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白話散文集粹 - 2 / 319
白話散文類 / 作者群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白話散文集粹

第2頁 / 共319頁。

陶行知的雜文內容廣泛,結集為《齋夫自由談》。他無論讚揚或反對什麼,總是旗幟鮮明、毫不含糊的,文字通俗明朗,筆調辛辣放恣。他對雜文藝術的最大貢獻,是他為雜文的大眾化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

梁遇春的議論性隨筆,是以闡發他對知識和人生的新穎見解為靈魂的,有着不同凡響的獨特風格。他博學多思,年青氣盛,喜歡旁徵博引,標新立異。但他人生閲歷不夠深廣,有時又不太善於節制感情的渲泄。


  

《中國現代散文史》——19271937年間的散文理論創作

石中劍

這一時期散文理論的豐富和發展,主要表現在對散文藝術特徵的研討,散文樣式的分櫱和創新,以及散文創作思想傾向的爭論上。在這一時期,最廣泛的散文概念逐漸為各別的較為具體的概念所代替,各種散文樣式不斷從散文母體中分化、創新出來;它們各自的藝術特徵,在不同觀點的論爭中,逐漸得到較為具體的界定。

本時期散文理論的最大收穫在於確立魯迅式的革命現實主義的戰斗的雜文文體,並與追求個人的閒適、趣味、幽默的小品文分道揚鑣。

林語堂于1934年春主編《人間世》,大力提倡清逸的小品文。在他的小品文理論宣傳中,「閒適」和「幽默」是互相滲透、相輔而行的。他在小品文和時代、社會、人民的關係上,在小品文的題材、主題、技巧、語言一系列問題上,散佈了唯心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趣味主義和復古倒退的錯誤主張。他對現實的消極逃避,反映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從掙扎到消沉的典型心理和命運。

1933年以後,魯迅的雜文寫作進入了高峰期,這種「論時事不留面子,砭痼弊常取類型」的雜文,是這一時期的一大特色。較之前期,魯迅更自覺更系統地從戰鬥雜文革命現實主義和雜文藝術規律的美學特徵展開論述,要而言之,有下列幾點:

一、寫雜文是一種嚴肅的工作;

二、雜文對有害的事物立予抗爭,能迅速直接為現實鬥爭服務。

三、雜文應當表現時代的眉目和人民大眾的靈魂。

四、雜文需要有典型化特點。在雜文中創造某種社會典型,這是魯迅雜感藝術的獨創性。後來成為雜文藝術的一種特點。

五、諷刺和幽默。

六、雜文文體上多樣化。

本時期散文的理論批評,還力圖從廣義的散文或小品文中辯析記敘抒情散文的藝術特徵,突出其獨立價值。

報告文學是這一時期新興的最重要的散文樣式,從近代到20年代的帶有報告文學性質、因素、胚胎、雛形的旅行記、風土記、遊記、見聞雜記等等是報告文學自發的形式,到了「左聯」成立後,報告文學的理論倡導和創作實踐都進入獨立自覺的發展階段。

19317月,袁殊在他主編的《文藝新聞》上發表《報告文學論》,這是我國早期比較系統的專門論述報告文學的文章。這一時期我國報告文學的理論基礎,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報告文學是近代工業社會的產物。是繼承發展了近代散文中旅行記和風土記的批判寫實精神而發展起來的帶有新聞性質的新興的散文形式。


  

二、報告文學的性質。「是將作者自己看見的,聽到的乃至經驗了的事實,毫無修飾地對大家報告。」

三、報告文學的基本條件:1、敏鋭的感覺和正確的生活意志;2、強烈的社會感情;3、和被壓迫者階級緊密的團結的努力。

漫談現代散文與現代報刊

錢理群

「民國名報擷珍」叢書,這是一個很好的選題。它不僅為還在發展中的90年代散文閲讀與寫作的熱潮,開闢了一個新的資源,為散文愛好者提供了一批精選的讀物,還具有一種學術的價值:它促使我們注意「現代散文小品」與「現代傳播報紙、雜誌」的關係。———這其實是散文研究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

作為現代散文小品與現代雜文,是萌發於清末民初,誕生於「五四」新文化運動,而且始終是與現代出版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當年文學史家阿英在討論包括報告文學在內的「近代散文」的產生時,即明確指出:「這種文學的形式,始終是近代的工業社會的產物。印刷發達之後,一切文書都用活版印刷的形態而傳播,在此,產生了近代的散文,即一般的叫做“feuilleton的形式」《從上海事變說到報告文學》。這裡說的是西方近代散文,中國其實也是如此。

在「五四」文學革命中,散文各種文體的產生與發展,更是几乎全賴于報刊的提倡:這已成為文學史家、散文家的共識。「五四」着名的小品文作家梁遇春滿懷深情地指出:「小品文同定期出版物几乎可說是相依為命的」,他甚至說:「有了《晨報副刊》,有了《語絲》,才有周作人先生的小品文字,魯迅先生的雜感」《〈小品文〉序》,1929。因此,有論者將小品文定義為「報章文學與純文學中間的匯合」夏康農:《論小品文》,1935。梁遇春在前所引的文章中,還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觀點:「小品文的發達同定期出版物的盛行做正比例的」。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