。我一發迷蒙,也不知道怎麼會來到這裡,落到這般光景,我罵的是那個和尚。」


  

大眾說:「這就是了。」

濟公說;「我把僧衣給你穿,你跟我走罷。」

張文魁站起來,跟着濟公走。跟前有一座酒館,和尚就往裡走,夥計一瞧,一個和尚穿著破衣草鞋,光着背,一個穿著破僧袍。夥計只當是要飯的乞丐,夥計說:「喂,和尚,沒有剩的。」

和尚說;「新鮮的都不愛吃,吃剩的?胡說!」和尚帶領張文魁,直奔後堂落座。和尚說:「掌柜的,你別瞧我們穿的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招好顧主,財神爺來了。」

夥計說:「是。」

和尚說:「給我煎炒烹炸,配十六個菜來,兩壺人參露酒。」

夥計說:「人參露賣一弔二百錢一壺,這裡便宜一半呢。」

夥計也不敢說不賣給他,飯館子又沒有先要錢的規矩,只得楷抹桌案,把菜給要了,把酒拿過來。菜都給上好,和尚讓文魁吃,張文魁說:「我不吃。」

和尚說:「你怎麼不吃?」張文魁說:「吃完了,沒錢給人家。」

和尚說:「沒錢你嚷什麼,反正吃完了再說。他要打,就賣給他兩下,他打輕了不怕,打重了得給養傷,倒有了下落。」

夥計在旁一聽;「這倒不錯,和尚賣打來了。」

和尚正同張文魁說著話,忽然由外面闖進兩個人來,一聲叫嚷:「好和尚,你在這裡!」說著話,直奔濟公而來。不知來者是誰,且看下回分解。

第六十七回

二班頭饑餓尋和尚 兩豪傑酒館求濟公

話說濟公正在酒館跟文魁說話,由外面進來了兩個人。夥計一看,這兩個人穿著月白褲褂,左大襟,白骨頭鈕子,原來是柴元祿、杜振英二位班頭。他兩人自從跟和尚捉迷藏,這兩個人找不着和尚,柴、杜二人腰中一文錢沒有,連夜追到小月屯。次日直餓了一天一夜,圍着小月屯找遍了,也沒找着和尚。

兩個人又餓又氣,正在街上閒遊,遠遠望見濟公赤着背,同着一個人,穿著和尚的僧衣,進了酒館。柴、杜二人來到酒館一看,柴頭說:「好,你在這裡吃上了,我們兩個人直餓了一天一夜。」

和尚說:「你們兩個人嘴懶。為什麼不吃呢。」

柴、杜二人說:「沒錢,吃什麼?」夥計說:「這倒不錯,又來了兩個白吃的。」

柴、杜二人餓急了,坐下就吃。夥計暗中告訴掌柜的說:「一個窮和尚同着一個光眼子的,又來了兩個怯貨,大概都是沒錢。」

掌柜的說:「等他們吃完再說。」

正在這般光景,只聽外面一聲喊嚷:「老三,你我到裡面吃杯酒,好一座慶豐樓。」

說著話,進來兩個人。頭前一位赤髮紅須藍顛臉。紫緞色壯士帽,紫箭袖袍,腰繫皮挺帶,披藍緞色英雄大氅,後跟這位身穿白褂,翠白臉膛,俊品人物,正是風裡雲煙雷鳴,聖手白猿陳亮。這兩個人在馬靜家,自華雲龍走後,馬靜說:「雷、陳二位賢弟,在我這裡多住幾天罷。」

雷鳴、陳亮說:「兄台不必相留,我二人還有事呢,天亮我二人就要告辭。」


  
等到天亮,雷鳴、陳亮告辭,馬靜說:「二位賢弟,吃了飯再走。」

陳亮說:「我二人實有要緊事呢,你我知己之交,何在一頓飯。」

當時二人由馬靜家出來,一直往南,來到慶豐樓。二人想要吃杯酒再走,邁步進了酒館,二人直奔後堂,抬頭一看,見濟公同柴、杜二位班頭在那裡吃酒,雷鳴、陳亮趕緊上前給濟公行禮。掌柜的見這二人穿的衣裳整齊,過去給窮和尚行禮,心中甚為詫異。雷鳴說:「師父,你老人家從哪裡來?怎麼赤着背,把僧衣給他穿上?這位是誰?」濟公就把救張文魁事說了一遍,雷、陳二位這才明白。

和尚說:「陳亮你先同着張文魁出去,到故衣鋪中給他買一身衣服鞋襪。」

陳亮點頭答應,領着張文魁出去,到了衣鋪,買的文生巾,文生氅,白襪雲鞋,褲襪襟衫,俱都穿好,回到酒館,把僧衣給了和尚。大家歸座,要酒添菜,和尚說:「雷鳴、陳亮,你們兩個人誰帶著錢?周濟周濟張文魁。」

陳亮說:「我有四錠黃金,自留兩錠,把他兩錠,每錠可以換五十兩銀子。」

雷鳴說:「我有五十兩銀子,給他罷。」

說著,兩個人便摘出來,遞給張文魁。文魁說:「我與二位萍水之交,如此厚贈,我實慚愧之甚。」

雷鳴說:「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區區銀兩,何足掛齒。」

眾人吃酒,陳亮、雷鳴二人把濟公拉到別的桌上無人之處,濟公說:「你們兩個人鬼鬼祟祟什麼事?」陳亮說:「師父,你老人家慈悲慈悲罷,看在我二人面上,你老人家別拿華雲龍。你回臨安去,我二人給你老人家叩頭。」

濟公說:「你二人不叫我拿華雲龍,好辦。陳亮,你去買一張信紙,一個信封,到柜上借一枝筆來。」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