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晚清文選 - 62 / 483
古典散文類 / 林則徐等 / 本書目錄
  

晚清文選

第62頁 / 共483頁。

 大小:

 第62頁

朗讀:

然則,將一切曲從乎?曰:非也。愚正以為曲從其外,猜疑嫌忌其中之非計也。夷人動輒稱理。吾即以其人之法,還治其人之身。理可從,從之。理不可從,據理以折之。諸夷不知三綱,而尚知一信。非真能信也。一不信,而百國群起而攻之,箝制之,使不得不信也。吉勇烈之事,即能為理屈之明證。

然則,和可久恃乎?曰:難言也。蓋嘗博採旁咨,而知諸夷不能無異志。而目前數年中,則未也。中華為地球第一大國,原隰衍沃,民物蕃阜,固宜百國所垂涎。年來遍繪地圖,輒跡及乎滇黔川陝,其意何居!然而目前必無事者,則以俄英法美四國,地醜德齊,外睦內猜,互相箝制,而莫敢先發也。俄與英法講和未久,美嘗大困于英,英法亦世構兵。其於他國,亦無歲無戰爭。要其終,講和多而兼併少。故諸夷多千年數百年舊國。不特兼併難,即臣屬亦不易。何則?諸夷意中各有一彼國獨強,即我國將弱之心。故一國有急難,無論遠近,輒助之。蓋不僅輔車唇齒之說,其識見遠出乎秦時六國之上。如土耳其欲並希臘,俄英法救之。俄欲並土耳其,西班牙欲並摩洛哥,皆英法救之。汔歸於和。彼于小國猶爾,況敢覬覦一大國哉!津門戊午之事,發端於英,輒牽率三國而來者,無他,不敢專其利也。懼三國之議其後也。庚申之事,得當即已者,亦懼俄美之議其後也。可取而忽舍,可進而忽退。夫安有興師動眾,間關跋涉八萬里之遠,無端而去,無端而復來哉!不待智者而知其不然矣。


  

故曰:目前必無事也。可以坦然無疑也。將來四國之交既固,協以謀我,或四國自相鬥,一國勝而三國為所制,而後及於我。然四國之相讎,勝於讎我,交必不能固。而自鬥,則為日必不遠,可慮也。又西藏之南及新疆天山南路,皆與英屬部孟加拉本若等境接壤,可慮也。俄境東自興安嶺,西至科布多毗連者數千里。近聞俄夷蹤跡已及綏芬河一帶,距長白、吉林不甚遠,更可慮也。然則,前議自強之道,誠不可須臾綏矣!不自強而有事,危道也。不自強而無事,幸也。而不能久幸也。矧可猜嫌疑忌者速之使有事也。自強而有事,則我有以待之。矧一自強而即可弭之使無事也。自強而無事,則我不為禍始,即中外生靈之福,又何所用其猜嫌疑忌為哉!

○上海設立同文館議

今通商為時政之一。既不能不與洋人交,則必通其志,達其欲,周知其虛實情偽,而後能收稱物平施之效。互市二十年來,彼酋類多能習我語言文字之人。其尤者能讀我經史,于朝章國政吏治民情,言之歷歷。而我官員紳士中,絶無其人。宋聾鄭昭,固已相形見絀。且一有交涉,不得不寄耳目于所謂通事者。而其人遂為洋務之大害。

上海通事,人數甚多,獲利甚厚。遂於士農工商之外,別成一業。廣州寧波人居多。其人不外兩種。一為無業商賈。凡市井中游閒斥弛,不齒鄉裡,無復轉移執事之路者,以學習通事為逋逃藪。一為義學生徒。英法兩國,設立義學,廣招貧苦童稚,與以衣食而教督之。市兒村豎,流品甚雜。不特易於湔染洋涇習氣,且多傳習天主教,更出無業商賈之下。此兩種人者,聲色貨利之外,不知其他。惟藉洋人勢力,狐假虎威,欺壓平民,蔑視官長,以求其所欲。即如會辦防堵一舉,間與能作漢語之大酋議論,未嘗遠於事理。而局中米鹽瑣屑,勢不能與大酋言,往往需索之無厭,挑斥之無理,開銷之無藝。無非通事勾結洋兵,為分肥之計。欺我聾喑,逞其簧鼓,顛倒欺弄,惟所欲為。實法所必誅,而不勝誅,且不能誅。又其人質性中下,識見淺陋。叩其所能,僅通洋語者十之八九,兼識洋字者十之一二。所識洋字,亦不過貨名銀數,與俚淺文理。不特于彼中致治張弛之故,瞢焉無知。即間有小事交涉,一言一字,輕重緩亟,輾轉傳述,往往影響附會,失其本指。幾何不以小嫌釀大釁!


  

洋務為國家招攜懷遠一大政,乃以樞紐付之若輩。遇致彼己之不知,真偽之莫辨。宜與宜拒,汔不得其要領。其關係非淺鮮也。夫通習西語西文,例所不能禁,亦勢所不可少。與其使市井無賴獨能之,不若使讀書明理之人共能之。前見總理衙門文,新設同文館,招八旗學生,聘西人教習諸國語言文字,與漢教習相輔而行。此舉最為善法。行之既久,能之者必多。必有端人正士,奇尤異敏之資出於其中。然後得西人之要領而馭之,綏靖邊陲之原本,實在於是。惟是洋人總匯之地,以上海廣州二口為最。種類較多,書籍較富,見聞較廣。凡語言文字之淺者,一教習已足。其深者務在博採周咨,集思廣益,則非上海、廣州二口不可。行之他處,猶是一齊人傳之之說也。行之上海、廣東,則置諸莊岳之間之說也。況通商綱領,雖在總理衙門,而中外交涉事件,則二海口尤多。勢不能以八旗學習之人,兼顧海口。惟有多途以招之,因地以求之。取資既廣,人才斯出。



贊助商連結